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一所充满吸引力的未来学校
作者: 张晓琴
“吸引教育”是一种研究和探索如何将学校建成令人向往的“最吸引人的场所”的新型办学思想。本文重点探讨其理论基础与内涵,探析其思想体系和实践体系的建构。
一、“吸引教育”理论基础
中华传统处世哲学、中国传统及近现代教育观、西方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等,为学校提出“吸引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方面,文人先贤早已提出“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周易·系辞上》)、“道不同,不相与谋”(孔子《论语·卫灵公》)、“高山流水遇知音”(《列子·汤问》)等,强调人因志同道合而互相吸引。西方心理学理论中的“吸引定律”(又称“吸引力法则”)强调,人类所有的思维活动都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频率,它会吸引同样的频率,引发共振,从而将我们思维活动中涉及的任何事物吸引到我们面前,即“同频共振,同质相吸”。基于此,学校将“吸引教育”的主旨确定为创设志同道合的成长环境,使师生品行相互影响、智慧相互碰撞、个性发展互鉴共生。
另一方面,孔子、陶行知、陈鹤琴等中国传统及近现代教育家倡导的教育理论,皆提出了解并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学校教育吸引学生的首要环节。孔子认为学生为学是知、好、乐三个层次依次递进的过程,其中激发兴趣爱好是关键。陶行知曾提出“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强调要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助力学生自主能动学习的环境。陈鹤琴认为“精密观察”是发现儿童的钥匙,教师应该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们烂漫天真的本性。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强调,创设安全、自由、人文的心理环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愿望,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以卢梭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认为,人的引导与环境的影响是驱动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外因。
二、“吸引教育”内涵解读
学校通过理论研究发现,“吸引教育”倡导的核心教育观是儿童的潜能能够因特别设计的教育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具体来说,“吸引教育”倡导尊重和关怀,强调合作与互动,主张通过创造良好教育环境、设计以人为中心且有吸引力的课程和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与发展。基于此,学校将设计儿童向往的教育场域作为教育追求,精心设计魅力德育、磁力课程、魔力课堂,创设以引力资源、活力空间、聚力管理为支撑的教育环境,用每一个充满设计感的“教育礼物”吸引学生,让他们怀着对校园生活的期待与喜爱,快乐而主动地展开学习。这样的资源与环境促使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启发、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学习与创造的过程,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三、“吸引教育”办学思想体系
学校以充满趣味性的魔方为原型,构建“吸引教育”办学思想体系。“吸引教育”思想魔方由理念面、目标面、风尚面组成(见图1)。理念面代表学校办学的核心思想,包括办学理念、办学宗旨。目标面代表学校的发展方向,包括办学愿景、学生培养目标、教师发展目标。风尚面代表学校要彰显的精神面貌,包括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学校以儿童为中心,提出“走进儿童世界,走向儿童未来”的办学理念,深入儿童世界了解儿童,挖掘并设计每个年龄段学生感兴趣的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吸引他们主动投入学习,并站在儿童未来发展的视角,尊重与呵护学生的天赋,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吸引教育”强调教育合作,学校不仅要吸引学生,还要吸引教师和家长。由此,学校提出“让老师成为最好的自己、让学生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让家长成为最信任的朋友”办学宗旨,引导师生铭记“世界因我而精彩”的校训,在“共融共情、共治共鸣”校风、“互信互动、互励互成”教风、“乐探乐思、乐群乐行”学风的浸润下,彼此影响,共同成长。
学校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三大领域,确立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博雅学识、创新活力的未来栋梁的育人目标,提出有爱有责、有礼有识、有志有勇的“六有”学生素养,并分学段研制未来栋梁之才应具有的“十八般才能”,如表达才能、演讲才能、设计才能、服务才能、管理才能等。学校着眼未来,努力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协同能力、世界眼光的教师,并从师德、师艺两个方面引导教师锤炼“十八般武艺”,具体表现为教师的“九观九力”,如赏识观、时代观、伙伴观等,以及发现力、整合力、协作力等。
四、“吸引教育”办学实践体系
为促进“吸引教育”落地,学校通过设计有吸引力的活动、课程、课堂、平台、空间及管理机制,着力办好充满吸引力的学校。同时,学校基于以上措施,参考“地球磁场”原理,构建了“吸引教育”办学磁场模型(见图2)。
富有吸引力的六条磁感线代表学校深耕的六大教育模块:魅力德育、磁力课程、魔力课堂、引力平台、活力空间、聚力管理。魅力德育通过开展红色铸魂“善”系列、博雅世界“美”系列、未来创造“真”系列活动,培养拥有真、善、美人格的学生,让学生养成“十八般才能”,筑牢中国心,孕育世界观,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磁力课程通过开设物探课程、才能课程、未来课程,吸引学生自主能动地发展学习兴趣与个性特长。魔力课堂以“好玩、善思、会用”为建设理念,创设吸引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探究的课堂模式。引力平台在跨校、跨界、跨时空“三跨”原则引领下,搭建专业发展平台、新家长教育传播平台、新光谷跨界学习平台、融媒体空中学习平台等高质量资源平台。活力空间以“世界入校,打造沉浸式校内博物馆”为建设主题,打造“好玩、善思、会用”的第二课堂,为学生打造思辨空间、创造空间、设计空间,促进学生创新创造素质发展。聚力管理倡导发挥团队向心力,着力构建以师生需求为中心、资源赋能为半径的轻量化、扁平化、民主化管理组织形态。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十八小学)
武汉市光谷第十八小学(以下简称“光谷十八小”)在建校之初就确立了“吸引教育”文化定位,提出了“办一所充满吸引力的未来学校”办学愿景,致力于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协同能力、世界眼光的未来教师,具有民族情怀、博雅学识、创新活力的未来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