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博物馆利用红色资源实施思政教学的思考
作者: 王婷君摘 要:红色资源是优秀的思政教育素材,高校博物馆利用红色资源能发挥思政实践课堂的作用,能丰富思政教育的形式,能有效地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高校博物馆利用红色资源实施思政教学的意义、方式与方法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高校博物馆 红色资源 思政实践课堂
红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通过不懈努力和顽强拼搏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能够有效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素材。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价值导向上,红色文化资源都与学校思政课有很高的契合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政课内容与形式上的与时俱进。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对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高校博物馆的核心功能是育人,加强对博物馆红色教育资源的运用,积极实施思政实践课堂,是高校博物馆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与担当。
一、高校博物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实施思政教学的意义
(一)能提升思政教育水平
目前,大学思政课无论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固化,一般以规定的教材和PPT教学方式为主,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方面难以兼顾。《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针对红色教育,教师不能让学生只局限于读书,应“动起来、走出去”。高校博物馆利用红色教育实施思政实践课堂,能提升师生对博物馆教育功能的认可度。
(二)有利于高校博物馆人员队伍的建设
高校博物馆立足红色教育资源,实施思政教学,有利于高校博物馆人员队伍的建设,能提升人员队伍的政治素养,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不断推进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实现。与公共博物馆相比,高校博物馆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方面明显不足,一些高校博物馆甚至没有配置专职人员,很难全面有效地开展文化育人的工作。因此,博物馆工作者应积极主动作为,利用高校资源加强学习,通过对红色教育资源的研究,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三)能拓展博物馆的时空
作为承担着教育责任的高校博物馆,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者。博物馆对藏品进行保存与研究,主要目的是传播与传承文明,即在妥善保护好、研究好文物藏品的前提下,根据现实社会发展需要,多维度诠释其文化内涵。
二、江西财经大学“中国税票博物馆”的基本情况
江西财经大学“中国税票博物馆”占地面积800余平方米,馆藏税收票证2000余件(枚)。馆内以明代中期以来的税收票证为展示主题、以历史发展为主轴、以中华五千年文化为布展背景,展开了一幅有税收(据)以来的税制变迁的历史画卷。展陈设计具有艺术性和美感,辅以多媒体进行《税票鉴赏》慕课播放和趣味互动,打造了知识性和生动性相结合的育人课堂。馆内包括序厅、明代展厅(传统税制及其改进)、清代展厅(传统税制的辉煌与没落)、民国展厅(从传统税制向现代税制转型)、革命根据地时期展厅(人民政权税制的预演)、新中国展厅(新中国税制的建立与发展)、印花税票展厅(印花税与印花税票的起源和发展)。
各个时期的税收票证不仅是当时的税收专用凭证,还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展品结合各个时期历史状况、民生社会与税制变迁,突出史实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特点鲜明、内涵丰富,是生动直观的历史和税收见证,具有丰富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育人价值。
三、江西财经大学“中国税票博物馆”利用红色资源实施思政教学的举措
(一)突出文化特色,做好思政教学的基础工作
在税收票证捐赠者的指导与培训下,江西财经大学“中国税票博物馆”加强馆藏,特别是对红色税票的史料挖掘。红色税票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精神的直观体现,是宝贵的教育资源。通过加强对红色税票的研习,提炼了博物馆的文化特色,为开展思政教学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增强校园文化自信,提升思政实践课堂成效
红色税票资源吸引了江西财经大学各学院的关注,多个学院以红色税票为着手点,通过不同角度的解读,带领学生成功申报全省“大学生红色走读”项目。这些活动增强了师生对博物馆文化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校在对各类学生团体参观的接待中,加强对博物馆红色税票的解读和故事讲述,联合校团委将红色税票故事列为主题班会学习内容,编印博物馆红色故事宣传册。
(三)借助红色教育资源,充实思政课堂教学
高校博物馆通过和公共博物馆合作,开展红色文化展览,可以拓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有积极意义。江西财经大学“中国税票博物馆”自2021年开始与南昌市“八一起义纪念馆”建立了引展合作机制。结合博物馆工作实际,在每年上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和九月开学季做好引展工作,已经引进“南昌起义:伟大的开端”史实展、《永远的旗帜》(党旗篇)史实展、“八一光影”珍贵老照片专题展。“南昌起义伟大的开端”史实展将江西财经大学作为巡展的首站,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示了南昌起义的开端、过程、成果以及历史功绩。《永远的旗帜》(党旗篇)史实展,主要讲述了党旗的发展史,通过一张张文物照片,既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一代代革命先烈高举革命的旗帜,为国家、为人民血洒疆场的壮举。在“中国税票博物馆”和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引展合作中,双方都拓展了工作思路,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高校博物馆利用红色资源实施思政教学的建议
一是高校博物馆要提升师生对博物馆文化育人的认可度;要积极发挥高校师资队伍和学生队伍的力量,加强思政实践课堂的建设,将博物馆作为优质文化产品加以利用。二是高校博物馆与公共博物馆合作交流应常态化、规范化,应结合思政教学内容,与公共博物馆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力求让博物馆思政实践课堂内容新颖,形式多样。三是高校博物馆利用红色资源实施思政教学时,应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通过实体展览、情景剧表演、知识竞答、游戏互动等活动进行,也可以将博物馆红色故事带入班级的主题班会中,进而提升思政实践课堂的影响力。
思想政治教育课是高校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课程,高校博物馆既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也有承担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将红色资源融入其中,能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真正接受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1]宁文晓,程舒伟.高校博物馆思政第二课堂实施路径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83-188.
[2]张娟.基于高校博物馆的艺术概论“沉浸式”教学探讨: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3,9(16):107-110.
[3]代永琦.高校博物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J].科教导刊,2023(2):31-33.
本文系2022年江西省社科基金科普专项课题“新时代高校博物馆文化育人途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税票博物馆’为例”(课题编号:22KP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