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户外游戏活动探究
作者: 袁红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红安县有40多处红色遗址和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教师将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户外游戏活动,既有利于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又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幼儿。
一、深耕红色文化,润魂
我们引导幼儿通过沉浸式体验学习活动浸润红色文化,包括参观烈士陵园、访红色遗址、看红色纪录片、听老红军讲故事、听老师讲红色绘本、听国旗下讲话、在区角创设相关角色游戏、讲红色故事、唱红歌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红色文化,受到先烈事迹的熏陶,形成敬仰和崇拜先烈的情感,进而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二、规划红色游戏,益智
幼儿一般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学习,我们利用红色资源创设了模拟战争和生产劳动两类红色游戏,增强幼儿对革命史实的理解。模拟战争游戏是结合革命战争故事设计的系列游戏,包括《爬雪山》《过草地》《攻打黄安城》《飞夺泸定桥》《鸡毛信》《地道战》等。劳动类游戏以后方物资保障供应为题材设计系列游戏,如《送军粮》《大生产》《纺织布》《挖红苕》《编草鞋》等。这些游戏红色文化特征鲜明,小、中、大班分层实施,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满足了幼儿户外游戏的需要。
三、制作红色游戏材料,拓美
科学设计和合理运用红色游戏材料是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保障,它能让幼儿更好地进入角色,感受游戏的乐趣,提高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游戏创设过程中,我们和幼儿一起选择游戏主题,共同商讨开展游戏活动所需的角色、道具及场所,并据此开发出服饰、道具、场所三种类型的红色游戏材料。
一是服饰类材料。服饰类游戏材料指幼儿在进行红色主题游戏时所穿戴的衣物和配饰,要根据游戏角色的身份、结合时代特点设计,如红军服、护士服、炊事员服、草鞋、军帽、军徽等。它们能增强游戏的真实感,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是道具类材料。道具类游戏材料指仿照革命战争年代的真实场景设计的具有红色文化象征意义的道具,如红色小旗、小手枪、手榴弹、背包、担架、炸药包、簸箕、箩筐、纺车等。这些道具能让幼儿在游戏中有代入感,更好地体验革命的光荣与艰辛,感受战争年代的艰苦朴素。
三是场所类材料。场所类游戏材料指为红色户外游戏专门设计的活动场地,包括模拟战争场景、大后方场景、长征路等。这些红色游戏主题场景能让幼儿获得更真实的游戏体验,从中感受战争年代红安革命先辈“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精神,培养幼儿坚韧不拔的品质。
四、开展红色游戏,展能
幼儿红色户外游戏旨在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让幼儿在游戏主题确定、游戏开展和游戏评价环节充分发展潜能。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环节一,协商选择游戏主题。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与幼儿一起选择游戏主题。如,教师先让幼儿观看《铁血红安》《攻打黄安城》《飞夺泸定桥》等影视剧片段,了解革命先辈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幼儿协商确定游戏小主题,如“攻城”“小小铜锣兵”“送军粮”等。
环节二,自主开展游戏活动。确定游戏主题后,教师和幼儿根据活动主题一起讨论角色,共同制作游戏道具,商讨游戏规则,搭建相应的户外游戏场景。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是活动主体,他们应在自己搭建的场地自主选择角色和游戏道具,自主开展游戏活动;教师是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要观察、记录幼儿游戏的过程,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引导。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幼儿分享游戏体验。这样的自主游戏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既提升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幼儿的意志品质。
环节三,丰富游戏评价方式。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通过分析记录表和复盘拍摄的视频等方式,利用评价工具分析游戏过程,对幼儿游戏表现进行评价。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2022JB343)
文字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