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整本书阅读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作者: 王玉平 冯国昕
《朝花夕拾》是初中语文教材指定的必读书目。本文以这本书的阅读教学为例,从明确阅读目标、推动思维发展的活动设计、精准评价三个方面探讨“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深入分析整本书内容,明确阅读目标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经典散文集,书中记录了他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片段,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首先,《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生活的一组散文,因此阅读这本书后探讨鲁迅的童年生活和成长经历是不可或缺的专题。其次,《朝花夕拾》中塑造了众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包括鲁迅的家人、朋友、师长以及社会上的各色人,这些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反映了当时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物风貌,学生细致分析书中的人物,能更加深入地理解鲁迅对人性、社会和文化的看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最后,《朝花夕拾》不但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而且是一部深刻的文化批判作品,鲁迅在书中对封建文化、旧道德、旧风俗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和深刻的反思,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迅的文化观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基于以上内容分析,结合学情,笔者将整本书阅读的目标确定为:探讨鲁迅的童年生活和成长经历,明晰童年经历对人的成长的重要影响;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分析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对旧式婚姻的厌恶等,学会独立思考,增强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紧扣整本书阅读目标,细化活动设计
笔者紧扣目标设计了背景知识铺垫与拓展、文本细读与分析、批判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激发四个方面的活动,依托活动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朝花夕拾》。
活动一聚焦背景知识的铺垫与拓展,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鲁迅及这本书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理解《朝花夕拾》的背景知识是深化阅读理解的基础。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个人经历等,都是影响他创作的重要因素。在阅读前,笔者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文化氛围以及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这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本的隐含意义和作者的情感倾向。例如,学生了解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受到的民族歧视,就能深刻地理解他在《藤野先生》中对师生情谊的珍视和对民族自尊的呼唤。
活动二聚焦文本细读与分析,旨在培养学生的细节把握能力、文章逻辑结构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文本细读是深化阅读理解的关键,学生通过细读,发现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对长妈妈的描写细致入微。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的朴实、善良,对作者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例如,“她生得黄胖而矮”,“睡觉时又在床上摆成一个‘大’字”,这些细节生动地刻画出长妈妈的外貌特征和睡姿,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想象出她的形象。鲁迅还描写了长妈妈为他买《山海经》的情景,通过“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等细节,表现出他内心的震惊和感动。学生通过分析细腻的细节描写,深入理解了作品所塑造的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领略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
活动三聚焦批判性思维培养,旨在引导学生逐步建立批判性思维框架,提升他们分析、评价和反思的能力。首先,笔者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挖掘批判点。例如,在阅读《五猖会》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讨论“鲁迅的父亲是否过于严厉?”“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成长有哪些负面影响?”等问题。通过讨论,学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他们不仅学会了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还在对比和反思中深化了认识。再如,阅读《父亲的病》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思考鲁迅为什么对庸医如此愤怒、他的批判是否完全正确等。通过探究这样的问题,学生初步学会了独立思考,形成了要敢于挑战传统观念的意识,以及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次,笔者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批判性写作。批判性写作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笔者让学生结合《朝花夕拾》中的某个篇章写一篇批判性短文。例如,在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程中,探讨“现代教育与封建教育的区别”“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个性”等话题,并围绕话题写作批判性短文。在写作过程中,笔者提醒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提供有力的论据,并用逻辑清晰的语言表达。
活动四聚焦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解读、创造性表达。在阅读《朝花夕拾》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展开想象和联想,并进行自主创作。例如,续写《五猖会》中鲁迅未能如愿观看迎神赛会的后续故事,或者根据《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情节创作一篇反映鲁迅与阿长之间深厚情感的短篇小说。这些创造性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采用精准阅读评价,优化学习效果
如何精准评价、及时反馈学生阅读的情况呢?笔者以活动二和活动四的评价环节为例做具体阐述。
活动二中,学生聚焦问题解决、团队合作、沟通表达等方面的表现,先自我评价,再小组内互评。具体的评价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在阅读反馈中能准确指出文章中的关键细节,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能理解并解释文章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能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和段落安排;能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推理过程。二是在小组讨论或课堂发言中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增强说服力;能积极参与讨论,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能尊重他人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活动四灵活选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种评价方式,从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评价中的表现等维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包括:能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独特的解读角度或观点;能将文本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其他文学作品或文化现象相联系,进行创造性解读;能将自己在解读《朝花夕拾》时的创造性思考以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能通过写作、绘画、演讲等方式将自己的创造性解读以多种形式呈现;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创造性解读,并进行有效的交流;能在交流中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并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这三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