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探析

作者: 吴太强

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探析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要“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要“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给学生发挥创造力的空间”。这为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指明了方向。语文实践活动涉及观察、实验、调研、设计、制作、阅读、创作等形式,以此设计的实践性作业有助于学生在具身探究中深化知识理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笔者结合具体案例探析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一、观察体验式作业助力言语表达

观察体验式作业指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切身体验自主建构知识的作业。这种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与拓展观察方法,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为言语表达奠定基础。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搭船的鸟》一课的核心目标是:能仿照课文(例文)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周围的动物、植物、场景并记录下来,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乐于表达的情感态度。为强化目标达成效果,笔者设置如下作业。

请你运用作者观察翠鸟动作、外形的方法,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小动物,并完成如下记录表。

这项作业引导学生运用从课文中习得的观察方法,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仔细观察,并用喜爱的方式(口头、图文、视频)记录观察所得,进而提高观察的敏锐度,以及准确、有序表达观察所得的能力。

二、阅读搜集式作业提升信息素养

阅读搜集式作业指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搜集资料方式完成的作业。这类作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汉字真有趣》时,笔者设计了阅读搜集式作业,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发现汉字构字、构词特点,增强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具体来说,笔者以闯关形式组织和呈现作业内容。笔者先在闯关卡上给出作业导语:“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了解中华文化的瑰宝——汉字。请你和同学结伴闯关,遨游汉字王国,感受汉字的丰富内涵,体验研究汉字的乐趣。”然后,笔者设置多个关卡,其中第二关具有典型的阅读搜集式作业特征,其具体形式如下。

第二关:你我结伴闯关,遨游汉字王国

闯关时,学生先分组、分工搜集资料,然后小组合作整理资料,交流、学习相关内容并制作手抄报来展示学习成果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丰富内涵。

三、调查探究式作业增强探究能力

调查探究式作业指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调研,自主解决问题的作业。这类作业的设计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为例。笔者设计“姓氏研究”和“不规范用字调查”两项作业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巩固所学内容,拓展认知,学写研究报告。“姓氏研究”任务要求学生依次调查了解某个姓氏的来源、名人及其故事、人口分布情况等,以达成通过调查获取有效信息的作业目标。“不规范用字调查”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框架图(图略)实地调查不规范汉字出现的场景(至少调查三处场景,如广告牌上、同学的作业中等),然后分析并填写相应错误的形成原因、后果与影响、解决办法,最后制作调研小报、PPT,或写作简明的调查报告,并在课堂上交流汇报。

笔者还给出报告写作支架,指导学生写作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情况、资料整理、研究结论等内容的研究报告,以及包括错误之处、形成原因、后果与影响、解决办法等内容的调查报告。

学生的报告体现了调查探究式作业要达成的效果。例如,一名学生在报告中这样写:“我通过询问村里的老人,知道了许多关于‘蒯’姓的故事……在交流过程中,我克服了胆怯心理和方言的障碍。这让我收获很多。”

四、表演表述式作业深化阅读理解

表演表述式作业指学生通过表演和语言表述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的作业。这类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西门豹治邺》时,笔者设计了“趣味课本剧”作业,引导学生通过表演课本剧表达对故事的理解与感受,并且创造性地发展故事情节,抒发自己独特的感悟。学生先编写剧本,笔者提醒他们可以为角色增加动作、语言、神态等,以更好地体现人物形象,增强演出效果。然后,各小组评选组内最佳剧本,并根据最佳剧本排练。最后,各小组汇报演出,全班评选“编剧达人”和“表演达人”。这项表演表述式作业将学生置身于西门豹惩治巫婆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演绎故事的过程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对凸显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五、绘画制作式作业发展审美创造素养

绘画制作式作业指学生通过画一画、做一做等方式完成的作业。这类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

教学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一)》时,笔者设计了“神笔马良”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牛郎织女(一)》画一幅包括六个画面的连环画,并配上描述关键情节的短语。笔者还给出描述部分画面的短语,如在画面一下面配“牛郎和老牛亲密相处”的短语,在画面三下面配“牛郎和织女结为夫妻”的短语,在画面五下面配“牛郎挑着孩子追织女”的短语。要完成这项任务,学生首先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出故事情节;其次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把握人物的心情;最后要结合已有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创作连环画,并在课堂上结合连环画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这项作业能够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增强他们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审美创造素养。

(作者单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民族实验小学)

文字编辑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