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高阶思维培养策略

作者: 冯杰

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助推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落实。笔者在执教人教版英语八年级的Singapore—A Place You Will Never Forget!时,设计了语篇研读、问题探析、创新实践三个具有梯度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一、研读语篇内容,深挖文本信息

语篇研读是教学的起点,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活动的前提。笔者从What、Why、How三个维度解读语篇。首先,该语篇是人与社会大主题下关于“旅行”的子主题,文章介绍了新加坡的语言、食物、景点、天气、地理位置等信息。其次,该语篇旨在鼓励读者在了解新加坡的基础上到新加坡旅游,打开国际视野,增加人生体验与乐趣。再次,该语篇通过“Have you ever been to...? Have you ever tried...?”等句型体现本单元要重点学习过去完成时的知识内容;通过介绍新加坡的语言、食物、景点、天气、地理位置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点;通过阅读提示中的“Making notes”帮助学生养成记笔记、画思维导图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协助下,理解相关主题内容和语言知识,提取、归纳语篇关键信息,绘制此类说明文的思维导图;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相关语篇的内涵及意义;尝试使用多种策略解决语言学习中的问题,并将其拓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结合文本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语言知识方面,能够在了解新加坡文化的主题语境中理解和掌握语篇中的新词汇,并正确使用现在完成时谈论旅行经历;学习能力方面,能够通过略读、精读等阅读技巧获取关键信息,学会做笔记,增强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学习体验感;思维品质方面,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等活动增进分析与归纳语篇内容的能力,提高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文化意识方面,能够了解新加坡的语言、食物、气候和特色等,开阔文化视野,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巧设衔接问题,注重思维培养

教学伊始,笔者出示“Trust-worthy,Open-minded,Understanding,Responsible”四个描述自我的词汇,让学生观察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由此引出本节课主题“TOUR”。随即,笔者将“TOUR”写在黑板上,并提问:“If you have a tour,what will you consider?”该问题一方面是在大单元教学要求下整合并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中去马来西亚旅游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为了引出本节课的阅读重点Singapore—A Place You Will Never Forget!由此,笔者引导学生自然进入语篇阅读,并通过一些列问题深化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在齐读标题环节,笔者让学生齐读标题并思考以下问题:①What i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Singapore?②Why does the writer think Singapore is a place you will never forget?问题一属于“评价”思维层面,学生需要给出合理的理由论证自己的观点。问题二起总起作用,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全文,绘制思维导图,归纳总结这个国家令人难忘的原因。在问题一的解决过程中,笔者提示学生观察该标题中作者使用的标点符号“!”,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关注文本细节深化语意理解的能力。

在快速阅读环节,笔者让学生快速阅读并思考:How many reasons can you find for visiting Singapore?该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勾画关键信息并做笔记。随后,笔者通过追加的“What are they?”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每个段落的大意。学生归纳出第一段介绍新加坡的地域、人口及语言,第二段介绍新加坡的饮食习惯,第三段介绍新加坡的动物园,第四段介绍新加坡的天气后,进入下一个阅读活动——精读每个段落,分析语言特征并思考问题。

在精读文本环节,笔者先让学生精读第一段,解决“Where is Singapore?What languages do the people in Singapore speak?”等一系列事实性问题。随后,笔者根据“That small island in Southeast Asia is a wonderful and safe place to take a holiday”提问:Why does the author think it’s a safe place to travel?How about China?该问题启发学生联想地理、政治课上讲到的新加坡是一个发达国家,并由此理解只有国家强大了,人们才能安居乐业,旅游业才能发达,从而坚定学生好好学习的信念,培养其爱国情怀。

精读第二段时,笔者提问:Can you use one word to conclude Singapore about its population,language and location?该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语篇内容,创造性地给出一个词汇。最终,笔者在学生提出的众多形容词中选择了“Open”一词。

在精读关于食物的第三段时,笔者同样在学生解答“What kinds of food can you find in Singapore?”等事实性问题后,要求学生用一个单词归纳总结新加坡美食的特征。最后,笔者挑选了“Tasty”一词并板书在黑板左侧。

在精读描写新加坡著名景点“Night Safari”动物园的第四段的过程中,笔者提出“Why is Night Safari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zoos?”问题并设计表格,让学生利用表格做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概括性词语。最终,学生归纳总结出“Unique”一词。

在精读关于气候的最后一段的过程中,笔者除了提问“How’s the climate in Singapore?Or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ingapore?”,还追问“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go to Singapore?Why?And when is the best time for you to go to Singapore?”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了解新加坡气候的条件下,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制订出游计划,让课堂所学的知识切实地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与上述教学过程类似,在该段分析结束后,学生用“Right”一词总结了新加坡天气的特点,很好地发展了分析、概括能力。

最后,笔者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记了“Tasty,Open,Unique,Right”4个总结性形容词,这些词与“TOUR”一词照应,形成首尾呼应的教学效果。

三、设置真实情境,激发创新实践

真实情境能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更容易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在本节课开始前,笔者设计了新加坡朋友给全班学生发送邀请函的情境。该邀请函一方面邀请大家在了解新加坡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信息后,亲自去新加坡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另一方面表达了新加坡朋友想来武汉旅游的意愿。基于此,在总结语篇内容后,笔者请学生回致邀请函,邀请新加坡朋友来武汉旅游。

笔者让学生参照阅读内容,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来武汉旅游可以体验的具体内容,然后借助文本中的语言知识形成短文,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笔者设计了包括如下内容的评分量表:能够从武汉的地理位置、天气、人口结构、语言特色、美食、景点等方面写作;能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写一篇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的邀请函;汇报时语言丰富、表情生动、充满热情。在每个小组汇报后,笔者请其他组员对照评价量表给汇报小组打分,并给出理由,说出优点以及改进意见。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操练了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关键句型,并创造性地在邀请函中添加了武汉的大学数量、武汉的历史文化以及武汉的发展前景等内容。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花城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