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活动
作者: 洪卫摘 要: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传统的口述教学方式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待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喜欢各种各样的游戏。因此,将小学数学教学与游戏活动相融合,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活动的策略,希望给教师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游戏活动 实际应用
教育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缺少任何一方的作用,就会失去教育原本的价值。游戏既是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加强师生互动、增进师生感情的重要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活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能实现师生有效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终目标。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活动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与思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逐渐掌握数学思维与方法。将游戏活动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能缓解数学课堂严肃与紧张的氛围,实现寓教于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游戏活动目标不明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在课堂中应用游戏活动的目的就是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起不到实际的教学作用。很多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目标缺少明确性与合理性,降低了游戏活动的应用价值。
(二)游戏活动开展效果不理想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维持教学秩序,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导致游戏活动的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另外,有的教师过分重视游戏活动的作用,虽然课堂看起来十分热闹,但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导致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存在盲目性与被动性,严重影响游戏活动开展的效果。
(三)游戏活动秩序难以保证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良好的课堂秩序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根本。将游戏活动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设计高效的游戏活动,还要保证课堂秩序。小学生自控能力不强,在游戏中会处于兴奋状态,导致游戏活动的秩序难以保证。如果教师采取严厉批评的教育方式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教师要不断研究课堂管理技巧与方法,借助科学的游戏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活动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游戏应用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活动,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消除认知上的误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寻找数学知识与游戏融合的契机,设计科学、高效、合理的游戏活动,在保证课堂教学秩序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应用中,借助游戏活动本身的优势,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例如,在新课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学工具。在此基础上,组织高效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在寓教于乐中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学习的疲劳感与紧张感,还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与热情。
(二)设计明确的游戏活动目标,实现学以致用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活动,教师要设计明确的游戏活动目标,并据此开展一系列活动,将问题穿插其中,让学生逐一攻克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实现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分类与整理”时,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引入“认识卡片”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卡片进行整理与分类,初步了解分类的概念与定义,认识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式。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生活物品,让学生对每个物品进行编号,并将其分成三类,分别是文具类、服装类、生活用品类。然后,笔者随机抽出一张卡片,让学生回答它属于哪一类别,并阐述自己分类的理由。在参与这种生活化的分类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直观认识分类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分类知识,还能学会如何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游戏情境,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活动,教师要深入分析数学教材,在课堂中适当添加游戏元素,创设游戏情境,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法”时,由于本课教学内容相对单一,以计算为主,因此笔者设计了游戏活动,创设游戏情境:有一个游乐园,想要进去玩耍的人,就要接受门口警卫的挑战,回答警卫提出的问题。在这种充满趣味性与挑战性的游戏活动中,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从而全身心投入游戏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生顺利通关后,笔者还借助幻灯片,呈现游乐园的场景,并将学生“通关”获得的相应“道具”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满足。
(四)开发多样的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将游戏活动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既要凸显游戏的特性,又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特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要积极寻找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的连接点,开发多样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实践与动脑观察,从而真正感悟数学知识的本质,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钟面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钟表,教师可以引入“用好时钟”的游戏活动,推动学生思维的发散与拓展。游戏具体操作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由两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其中一个学生报出具体时间,另一个学生需要指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第二,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熟悉的钟面画下来,然后一个学生随机画一个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另一个学生需要说出具体时间。这种具有实践性的游戏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基本认识与了解钟面的结构,还能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的特点,大量概念与公式难免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科学的数学游戏活动,既能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将游戏活动融入数学教学,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吸收知识,让学生展开深入的数学学习与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春南.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活动价值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4):132-134.
[2]杨宏.数学游戏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应用性研究[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20(Z2):1-5.
[3]苏红艳.探析游戏活动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14):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