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语文绘本阅读教学实践探析

作者: 杨晶

摘   要:绘本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书籍,贴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能构建出多样化的阅读情境。为了提高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教师可以将绘本应用到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绘本开展阅读教学。绘本阅读教学能够激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与策略,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段   语文教学   绘本阅读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也非常活泼好动,图文结合的绘本能快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绘本融入阅读教学,弥补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绘本阅读教学概述

(一)绘本的概念

绘本是一种利用图画讲述故事的书籍。绘本中不仅包括各种有趣的故事,还包括情绪管理、生活常识、人生哲理等各种类型的启蒙知识,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能够帮助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构建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实现多元智能的培养。

绘本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绘本的主题较为单一,对话内容较为朴素;二是绘本通常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各种动物、植物人的行为;三是绘本往往具有浓厚的教育色彩,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具有较好的教育效果;四是绘本的语言风格非常适合对应年龄阶段的儿童,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

(二)绘本阅读教学的意义

首先,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开展绘本阅读教学,能帮助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理解故事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准确把握故事内涵,感知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其次,小学低段学生识字量较小,在绘本阅读中,学生能学习新词的含义、理解新词的用法,扩大识字量,为学生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绘本借助文字和图片讲述了一个个有趣、完整的故事,其中,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文字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语言表达方法。最后,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学生能够进行联想和想象,在图文对照的过程中获得更加独特的阅读体验,学会更多表达的方法与技巧,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小学低段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一)结合课文内容,筛选合适的绘本

小学低段的学生刚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各项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无法理解高难度的绘本。要想在阅读教学中真正发挥绘本的作用和价值,教师就需要选择合适的绘本。在筛选绘本时,教师要把握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从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筛选出最合适的绘本,为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做好准备。

例如,在引导学生识字时,教师可以选择《小阿力的大学校》《大卫上学去》《艾米丽上学记》《小魔怪要上学》等绘本,通过绘本故事,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探索神奇的语文世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生字,感受识字的乐趣。在确定好合适的绘本后,教师还要在合适的教学环节中安排绘本阅读,有些绘本可以放在课堂中进行阅读,有些绘本可以放到课后自主阅读,这样能持续发挥绘本的作用和价值,让学生保持阅读的热情,实现阅读与理解能力的稳步提升。绘本阅读不仅能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还能让学生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让学生感受语文世界的独特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巧妙引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绘本的阅读和学习中,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运用恰当的引读方式,将阅读教学和绘本融合起来。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分析课文内容,筛选合适的绘本,并准确把握二者的关联,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进行巧妙引读,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无限乐趣。

例如,在教学《大象的耳朵》前,笔者与学生一起阅读绘本《小猪变形记》,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该绘本讲述了小猪非常羡慕其他小动物的本领,因而选择多次变身,但是每次都比前一次更加狼狈,这个故事内容生动,语言具有趣味性。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利用夸张的动作与表情、生动的语言等,将绘本中小猪的每次变身直观地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时,笔者适时提出问题:“同学们,小猪的变身好玩吗?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动物——大象的故事。”这种运用绘本进行课堂导入的方式,能快速激活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观察分析图片,锻炼学生理解能力

在绘本中,每一幅图画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和内涵,并且图画和文字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图画之间存在较强的连续性。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因此,在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融入绘本,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绘本中的图画,让学生在分析图画的过程中发现细节、读懂故事、探究内涵,借助观察去分析、理解,并做出判断,提高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怎么都快乐》后,教师可以在课后拓展阅读环节与学生一起阅读绘本《大脚丫跳芭蕾》。该绘本讲述了贝琳达因为自己的一双大脚丫遇到了非常多的挫折的故事。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认真观察绘本中的图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贝琳达非常伤心?”有的学生说:“有的画面的背景颜色非常暗淡,这说明贝琳达的心情不好。”有的学生说:“之前的图画上贝琳达都在跳舞,但是有一幅图上并没有跳舞,这说明贝琳达很伤心。”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图画,从细节角度入手展开联想和想象,能够使学生真正关注故事内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开展角色扮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非常渴望展示自我,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角色扮演活动,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通过生动的表演将绘本内容呈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表演,给予学生恰当的帮助和引导,同时提出合理的建议,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雪孩子》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同名的绘本,并开展听一听、看一看、读一读、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逐渐融入绘本故事情境。《雪孩子》的故事具有梦幻性和纯真性,小白兔坚信雪孩子拥有生命,当她家里着火时,雪孩子真的出来帮助她了。这种类型的故事非常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自己身边的“伙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笔者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并提出学习任务:(1)认真阅读课文内容,了解故事内容。(2)分配各自的角色,研究角色的特点。(3)借助角色表演的方式,将故事内容呈现出来。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的内涵,还能提升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绘本,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实现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绘本,开展多样化的绘本阅读活动,使学生在绘本阅读中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熊玉龄. 小学低段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22.

[2]张典.小学低年段语文绘本阅读指导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界,2021(39):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