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背景下读写融合教学策略

作者: 程红

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教师运用读写融合教学策略有利于整合阅读与写作资源,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第五单元教学为例进行具体阐释。

一、紧扣语文要素,确定学习目标

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教材围绕习作主题“奇思妙想”编排了《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两篇精读课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两篇习作例文,以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等内容。本单元设置了两个语文要素,一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二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这两个语文要素分别指向阅读和表达。

具体来说,从阅读角度来看,两篇精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想象的神奇”,帮助学生习得想象的方法,如《宇宙的另一边》提示学生可以根据现实想象一个不同的世界,《我变成了一棵树》告诉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别的事物,再根据事物的特点进一步展开想象。从表达角度来看,“交流平台”帮助学生归纳写想象作文的妙招,“初试身手”引导学生练习运用想象表达,习作例文引导学生仿照课文想象,进一步感受想象在作文中的妙用,习作板块重在展示单元学习成果,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题目运用想象创造独一无二的世界。单元各个板块承担不同的任务,构成了一个以读促写、层层深入的想象类习作训练体系。基于此,单元教学应该以语文要素为核心,通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等板块的教学,沿着“读—写—读—写”路径,引导学生“以读促写,读写融合地习得表达方法”。

二、整合教材内容,细化读写任务

在充分了解单元编排意图,认识各板块功能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有效整合资源,让各板块教学内容相互衔接、融合,构成一个以习作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链条,更好地推动阅读要素向表达要素转化。基于此,教师要在单元阅读要素的基础上,根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与要求重组单元内容,把单元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个板块中,充分发挥其“以读促写,读写融合”的功能。

在教学中,笔者以“想象”为主题将本单元各板块内容整合成以下三个学习任务。

一是在体验想象阶段,学生读文本,说想象内容。第一步,笔者安排学生阅读《宇宙的另一边》、习作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引导他们走进作者想象的世界,感受大胆而奇特的想象。第二步,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说说宇宙另一边的大树、兔子、雪等事物是怎样的,模仿作者反着想象的方法展开想象,体会大胆想象的乐趣。第三步,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想象的魅力,笔者结合课后习题和初试身手《颠倒村》,设计了四个写作微练笔任务:①想一想宇宙另一边的“我”在做什么,据此仿写第三自然段;②想一想宇宙另一边的自然界还有哪些事物,据此仿写第四自然段;③想一想宇宙另一边的加减乘除是怎样的,据此仿写第八、九自然段;④续写《颠倒村》。

二是在感受想象阶段,学生依据事物特点展开想象。笔者安排学生阅读《我变成了一棵树》、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引导他们根据事物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进一步感受神奇、有趣的想象世界。接着,笔者结合课后习题和初试身手中的“手指印画”,设计了三个微练笔:①发挥想象,思考《我变成了一棵树》中的“我”还会变成什么,并写一写;②想一想《一支铅笔的梦想》中的铅笔还有哪些梦想,仿照课文续写铅笔的第六个或者更多的梦想;③你能把初试身手中的“手指印画”想象成哪些事物,把你的新奇想象写出来。

三是在创造想象阶段,学生展开创新类想象。这一阶段,笔者整合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中的“瞌睡虫”、习作《奇妙的想象》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在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我变成××”系列想象故事。

从以上单元教学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习作单元文本教学的重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品读文本的基础上习得习作方法。教师通过整合单元内相关联的知识,把单元习作任务分解成若干个阶段性小任务,巧妙穿插到单元学习全程中,让读带动写,让学生即学即练、逐点生成、连续建构,进而提升习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搭建写作支架,落实读写融合

1.巧搭支架,将想象变成文字

本单元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皆有奇妙的想象,笔者挖掘其中的训练点,引导学生搭建想象支架,将想象变成文字。

首先,搭建“反着想象”的支架。在《宇宙的另一边》教学中,笔者紧扣“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在主线的牵引下利用表格归纳整理,分析宇宙的另一边“我”的日常生活、学校生活以及自然界的现象和事物,体会反着想象的乐趣。学生借助“反着想象”的支架,写出“树枝和树叶长在土里,树根却伸向天空;水往高处流,蜗牛健步如飞”等文字。

其次,搭建“依据特点想象”的支架。在《我变成了一棵树》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从“我变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一句思考作者根据什么展开想象。学生发现,作者是根据鸟窝的形状、大小等特点展开想象的。于是,笔者引导他们以此为支架展开想象,学生想象鸟窝的形状还有圆柱形的、平行四边形的、爱心形的等。在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中,学生通过阅读例文梳理五个梦想,发现嫩芽、豆角、丝瓜、船篙等事物都和铅笔一样细细的、长长的。这样,学生在续写铅笔的梦想时借助特点支架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自然、合理的想象,他们写出铅笔变身笛子、扫把、筷子等充满想象的文字。

2.创设情境任务,让想象变成作品

笔者依据单元习作提示在班级墙报上开辟“想象岛”专栏,让学生借助想象支架完成“漫游想象岛”情境任务。为了助推学生完成任务,笔者设计了三个子任务:第一个子任务是“探秘颠倒村”,引导学生画出村里的秘密基地,在每个基地贴上文字卡片,写出想象中的颠倒村,要求想象要新奇;第二个子任务是“走进奇幻魔法屋”,引导学生借助表达支架“我真希望变成                 ,这样就                 。我心里想着,                 。呀,我真的变成了                 !”写一段文字,完成变身想象任务,要求想象要有方法;第三个子任务是“漫游回忆录”,引导学生根据前面两个任务创编童话故事,把自己“探秘颠倒村”和“走进奇幻魔法屋”的故事写下来,要求故事完整、想象合理。接下来,各组学生把想象作品收集起来,根据评价要求“展开想象,展新奇;完整想象,讲方法;个性想象,要合理”评选优秀作品,并将其张贴在“想象岛”专栏。这样,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统整在“想象岛”主题情境中,学生在读中学写,进而实现读写相融、读写共生。

单元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把握单元语文要素,灵活处理和整合各个板块的知识点,把习作的核心任务细化在各个板块的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练笔任务,让学生在写作中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写出既富有想象力又反映个性特点的好文章。

文字编辑  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