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认识和调节情绪

作者: 姜勇

在活动中认识和调节情绪0

《让心情好起来》是《心理健康教育》四年级“情绪调适”单元的内容。笔者根据这节课的内容设计“游戏暖身体验情绪”“角色扮演觉察情绪”“合作探究管理情绪”三个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调节情绪,学会乐观面对生活。

一、游戏暖身体验情绪

上课伊始,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击鼓传花游戏。在音乐声中,学生不断地把手中的绢花传递给下一名学生。音乐停止时,绢花落在哪名学生手中,哪名学生就上台随机抽取表情包模仿表演,其余学生猜猜表演的是什么表情。笔者要求学生在游戏结束后分享自己在玩游戏过程中体验到的情绪,并给出辅助表达情绪的支架:当绢花即将传到我手中时,我感到(    );当音乐停止,绢花传到我手中时,我感到(    );当我需要上台表演表情时,我感到(    );当绢花停在其他同学手上时,我感到(    );当同学即将上台表演时,我感到(    );当同学在台上表演时,我感到(    )。

学生倾情投入游戏活动,情绪体验非常丰富。有的学生说,当绢花传到我手中时,我感到非常紧张,手心冒汗,我担忧地走到台上抽签,羞怯地表演了“悲伤”表情;有的学生说,当我拿到绢花时非常开心,因为我喜欢当众展示才艺,可以轻松表演“愤怒”表情;还有的学生说,当同学即将上台表演时,我感到一身轻松,并满怀期待。通过交流分享,学生认识了紧张、担忧、悲伤、生气、愤怒、轻松、开心、兴奋、害怕、期待等情绪。笔者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游戏体验和感受对这些情绪进行分类,思考什么情绪能让自己心情好。根据笔者引导,学生将体验到的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如轻松、开心、兴奋等)和消极情绪(如紧张、担忧、悲伤、生气等)两类,并由此意识到每个人都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情绪能让心情好起来。

二、角色扮演觉察情绪

笔者通过视频呈现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上午第一节课课间向东想跟谭希借一支彩笔,可是谭希上厕所去了,于是向东自作主张拿走了谭希的笔。期间,向东把谭希桌面上的作业本碰掉在地上,慌乱之中还踩了一脚。向东捡起有脚印的作业本时,谭希走进教室,看到这一幕。”

笔者安排小组内两人分角色表演这个情景。演完一轮后,两人互换角色再次表演,表演时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即情景中谭希的反应和故事的结局由表演的学生自主决定。几个小组的表演情况如下:“谭希1”看到脏作业本感到非常生气,根本不理睬“向东1”的解释,和他大吵一架,非要他把作业誊写一遍,并在放学前把整洁的作业本交给自己;“谭希2”面对脏作业本和“向东2”诚恳的道歉,用深呼吸克制烦躁情绪,和“向东2”一起尝试用橡皮擦清洁作业本;“谭希3”看到手里拿着脏作业本低头不语的“向东3”,感受到内向的“向东3”的自责和懊恼,拿过作业本说“没关系,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也有不小心的时候”。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觉察到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产生生气、烦恼、郁闷等消极情绪是正常的,是可以接受的,但不同性格的人处理消极情绪的方式不同,“谭希3”的处理方式能让双方的情绪都积极起来,进而共同解决问题。通过角色互换,学生意识到当自己和“事件”拉开距离并换位思考时,更容易识别负面情绪,从而感悟到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接纳负面情绪,这样心情才能好起来。

三、合作探究管理情绪

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回忆平时怎样缓解负面情绪。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列举了很多管理情绪的好办法,如倾诉法、冷静法、注意转移法、积极心理暗示法、合理宣泄法等。笔者引导他们以漫画的形式将这些方法制作成“快乐能量卡”在小组内展示,接着每组选出一名记录员,将小组成员分享的内容归纳、汇总,然后每组选派一名发言人展示漫画并举例说明。一名学生的“快乐能量卡”上画的是用倾诉法化解消极情绪,他举例说:“静静的父母最近经常吵架,她多次劝解父母却毫无效果,导致她上课总是心神不宁,作业也经常出错。她向好朋友媛媛倾诉了心中的苦恼,得到了媛媛的共情,现在心情好了很多。”另一名学生画的是用合理宣泄方法调节情绪,他举例说:“小华因损坏班牌受到老师批评,心情糟糕透了,他一下课就跑到操场上跳绳、在涂鸦墙上随意涂鸦,回到教室后,他脸上又露出了笑容。”

小组分享管理情绪妙招和“快乐能量卡”的制作与展示,充分调动了学生原有的情绪管理经验,使他们体会到要及时、恰当地调控自己的情绪,要掌握多种情绪调控方法。

文字编辑  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