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操作促深层理解
作者: 蒋艳红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实际应用等活动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其算理与算法,提升运算能力。
一、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儿上。”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与动手操作之间的关系。基于此,笔者在新课的开始用多媒体出示图1,创设动手操作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实际意义。
笔者让学生每2颗草莓摆一盘,试着摆一摆。学生用手中的草莓学具边摆边写出算式:6÷2=3(盘)。笔者提问:“‘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表示有6颗草莓,每2颗摆一盘,可以摆3盘。”笔者引导:“现有7颗草莓,每2颗摆一盘,应该怎么摆?”学生拿着手中的学具边摆边说,当拿起第7颗草莓时他们疑惑了:剩下1颗草莓该摆在哪里呢?笔者适时解释:“这颗草莓没地方摆了,也就是剩下了1颗。请大家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学生写算式,笔者巡视并收集学生写出的算式。展示交流环节,笔者出示如下学生作品:(1)7÷2=3;(2)7÷2=3剩1颗草莓;(3)7÷2=3多1颗草莓。笔者问学生最喜欢哪种表示方法。一名学生针对第(1)种表示方法说:剩下的1颗草莓没有表示出来。另一名学生针对第(2)、第(3)种表示方法说:这两种方法能清楚地表达分的过程。
后续,笔者引导学生规范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写法,并让他们观察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和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沟通操作过程、语言表达、算式之间的转换,体会不同表达形式所反映的除法含义一致。具体来说,笔者随着学生汇报用课件出示图2。
学生认为需要把剩下的1颗草莓表示出来,(2)和(3)都是对的,应该这样表示:7÷2=3(盘)……1(颗)。笔者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学生回答:算式表示分7颗草莓,每2颗分一盘,摆了3盘,还剩下1颗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作余数。
由此,学生在平均分草莓的情境中理解了分物品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刚好平均分完;另一种是余下少许不能再平均分。受表内除法的影响,学生写商时容易漏掉余数,笔者反问:“不写余数行不行?”学生发现不写余数不行,因为6除以2等于3,而不是7除以2等于3。
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在脑海中建构了有余数除法的表象,直观地认识了有余数除法与表内除法的不同,深化了对余数的理解,强化了写余数的意识。
二、在操作比较中明确关系
教师充分借助动手操作、对比观察等活动教学,能让学生经历有余数除法的形成过程,深入理解余数的含义以及除数与余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中,笔者设计了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几根小棒可以摆一个“£”?学生很快回答出4根小棒摆一个“£”,并写出除法算式4÷4=1(个)。那么,8根小棒能摆几个“□”呢?用9根、10根、11根、12根、13根、14根、15根、16根小棒摆呢?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动手摆一摆,边摆边把每次摆的结果写在如下记录表上。笔者提醒学生可以用“|”和“□”符号记录。
笔者提问:“观察如上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有的学生回答“除数都是4”,有的学生回答“余数是1,2,3”都比4小。笔者适时反问:“为什么余数只有1,2,3,没有4,5,6等呢?”学生讨论后表示:如果够4根小棒,就可以再摆一个“£”了,所以余数不可能是4,5,6等更大的数。那么,余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有的学生说除数比余数大;有的学生说余数比除数小;还有的学生说余数不可能是4,如果余数是4,就正好能再摆一个“□”,就是整除的情况,没有余数了。通过操作,学生明白了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本环节,笔者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操作过程中发现余数的实际意义,并结合情境明确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自然而然地突破了学习难点。
三、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方法
本节课的练习凸显分层设计,以闯关挑战的形式展开,既注重激发学生积极性,又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一关:圈一圈,填一填
(1)17个五角星,2个2个地圈。
圈了( )组,剩下( )个。
17÷2=( )(组)……( )(个)
(2)23个圆,3个3个地圈。
圈了( )组,剩下( )个。
23÷3=( )(组)……( )(个)
学生独立在答题卡上完成练习后展示,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圈(填)的、为什么这样圈(填)。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在数形结合中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深入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第二关:用小棒摆<e:\2020排版新\教育教学\2025\2\内文\新建文件夹\2p有效操作 促进深层理解_027740-CC3E\image3.jpeg>。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下几根小棒?如果用这些小棒摆<e:\2020排版新\教育教学\2025\2\内文\新建文件夹\2p有效操作 促进深层理解_027740-CC3E\image4.png>是什么情况呢?
此题为验证余数比除数小的普适性而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用小棒摆正五边形和三角形明确:摆正五边形时剩余的小棒应少于5根,因为够5根小棒就能再摆一个正五边形了;摆三角形时剩余的小棒应少于3根,因为够3根小棒就能再摆一个三角形了。学生通过有趣的动手操作活动验证了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深化了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增强了思维的严谨性。
(作者单位:襄阳市谷城县粉阳路小学)
文字编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