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表现性评价策略
作者: 周露 姜志超
科学合理的表现性评价能精准地衡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发展与素养提升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并促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效实施。笔者以“探索丝绸之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表现性评价为例做具体论述。
一、紧扣核心素养,明确评价目标
在“探索丝绸之路”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笔者紧扣核心素养设计表现性评价目标。具体表现性评价目标如下:文化理解与传承方面,学生能深度领略丝绸之路承载的多元文化,对沿线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习俗、艺术形式等产生浓厚兴趣,主动发掘其价值,增强文化传承意识,在面对不同文化时能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方面,学生在分析丝绸之路相关问题时,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历史事件、地理现象,能基于多学科知识创造性思考,比如在探讨丝绸之路贸易影响时能挖掘独特观点,展现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学生在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中能运用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并构建知识体系;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时能有效沟通协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根据评价目标,设计表现性任务
根据以上评价目标,笔者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了“文化调研与演讲”“撰写丝路现象深度剖析报告”“模拟策划丝路商业项目”三个表现性任务。
任务一:文化调研与演讲。学生要先分组调研丝绸之路沿线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包括传统节日、特色艺术、风俗习惯等;调研结束后,制作图文并茂的PPT,并在课堂上进行10~15分钟的演讲,分享调研成果。演讲过程中,学生需阐述对该文化的理解,及其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体现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包容,提高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
任务二:撰写丝路现象深度剖析报告。学生要从历史、地理、经济等视角,选择一个丝绸之路相关的现象,如“丝路贸易路线变迁”或“丝路沿线城市兴衰”,深入分析其变化原因。学生要先收集资料,再运用批判性思维甄别、分析资料,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形成3000字左右的研究报告。
任务三:模拟策划丝路商业项目。学生要先假设身处古代丝绸之路,综合考虑地理环境、贸易政策、市场需求等因素,策划一项商业贸易项目,制定详细的商业项目策划书,包括项目概述、运营模式、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等,再以小组形式进行模拟商业谈判,向“投资商人”(教师或其他学生扮演)阐述项目优势,争取投资,锻炼实践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三、制定评价量规,细化指标要求
为促进学生学习,笔者针对每个表现性任务制定了明确的评价指标。如文化调研与演讲从文化内容、演讲表达、文化态度三方面评价;撰写丝路现象深度剖析报告从多学科视角、思维品质、报告质量三方面评价;模拟策划丝路商业项目从策划完整性、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三方面评价。
每项评价指标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水平。其中,模拟策划丝路商业项目优秀等级的具体要求是,策划书内容详细、全面,包括项目概述、运营模式、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等,能综合考虑地理环境、贸易政策、市场需求等因素;在模拟商业谈判中,表达清晰、自信,能准确阐述项目优势,有效回应“投资商人”的疑问,团队协作默契,展现出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迅速识别并有效解决谈判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制定应对措施。
明确的评价量规与具体的指标要求为表现性评价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
四、实施表现性评价,促进素养提升
在模拟策划丝路商业项目表现性任务实施中,笔者凭借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剖析学生的策划书和模拟谈判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策划书撰写初期,笔者深度介入。如学生初步构建项目框架时,笔者仔细检查学生对项目整体规划的合理性。具体来说,在“一带一路”贸易合作项目策划中,笔者询问学生能否精准把握项目目标,是聚焦于拓展新兴市场,还是致力于优化供应链。对于项目定位,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自身在市场中的独特优势与差异化竞争点,如产品特色、服务创新等,确保学生明晰方向。
进入中期,笔者着重评估学生对地理环境、贸易政策、市场需求等关键因素的分析深度。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项目为例,笔者要求学生详细阐述对目标国家地理环境的研究所得,如当地气候对产品类型和运输路线选择的影响等。对于贸易政策,笔者督促学生深入解读关税调整、贸易壁垒变化等内容,挖掘政策背后的机遇与挑战。对于市场需求分析,笔者查看学生能否通过调研问卷、实地考察等方式,精准把握当地消费者的偏好与购买能力。
