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科技与人类命运的关联
作者: 潘阳强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旨在借阅读、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为学生打开认识科技发展的大门,激发学生对科技的浓厚兴趣,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升其信息处理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让学生意识到科技造福人类的使命,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从多元视角审视科技带来的影响,培育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
趣味导入,知识讲解。导入环节,教师播放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的片段后提问:“这种科技场景是不是特别震撼?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科技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大家能想到哪些呢?”由此,教师顺利引入本节课主题。
学生交流后,教学进入讲述人类不断探索世界的环节,教师借助动画呈现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过程。画面展示当时人们坚信“地心说”的场景,哥白尼独自观测星空、记录数据,面对教会质疑坚定不移地肯定“日心说”。教师重点强调哥白尼不迷信权威、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并引导学生反思“面对众人反对能否坚持己见”的问题。接着,教师结合地图演示,讲述航海家乘坐简陋的船只在茫茫大海中凭借星辰和罗盘辨别方向,克服风暴、疾病等困难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开辟新航线的艰辛历程,感受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和科技进步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在讲述科技改变世界环节,教师对比展示古代飞鸽传书与现代5G视频通话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通信科技的飞跃式发展;播放高铁运行与古代马车出行的对比视频,讲解科技在提升出行效率方面的作用;展示医疗手术从人工操作到机器人操作的发展历程,介绍医疗科技保障生命健康的作用。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每一项科技进步的原理和意义。
小组讨论,辩证分析。学生了解多领域科技的进步后,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假如时光倒流,让你生活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古代,你愿意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时,教师巡视并适时参与讨论,引导学生从生活便利性、工作效率、知识获取、人际关系等方面思考。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第一小组表示,古代出行、生产不便,家居用品落后,知识传播受限;但少了电子设备干扰,人们乐于亲近自然。第二小组认为,古代医疗条件差、知识交流少;但生活压力小,人际关系质朴,邻里关系亲密。教师点评各小组发言,总结科技发展在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隐私泄露等问题,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创意启发,延展思维。教师先展示智能手表、虚拟现实眼镜等科技产品图片,介绍它们从创意构思到产品落地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未来科技发明家”活动,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20年后的生活,思考那时会出现哪些神奇的科技产物。学生想到了能自动调节气候的房屋、可以在宇宙中自由穿梭的汽车等。教师让学生在5分钟内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描绘心中的未来科技场景,之后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并详细阐述创意构思,其他学生可以提出质疑或发表建议,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作者单位:十堰市郧阳区五峰乡中心学校)
文字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