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时珍中医药文化融入美育课程浅探
作者: 刘钰涵 杨诚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理论体系,挖掘李时珍中医药文化中的美育元素能丰富中医药院校美育的内容和形式。基于此,笔者深入挖掘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中医药古籍中蕴含的美育内容,开发中医药文化主题美育课程,引导学生感知中医药经典的美学内涵和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塑造学生的医者人格。
以美育人,从图像入手欣赏李时珍中医药文化之美。中医药古籍的插图专业性强,具有重要的美学研究价值。基于此,笔者开发了以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中医药文化传承为主要目标的“《本草纲目》古本插画欣赏”美育课程,引导学生从中医药古籍的历史渊源、美学理念、艺术表现、插图手法、画面构成等角度获取审美认知,体会插图对动植物形态精致、细腻的刻画,感受古代画师和医者的严谨态度和独特的美学认知。
以美化人,在“时珍精神”的凝练与外化中提高人格修养。中医药理论内涵丰厚、意蕴深远,学生沉浸其中会得到美的体验,发展观察力、创造力,感悟医者智慧,受到医者精神熏陶。基于此,笔者构建“‘医药双圣’李时珍精神品格探析”美育课程,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个人三个维度凝练李时珍精神——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精神,经世济民、博爱济世的精神,知行合一、开拓创新的精神等。在此基础上,笔者组织开展“李时珍IP形象创意设计”作品征集活动,并基于大量有创意的学生作品举办展览会和中医药理论研讨会,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传递李时珍精神,在作品鉴赏中提高审美能力,同时营造校园美育浸润环境,助推具有高尚审美追求和人格修养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
以美润心,在中医药古籍修复与保护中提升文化素养。国家八部委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强中医药典籍保护与传承工作。学校图书馆收录的珍贵中医药古籍约1.9万册,学校古籍修复师将美育工作与中医药古籍修复工作相结合,开发“让中医药古籍焕发新生”美育课程,并成立相应的艺术实践工作坊,引领学生参与古籍修复与保护。学生先从基本的古籍测量开始,分别对古籍的尺寸、质量、酸碱度等进行测量和记录,接着对古籍的装订方式、纸张类型、病害、字迹溶解情况等进行分析和记录,然后悉心拆书、标页码、去污,详细了解书本的霉蚀、酸化、老化、虫蛀鼠啮等情况,最后研究制订古籍修复方案。之后,学生在古籍修复师的指导下动手修复古籍,让它们展现新面貌、焕发新活力。
以美培元,在古籍临摹与数字化呈现中坚定文化自信。中医药古籍中记载的医学知识和经验不仅对理解古代医学思想、研究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还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观。为帮助学生感悟古代医学智慧,笔者结合数字技术,开发“‘十大楚药’图谱临写与创作”美育课程,通过对中医药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直观呈现古籍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数字化平台观察、临摹感兴趣的内容,进而感受名医方笺之美、古籍装帧设计之美。学生在临摹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加工形成作品,并为作品附上二维码。二维码涵盖相关古籍的创作背景以及相关中医药理论、针灸技能、中药材辨识知识等内容。这样的课程让学生在美育实践中与名医先贤会心,增强了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时珍实验室)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李时珍中医药文化的美育价值与传承传播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2023GA048)
责任编辑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