到了后期,笔者严格审查策划书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如市场分析、营销策略、财务预算等是否环环相扣,运营模式是否贴合市场实际,风险应对策略是否针对可能出现的汇率波动、政策变动等情况且具备可操作性。一旦发现问题,笔者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调整、完善。
模拟谈判前,笔者全面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笔者通过随机提问考查学生能否清晰地阐述产品的技术领先性、成本优势等。针对可能出现的价格争议、合作期限分歧等问题,笔者查看学生是否制定了应对预案。关于团队分工,笔者建议学生明确设置谈判代表、技术专家、法律顾问等角色,确保成员各司其职。此外,笔者提醒学生运用谈判技巧,如开场时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说服对方时要运用数据和案例,处理僵局时要提出建设性意见等。
模拟谈判过程中,笔者实时观察学生表现,并提出相应建议。在语言表达方面,笔者建议学生做到语言流畅自然,避免结巴与用词不当;准确传达核心观点,不产生歧义;语言要富有感染力,能打动对方。在团队协作方面,笔者建议学生及时关注成员间的信息传递,一方发言时,其他成员需迅速领会其意图并配合其做补充。在问题解决能力方面,面对“投资商人”提出的产品质量差、投资回报率低等尖锐问题时,笔者提醒学生要迅速分析问题本质,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于是,在面对产品质量质疑时,学生快速复盘生产流程,判断可能是设备参数偏差所致。他们诚恳地回应:“经排查,应是设备参数出现问题,已联系厂家调试,后续会加强监控。目前,我们将全面抽检,召回不合格产品,确保后续产品质量。”谈及投资回报率低的问题时,学生梳理数据后镇定作答:“前期市场推广投入大,拉低了短期回报率。但产品市场份额正稳步增长,后续我们会优化推广策略,精准定位,降低无效成本。同时,第二代产品已在研发中,预计能提升售价和利润率,未来两年投资回报率有望提升5% 。”有理有据的回应让“投资商人”的态度缓和,谈判顺利进行。
笔者根据学生在策划书和模拟谈判中的表现,提供个性化反馈。对于策划书内容翔实但运营模式缺乏创新性的学生,笔者列举历史上丝绸之路商业成功案例,如粟特商人的贸易网络构建,引导学生结合现代电商、跨境物流等理念,挖掘新的运营思路。对于谈判中表达清晰但问题解决能力弱的学生,笔者提供经典谈判案例,如中美贸易谈判中的僵局化解,指导学生学习应对复杂问题的方法。
(作者单位:鄂州市华容区华容镇周汤小学)
互动链接
程越
鄂州市华容区华容镇实验小学
在教授六年级习作《我的拿手好戏》时,上课伊始,我展示《竹节人》精彩片段,学生被“竹节人大战”吸引。随后,我引导学生围绕自身独特技能展开热烈讨论,学生很快明确了“拿手好戏”的内涵,确定了写作主题。接着,进入劳动实践环节,我播放竹节人制作与操控示范视频,学生看得目不转睛,随后讨论制作步骤和任务分工,并动手制作。接下来的科学探索环节,师生共同探讨让竹节人动作流畅的方法,开展力的相互作用实验,科学老师现场讲解,助力学生直观理解力学原理。最后回归写作,学生回忆制作与对战经历,热烈交流如何构思作文。我适时出示教材的提纲样例,引导他们把握写作顺序,合理安排内容的详略。在片段写作后,师生互评,不断打磨,一篇篇饱含生活气息的作文就此诞生。
郭彦卿
鄂州市华容区华容镇
实验小学
在讲解《葡萄沟》中“葡萄干的制作”时,首先,我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有的学生扮演经验丰富的葡萄干制作工匠,有的学生扮演充满好奇心的提问者。在对话中,清洗葡萄、搭建晾房、控制晾晒时长等关键制作步骤与细节被生动展现。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了作者按制作流程先后顺序写作的逻辑。接着,开启配乐朗读环节,学生在舒缓悠扬的音乐中,逐字逐句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比如作者描述葡萄晾晒“沐浴着阳光,静静蜕变”时,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葡萄以人的姿态,将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描绘得生动有趣,让读者产生画面感。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葡萄干的制作原理,我播放了精心准备的视频。视频里,从新鲜葡萄的采摘到晾晒房的构造,再到葡萄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逐渐脱水变成葡萄干,整个过程清晰呈现。学生目不转睛地看着屏幕上的画面,再对照课文描述,加深了对葡萄干制作工艺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语文阅读与鉴赏能力,而且了解了葡萄干制作的科学原理,真正实现了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学习。
李燕娟
鄂州市华容区华容镇
实验小学
在“探索丝绸之路”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模拟丝路商业项目策划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小李所在小组将目光瞄准了丝绸、香料这类极具丝路特色的商品。
撰写策划书时,组员各展所长。小赵是历史迷,他一头扎进古籍资料里,仔细梳理不同朝代、不同地区的贸易政策,将关税税率到货物禁限整理得清清楚楚,为后续成本核算与贸易策略的制定筑牢了根基。晓妍精通地理,她摊开地图,依据丝绸之路沿线的高山、沙漠、河流分布,规划合理的运输路线。为保障行程顺利,她特意提醒: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要选用隔热防潮的包装,确保香料品质不受影响;途经高原地段,运输时间长,需提前储备物资。
模拟谈判环节,气氛紧张热烈。“投资商人”一脸严肃,抛出犀利的问题:“你们的成本怎么控制?又凭什么保证有可观收益?”小李镇定自若,条理清晰地回应:“我们计划和丝绸产地的大工坊合作,批量采购,获取价格优惠,降低成本。同时,丝绸上融入西域风情图案,香料主打‘丝路古法秘制’概念,利用丝路文化特色开展营销,打开市场,提高收益。”同组的小王迅速递上市场需求调研数据,补充道:“您看,根据我们的调研,如今消费者对丝路文化产品兴趣浓厚,市场潜力巨大。”团队成员配合得天衣无缝,尽显专业与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