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关键点衔接课内外阅读

作者: 徐芳

用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解决课外阅读中的问题,用课外阅读成果巩固课内阅读学习效果,打破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界限,实现课内外阅读无缝衔接,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芦花鞋》为例,阐述如何利用关键点衔接课内外阅读。

利用疑惑点衔接课内外阅读。笔者抓住学生在课内阅读中发现的疑点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借助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消除疑点。

《芦花鞋》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青铜葵花》,主要描写青铜一家人为了增加收入编织芦花鞋,青铜到油麻地镇上卖芦花鞋的故事,赞美了青铜吃苦耐劳、善良淳朴的美好品质。《芦花鞋》第4自然段写道“这是家里的一笔收入,一笔很重要的收入”。学生受限于有限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理解这句话有困难,难以产生认同感。笔者引导学生阅读《青铜葵花》中的相关章节,带领他们走近那个时代,了解时代背景。学生通过阅读知道青铜一家经历了蝗灾、水灾、旱灾、饥荒等一系列苦难生活后,心中的疑虑消除了。学生读到“想起这笔收入,全家人都很兴奋,觉得心里亮堂堂的,未来的日子亮堂堂的”时,他们心里也亮堂堂的。

利用情感共鸣点衔接课内外阅读。学生在初读文学作品并与人物共鸣后,会格外关注人物命运和情节发展。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关注人物命运的心理,利用情感共鸣点衔接课内外阅读。

《芦花鞋》第10自然段主要写青铜在极端恶劣的天气下不顾奶奶劝阻,坚持到镇上卖鞋。笔者在解读这个自然段时出示思考题:大雪纷飞,天气恶劣,是什么力量让青铜不听劝阻坚持到镇上卖鞋?笔者同时出示《青铜葵花》的相关片段。学生阅读《青铜葵花》的相关片段后,终于明白青铜不听劝阻坚持到镇上卖鞋是因为他希望早日攒够妹妹上学的钱。笔者不失时机地引导:“多么珍贵的兄妹情,青铜对葵花的爱是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爱。青铜和葵花后来上学了吗?”由于青铜和葵花后来是否上学成为学生的关注点,学生对阅读《青铜葵花》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阅读原著,学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及其原因——葵花上学了、青铜没有上学,因为他们家的经济实力只能承担一个人读书的费用。

笔者教学《芦花鞋》后,还向学生推荐主题和题材与《青铜葵花》相似的小说,如曹文轩的《草房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萧红的《呼兰河传》等,将学生的阅读从一位作家的作品延伸到不同作家的作品。

利用兴趣点衔接课内外阅读。笔者利用学生的兴趣点组织开展阅读活动,将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无缝衔接,达成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目标。

学生阅读《青铜葵花》后,笔者组织了两个趣味活动,展示课外阅读成果。一是《青铜葵花》读书分享会。课堂上,学生分享自己对小说中人物命运的思考:有的学生被青铜勤劳勇敢、坚韧不屈的精神感动,认为他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从不放弃的顽强精神值得学习;有的学生被葵花的善良与纯真触动,认为她用一颗金子般的心理解和关心青铜,这份无私的爱是人性美好的一面。二是“我心中的青铜葵花”作文比赛。比赛中,学生或续写这个故事,或写读后感。一名学生写道:“最让人感动的是青铜一家人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难,从未放弃生活的希望。他们相信,只要勤劳努力、心怀善意,总会有阳光照进生活的小屋。他们就像葵花,无论遭遇多少风雨,依然坚定地追寻阳光的方向。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应该拥有的力量源泉。”

(作者单位:潜江市周矶管理区前进小学)

文字编辑  罗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