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四化”策略
作者: 方小娟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及语言沟通能力至关重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将面临更多的要求与挑战。笔者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当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对小学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四化”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提质增效” 新课程标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的高效性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同时,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必须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在本文中,笔者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探究小学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传统教育的束缚
目前,很多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视学生的解题能力、考试能力,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答案的唯一性,这种主观的评价思维,不仅让教育失去了趣味性,还阻碍了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无法打开思路。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不到真正的发挥,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会造成一定的障碍。
(二)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学情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习惯了争分夺秒讲解知识点,然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强,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使得所有学生跟上课堂进度。
(三)评价体系不够全面
只有全面的教育评价,才能够对学生起到正面的引导、示范作用。当下我国小学普遍采用的教育评价方式是分数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更高的分数。另外,很多小学语文课程对学生的知识拓展指导不够,课程内容也不能及时更新,这样会导致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语文“提质增效”的“四化”策略
(一)课程目标素养化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课程目标素养化。
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事物。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不要拘泥于一个解题模板。教师一定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二)课程内容结构化
在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单元主题,做到深度利用教材。例如,教师可以以单元主题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同一主题、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类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对课本进行探究。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主题,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单元整体脉络,使学生能够顺利开展项目化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如让学生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一篇文章,并将课文用一段话串联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文章,自行梳理其中的故事线,再引导学生分析文章表达的情感,提升学生分析文章主旨的能力。
(三)育人方式实践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实践学习。例如,在教学与春天有关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引导学生去校园之外感受春天,观察春天的景象,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充分唤起学生的兴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描写春天的动植物,观察动植物的生长习性,并且印证课文中的相关知识。这种生活化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同时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观察某种鸟类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鸟类的可爱之处,乐于查阅与鸟类有关的知识。有的学生发现了一些好看的野花,将这些野花拿回家养了起来,并在养花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责任感。
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习惯,当学生遇到问题时,首先要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同时,教师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指导方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判断学生的思想状态,寻找介入的时机。实践证明,在指导之前,教师应详细了解学生的情况,以提高指导的实效性。教师的指导源于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选择适当的指导方式,合理把握指导的时机。
(四)评价方式一致化
在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教学后,教师要及时检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给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一直提倡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因此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从而助力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能够获得个性化成长。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一直是教师面临的棘手问题。学校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场所,学校应该基于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成长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发展个性的基础上健康成长。然而,目前很多教师仍沿袭传统教育模式,重视学生的解题能力、考试能力和分数高低,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很多教师把学生的好成绩作为教育成功的标准,这并不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当今的小学教育中,教育者越来越一致地认为,教育不需要千篇一律,而应该鼓励多样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不同的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例如,在教学中,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多说“没关系,有进步就是好孩子!”或者“下次继续努力!”等鼓励的话,让他们有努力的动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以“让更多的学生学得更好”为指导理念,以集体授课为基础,进行分层指导和多元评价,通过个体化指导,实现“优秀者更优秀,特长生更突出,有潜力者更进步”的目标。因此,小学语文多元化评价应该围绕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学业水平评价等多个项目开展。良好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只有把握好学生的学习状态、生活状态,才能够“对症下药”。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得很多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然而,在一些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等方面的发展仍旧难以得到及时、恰当、科学的评价。同时,一些学校的评价体系多年都没有变化,这使得评价体系呈现出僵化、与时代脱节的问题。另外,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低估自身表现的学生不在少数,这不利于学生公正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学习表现。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思想发展及综合素质发展影响较大。教师应在教学中实践“四化”教学,以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小林.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运用的备课方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3(29):57-59.
[2]张琪.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体系重塑: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甘肃教育研究,2023(9):116-119.
[3]刘淑娟.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10):50-51.
[4]汪小燕.“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有效实践探思[J].小学生(中旬刊),2023(9):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