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的技能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郑醉榴 钱福良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增加了对“看”的技能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关“看”的教学存在视觉资源不足、教师引导不够、使用频率不高、实践效果不好等问题。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从整体上确立阅读框架”“以多模态设计阅读活动”“向深层次构建价值内涵”等策略,培养学生“看”的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 “看”的技能
如今,多元的社会环境对施教者和学习者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改变以纯文本和语篇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增加视频、图像、实景等视觉学习途径,培养学生“看”的技能,成为英语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一、“看”技能的运用解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看”的技能是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该技能在新媒体时代日益重要。“看”的内容是多模态的,如文字、图片、视频等非书面形式的内容。那么,为什么要重视“看”呢?这是因为,新媒体时代越来越依赖图片、视频等视觉符号的传播,学习者需要培养和提升“看”的技能。“看”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对“看”技能的培养应该贯穿始终。
二、“看”技能的培养实践
在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大多关注“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看”技能往往被忽视,存在视觉资源不足、教师引导不够、使用频率不高、实践效果不好等问题。笔者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 Holiday fun阅读课的教学为例,简析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看”技能的实践和运用。
(一)建构阅读框架,从整体上确定“看”的基本内容
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 Holiday fun的话题是“假期趣事”,单元文本通过Liu Tao和Mike的对话,引出国庆节假期的趣事。教材文本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包含富有特色的景点词汇和富有趣味的假期活动。在进行本课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活动,分层建构阅读框架,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可以基于主题语境和育人价值,引领学生挖掘文本意义,设计合适的阅读流程,选择恰当的学习模态,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阅读流程,调整“看”的方式、角度、焦点等,让每一项“看”的活动都具有专业化的特点,且在语篇阅读中承载具体的功能。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读前”“读中”和“读后”阶段的学习要求,采用文字、图形、表格、动画、符号、视频等多模态形式,设置丰富的“看”的活动,提升学生“看”的技能,改善英语阅读效果。
(二)基于阅读路线,设计多模态的教学方式
首先,读前“看”,关注“有趣”。读前(Pre-reading)活动是教学活动的“热身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视觉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动机。
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 Holiday fun的读前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片,让学生感知主题词汇“holiday”,并借助富有节日特征的图片,帮助学生复习中国传统节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次出示图片,引出其他节日,并要求学生用新学的句型介绍自己的国庆趣事,从而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还可以使用图像、动画等多模态方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其次,读中“看”,关注“有效”。读中(While-reading)是解读语篇、获取和处理语篇信息的重要环节。该环节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听、说、读、看、写”的语言技能,突破重难点、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并习得一定的阅读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本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阅读路线”,展示学生在阅读中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设计多模态的“看”的活动,帮助学生厘清文本层次脉络,理解文章内容。
在读中环节,学生需要完成多种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选用合适的模态或模态组合,帮助学生提取主要信息和观点,理解语篇要义。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配套的动画包含图片、声音和文字,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就能了解语篇的大概内容,而动画中的文字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听力障碍。同时,在解读重要文本时,教师可以画出关键句,更加清楚、直观地帮助学生加深对重要句型的印象。另外,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实现知识的可视化,能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出语篇的“全景图”,形成知识的整体概念,促使学生有效地吸收和内化知识。
最后,读后“看”,关注“有用”。读后活动(Posting-reading)可以检验阅读教学的成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两个“看”的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发展“说”和“写”这两项技能:活动一Read and write。教师可以把原文的对话形式改为叙述形式,抠掉部分重难点单词,要求学生仔细观看和研读,并通过推敲前后文,完成短文内容的填写,从而检验学生的英语文本理解能力。活动二Look and say。教师可以出示各类节日图片,并标出重点句型,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节日趣事。分析以上活动,我们可以知道,活动一注重让学生“看”句子中的关键信息,并进行对比、分析、加工和判断,促使学生的视觉认知向元认知迁移;活动二将语篇内容与学生的经历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内化教材知识。
(三)关注阅读价值,深层次构建“看”的意义和内涵
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除了传授知识,还包含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等。教师要通过开展“看”的活动,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英语知识,领会图形、表格、动画等多模态形式的价值内涵。
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 Holiday fun的教学中,学生通过“Where(地点)”“What(活动)”“How(感受)”等阅读路径,了解了Liu Tao和Mike的假期活动,掌握了一定的英语知识。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十分丰富,除了必备的语言知识,还涉及节日、环境、旅游、生活等各方面的文化知识。到了高年级,许多文化背景知识都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的,学生很难产生直观的印象。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选择视频、图片等视觉材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看”懂语篇所要传达的文化知识。
三、“看”技能的启发感悟
“看”的资源要多元化。受条件限制,以往教师只能利用板书进行教学,学生“看”的资源很匮乏。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互联网、报纸、杂志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看”的资源,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看”的方式要多样化。在语篇阅读教学中,各种语言技能往往不是单独使用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将“看”的技能和其他技能交叉起来综合使用,从而提升学生捕捉文本信息的能力。
总之,“看”的技能不能仅仅用来解读英语文本,更应成为实现个人目标、参与社会生活的关键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看”的技能培养策略对于英语教师来说仍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2]曹静.让“导入”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6):14-15.
本文系江苏省十四五教科规划课题“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立项编号:C-c/2021/02/4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