

立体化英语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研究
作者: 胡慧婷—“创新英语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策划 本刊编辑部 主持人 吴加丽
高效的英语教学,要求教师从文本解读出发,以主题意义探究为价值纲领,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创新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本刊编辑部特别策划“英语创新教学模式”专题,展示了当前优秀教师的教研成果,以期为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经验借鉴。
摘 要: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进行立体化教学的改革创新,对高效课堂的构建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立体化教学模式,包括预习内容的设计、新型教学方式的实施、作业设计理念的更新、立体化评价体系的形成等。
关键词:立体化 个性特点 教学模式
为了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研究,避免枯燥无味的英语课堂教学,笔者结合当今学生的个性特点,对立体化英语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进行了探究。
一、立体化教学模式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在信息化社会中,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立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采用隔位朗读、分角色交流、电影配音、英语游戏等多种方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还可以向课外延伸,开展校园英语童话剧活动,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或者组织学生参加校园英语广播活动,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从而打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格局,寓教于乐,让每个学生都能产生英语学习的热情。
二、立体化预习内容的设计能够活跃课堂氛围
在立体化教学模式中,课前预习内容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在课前,教师应预设与本课教学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相符的特色预习作业,如英文歌曲的学习、英语游戏的准备、绘本故事的表演等,这些课前预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帮助学生搭建亲子沟通的平台,使得学生求知的过程更加愉快。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这些预习内容分层次地融入课堂,根据课前预习的内容,利用多媒体的声、光、电设计充实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英语学习中,取得寓教于乐的效果。这个时候,教师成了“导演”,而学生则成了舞台上最闪亮的“明星”。其间,教师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在紧张的气氛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三、立体化教学模式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策略。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帮助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每个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在单词教学中采用立体化教学模式。单词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包括直拼教学法、快闪图片法、创编故事法、肢体语言法、图像植入法、实物展示法、情境代入法、手工制作法、游戏记忆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记住单词。
其次,教师可以在对话教学中采用立体化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运用电影配音软件,让学生进行英语配音。再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英语交流情境,利用学校英语角的活动,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反复操练重点句型。
最后,教师可以在课外拓展中采用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看英文电影或电视剧,并写下英文评论,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拍英语视频,介绍一下电影或电视剧的内容。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听英语、看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好习惯,促使他们养成英语思维模式,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还积累了更多的词汇,提高了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
四、立体化的作业设计有益于学生高效记忆知识点
为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的需要,设计立体化的作业任务,优化英语作业设计,让英语作业更具趣味性,实现“减负增效”。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表演型的主题作业,并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活学活用英语,在潜移默化中巩固所学知识,变机械化的学习为创造性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应用型主题作业。应用型主题作业主要包括制作邀请卡、手抄报等,学生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动手实践的意识。例如,在教学与方位有关的英语单词和句型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简要描述公共设施的大体位置,并画出地图,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从而使得学生感到新奇、轻松,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立体化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还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愉悦身心,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途径。
五、立体化评价体系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评价方式的创新。除了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往往只包含几句口头表扬或批评,这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英语学科要求学生在听、说、读、看、写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并具备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从多层面、多角度出发,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性、立体性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增强自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进行口头评价,经常使用口头语言鼓励、表扬学生,使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很踊跃,教师就可以说:“Great!”“Excellent!”并配上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赞许。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英语这门学科产生好感,树立学习自信。
其次,教师还可以采用积分评价的激励机制,如选择学生喜欢的图案,制作不同款式的分数牌。这是一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评价方法,它更加适合低段的小学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再次,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评价的方法。例如,教师可以把整个班的学生分成两个大组,让学生抢答问题。哪组学生回答问题又快又好,就给他们的大组加分,并在课程结束时和学生一起结算这些分数。这样的竞争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促使学生集中课堂注意力。
最后,教师应让学生互评,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指出对方和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在互评中,学生能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学习氛围会变得越来越好。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应该采用多角度、立体化的评价方式,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助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师应该认识到,在当今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只有实现立体化教学,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