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务引领《骑鹅旅行记》整本书阅读
作者: 杨静《骑鹅旅行记》是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必读书目。这部童话作品通过叙述主人公尼尔斯的冒险经历,表达勇敢面对困难、积极改正缺点的主题。为助推学生顺畅地阅读整本书,笔者设置了三项阅读任务。
概括情节。笔者要求学生根据预读收获,用“人物+故事+结果”的方式概括这本书讲了什么故事。有的学生说,这本书的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主人公尼尔斯被小精灵变成只有拇指大的小人儿后,和一群大雁开启一段奇妙的旅程,逐渐由一个熊孩子变成好孩子的故事;第二部分主要讲尼尔斯几次放弃和选择的故事。有的学生说,这本书一部分写尼尔斯出走前的故事,一部分写尼尔斯出走后的故事。
分析人物。根据学生概括的情节,笔者提出问题:出走前的尼尔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出走后的尼尔斯呢?你从哪里能看出来?学生以这些问题为线索再次浏览这本书,从中找到自己印象深刻的片段,然后分析尼尔斯出走前和出走后的性格特点。学生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在离家之前,尼尔斯是一个淘气、缺乏爱心的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经常捉弄小动物,对待妈妈也不够体贴;在骑鹅旅行的过程中,尼尔斯逐渐学会了知恩图报,他关心、帮助旅途中遇到的动物,与大雁和白鹅莫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接着,笔者要求学生简短介绍这本书中的其他人物,讲一讲他们的性格和品质,讲述时要用事例支撑观点。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谈到斯密尔,说他狡猾、狠毒、心胸狭隘、诡计多端,比如从鹤之舞表演大会上他直扑向大雁,咬住大雁的咽喉,可以看出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报复心理,想破坏游艺节日等。
讨论主题。笔者出示交流讨论问题:在这段奇妙的旅程中,我们发现尼尔斯变了,他为什么变了?笔者要求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谈尼尔斯的成长变化。学生讨论后发现,在尼尔斯刚刚变成小人儿的时候,他曾经非常急切地想要变回原来的样子,可是当他在旅途中先后三次遇到变回原形的机会时,他又改变了主意。笔者趁机提问:他是怎样选择的,为什么会放弃变回原形呢?学生讨论后归纳:第一次放弃是因为尼尔斯不想回家,原因是他讨厌任何人和事,包括他的父母,他只想跟着雁群去享受自由自在的冒险生活;第二次放弃是因为他想帮助大学生找回丢失的手稿,使大学生不再因为伤害朋友而愧疚不安;第三次放弃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变成人的条件是牺牲朋友莫顿的生命,他认为朋友的生命高于自己的利益,所以放弃了。笔者继续提问:这三次放弃有什么不同之处?哪一次让你最感到意外,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小结:第一次是他自己不想回去,第二次和第三次是他为别人而放弃,当尼尔斯选择为别人放弃时,就是选择了遵从内心的善良,这样的选择就是成长。由此,学生明白了这些冒险经历和选择让尼尔斯从一个不爱护小动物、爱捉弄别人、顽皮、捣蛋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机智勇敢、乐于助人、善良大方、具有冒险精神的孩子。通过阅读任务引领,学生把握了整体故事情节,理解了人物形象和主题,对文学作品的认知达到了新高度。
(作者单位:潜江市田家炳实验小学)
文字编辑 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