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学段古诗词教学策略浅探
作者: 许立荣
针对第一学段的古诗词教学,笔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活动,借助诵读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借助情境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借助想象启迪学生的个性表达。
诵读交流,唤醒情感体验。教学《咏鹅》时,首先,笔者范读古诗,为学生示范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将诗中欢快的氛围、喜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然后,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他们开始尝试自主感受诗句的韵律、节奏和诗中营造的轻松恬淡的田园氛围。最后,笔者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赛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奠定了基础。当学生读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时,笔者提出“从这句诗里,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鹅?”等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鹅的样子。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还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强化了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憧憬。
情境创设,提升审美情趣。教学古诗词,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品味古诗词的美。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例,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他描写了在六月西湖边送别友人林子方的情景。教学时,笔者提前给学生设置了“情景剧编演”任务,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杨万里和林子方,在演绎离别场景的过程中感受诗句所蕴含的友人之间依依惜别的情感。随后,笔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读过的《赠汪伦》《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并通过对比分析强化提炼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的能力,为深入学习古诗词做铺垫。
借助想象,促进个性表达。古诗词大多句式整齐、言简义丰,学生要依靠想象和联想对古诗内涵形成自己的理解并表达出来。《村居》通过对田园景物的描写,表达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在学生对古诗内容有了基本的理解后,笔者设计启发性问题:“同学们,作者是如何反映春天的特点、赞颂春天的美的?你看到这样的美景会如何记录它并与他人分享呢?”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结合具体诗句写出如下内容:“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小草偷偷地从地里探出小脑袋,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春天的美景。一群可爱的黄莺在空中飞来飞去,一会儿站在枝头唱歌,一会儿落在树下乘凉。翠绿的柳条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回到家,趁着轻柔的春风放起了风筝。春天,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样的表达既加深了学生对古诗思想情感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潜江市高石碑镇钟市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