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朱靓

摘   要: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表达欲与学习热情,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实现共同进步。高中阶段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与协作探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小组合作   教学探究

语文学科的知识点都包含在一篇篇文章中,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阅读文章内容,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只有深度思考文章的深层含义,才能从中获取知识与技能,构建完善的语文知识结构。但是这个学习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同时也是比较枯燥的。不同于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在课堂中拥有很强的自主性,可以自由交流、研讨,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这样不仅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让学生摆脱独立、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相互沟通中,实现更加高效的学习。

一、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知识难度较大、课文篇幅较长,对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同时,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也更高。此时,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通常会将语文知识直接梳理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非常枯燥且单一,不仅会让学生割裂语文知识之间的联系,影响学生对于语文的整体感知,还会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教学模式具有局限性

高中语文知识难度较大,学生在自主阅读与学习的过程中,很难透彻理解文章的内涵,需要教师的指导。然而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会过度指导学生,导致学生完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语文学习,而忽略自己的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此外,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从考试要求的层面理解了语文知识的应用,而没有真正将语文知识放到具体的情境中,了解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出现很强的功利性,抑制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具有随意性

语文学科教学以文章阅读、思考为主,这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环节。很多教师的教学以自身为主导,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且课堂教学过程也比较随意,导致很多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有明确的认知,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适当地去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一)问题探究,共同思考问题

课堂教学最不缺的就是问题,问题既能成为抑制学生学习的因素,又能作为教学资源,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而这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适当的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沟通和讨论,让学生共同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探究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课文教学的重难点提出问题,让学生的合作探究更有意义。例如,在教学《包身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建立简单的阅读框架。然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作者是怎样描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的?”在提出这个问题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结合问题中的关键元素“‘包身工’的群体生活”,深入阅读文章。这种问题探究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文章形成更加清晰的理解和认知,促进学生探究意识和思考能力的提高,还可以构建高效的课堂。

(二)任务导学,合作完成任务

由于课文篇幅太长,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学习方向模糊的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学习,找不到学习的重点,从而就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可以设计明确的学习任务,通过任务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在设计任务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与知识水平,设计更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滕王阁序》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学习任务:“了解作者及其创作的背景,总结骈文的文体特点,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在这个学习任务的指导下,学生的合作学习就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以此来实现高效的学习。

(三)合作阅读,深入了解文章

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阅读文章,并从中提取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可以将合作阅读的方式引入课堂,按照段落分配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文章阅读中,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故都的秋》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感情真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但是由于本文的写作时间距离现在较为久远,学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情感可能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应当先介绍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让学生合作阅读文章,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四)引导沟通,落实合作交流

沟通和交流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获得多样化的学习感受,开拓学习思路,提高学习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沟通,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落到实处,让合作学习活动更有意义。

合作学习的基础就是彼此之间的沟通,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之间及时进行沟通,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文章通过描写荷塘美丽的夜景,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在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分析文章表达的感情,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五)相互评价,加深自我认知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纠正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堂状态、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进行相互评价,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建与毁灭,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穷奢享乐,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让学生根据对课文感情、内容的理解,科学评价同伴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既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又能有效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课堂体验感和参与感。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结合高中语文学科的特点,科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璇.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J].高考,2023(13):130-132.

[2]王姣姣.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