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脸谱我传承”教学路径探析

作者: 徐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教师将非遗项目引入课堂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本文以“非遗脸谱我传承”教学为例,探讨如何让学生通过绘制脸谱体验和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脸谱制作赋生命。脸谱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每一种脸谱看似简单的图案,其实蕴含着角色个性和命运的艺术标识,具有重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好的脸谱具有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在“非遗脸谱我传承”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介绍京剧脸谱的视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有了对京剧脸谱的感性认识后,教师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模仿经典脸谱的笔触,用铅笔打底稿创作脸谱。学生选择喜欢的京剧角色,用铅笔在脸谱白胚上勾勒脸型轮廓和表情特征,以确定整体构图和布局。学生在动手绘制过程中发现京剧脸谱上的额头、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很有特点,比如额头通常比较高大,眉毛线条粗狂,眼睛形状扭曲、颜色浓重,鼻子通常较长,嘴巴则多表现出夸张的特点。这样的表现手法既能突出角色的性格特点,又能增强视觉效果。最后,师生归纳京剧脸谱的制作方法:先在脸谱底胚上勾出草图,绘制五官的位置和形状,然后添加色彩,填充各种图案(如云纹),最后修饰细节、润色,重点是表现角色的个性和命运。

色彩赋能添个性。制作京剧脸谱时,色彩的组合使用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色彩的内涵,还要求学生深刻认识角色性格、命运以及剧情背景。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了解基本色彩的含义。学生发现,京剧脸谱中的色彩具有象征意义,每种颜色都代表了不同角色的性格特质:红色代表忠诚、耿直、正义,如关羽;黑色代表刚直不阿、正直威严,如包拯;白色代表阴险狡诈、冷酷无情,如曹操;绿色多用于绿林好汉或妖怪,表示暴躁、鲁莽;黄色通常与凶猛、残暴相关联,如典韦等。明白了色彩的含意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角色身份与性格选择颜色,制作脸谱。学生发现在设计制作脸谱时,首先要明确角色的身份(如文臣、武将、神仙等)和性格特点,因为这直接影响色彩的选择和布局,如正面角色多用暖色调,反面角色多用冷色调;其次,确定角色的主色调,并通过添加辅助色丰富层次感,比如以红色为主的脸谱,可以在眉宇间、嘴角处点缀金色或黑色增加威严感,或者在边缘使用淡黄色过渡,使整体更加和谐统一。

守正创新增魅力。京剧不仅保留了古代戏曲传统的精华,还吸纳了民间故事和生活元素,使其成为一种独特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艺术形式。教师点拨学生在制作京剧脸谱时要学会在充分尊重和保留脸谱的颜色、线条、图案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使之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特征。学生结合现代审美观念,调整脸谱的颜色搭配、线条粗细、图案布局等,使脸谱更具现代气息。同时,他们尝试融合不同角色的脸谱,创造新颖独特的脸谱形象。此外,学生在京剧脸谱制作过程中引入现代材料和技术,如新型颜料、数字化绘制工具等,为脸谱制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京剧脸谱的现代元素。

(作者单位:十堰市郧阳区城关镇新区中心小学)

文字编辑  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