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的阅读速度跟上来

作者: 顾香

【摘 要】 基于小学语文教材中提高阅读速度的要求,教师可运用科学的方法,带领五年级学生从“默读”,逐步发展为“视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克服阅读障碍,深化文本价值,通过反复操练掌握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从而适应社会需求,且与精读相辅相成。

【关键词】 语文教材 阅读速度 文本价值

1978年,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在一次会议上曾批评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效果不佳。他说:“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指出应改变“效率太低”的语文教学问题,要重视学生快速阅读的训练,并提出要培养学生“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快速阅读能力。现代社会节奏快、信息量大,对信息的获取与整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小学阶段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与理解力,势在必行。

一、语文教材对阅读速度的要求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专设了“阅读策略”单元。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要“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共编排了《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四篇课文,涉及散文、历史故事、说明文等,课后习题均提示学生留意阅读时间,与训练重点呼应。《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还通过对话情境,来呈现阅读的问题与方法。

快速阅读的一般方法有默读、视读、跳读、扫读、变速阅读等。五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速读”,要从“默读”起步,再逐步发展为“视读”,即唇舌喉都不动,只有眼睛接收消息,大脑进行处理,读得快,抓得准,记得牢。

关于“默读”,语文课标从第一学段开始提出学习默读的目标,第二学段要求默读时尽量做到不出声,第三学段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二、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儿童提高阅读速度

(一)不预习,用陌生文本触发快速阅读的兴奋点

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首先要训练学生的专注力。我们对五年级125位学生进行无准备情况下的一分钟阅读速度检测,大多数能达250字,最快的390字,最慢的140字。学生达不到语文课标要求的主要表现是容易分心,添字漏字造成回读;“细嚼慢咽”的阅读习惯影响了阅读速度;贪图速度,“囫囵吞枣”,导致读完文章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默读速度,体会自己是否能专心阅读,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个陌生文本,提醒学生拿到后迅速默读,思想不游离,尽量不回读。学生阅读完后,在计时器上准确记下自己的阅读时间,并回忆自己集中注意力阅读时的感觉。由此,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速度,掌握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提高阅读速度的指导。

(二)亮方法,用科学方法克服快速阅读的障碍点

1.瞬时回忆,提高默读的专注力。为了让学生克服阅读时思想不由自主“跑马”的情况,教师可以运用心理学上的“右脑图式”理论,让学生读文字想象画面,提高瞬时回忆能力,帮助其集中注意力,提高记忆力。

《搭石》一课有人、有景、有事、有物,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可以立即让学生对文字描绘的图景做整体回忆,勾画轮廓,并及时写下画面内容。如:溪上搭石、平稳放石、集体走搭石、背老人过搭石……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感知随着阅读,在大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一开始,学生回忆的信息可能会有模糊、遗漏的情况。在多次阅读和整体回忆画面(而不是单幅图回忆)后,他们“看到”的画面越来越清晰,回忆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画面和人的情感是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回忆的画面越清晰,对乡亲们美好情感的理解就越深刻。“搭石”连接着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村民们朴素的情感,学生在文字中感受到淳朴的民风。

像这样的散文类教学,教师要始终紧扣阅读策略,关注学生阅读时的专注力和瞬时回忆能力。研究表明,反复训练学生专心阅读,每一次记下瞬时画面,能够开发右脑潜能,提高阅读理解力、想象力与记忆能力。这是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速度的有效策略。

2.句子改组,扩大默读的“视距”。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总得‘读’。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默诵也是读,乃至口腔喉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目治’,也是读。”“眼睛在纸面上巡行”就是视读,无需以口、耳为中介,属于见形知义的“眼脑直映”式的整体读。

扩大视距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关键技巧 。《将相和》的第2自然段很多学生是这样读的:“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了/一封信/给/赵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学生习惯于一字一顿、一词一顿地阅读,再合起来理解整个句子。这种阅读以字词为认知单位,视距小,常常看到后面会忘了前面,不断产生回读,也影响对句子的整体理解。为了扩大学生的视距,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改组”。例如,用“单线”标注,扩大组块的信息容量:“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了一封信给赵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认读单位从“点式”到“线式”,有能力的学生再扩展到“面式”。这种默读只需眼、脑的同时参与,“见形知义”,眼睛直接将信息反映给大脑,大脑即可理解意义。

扩大视距的同时,学生也要练习捕捉关键词语,提炼关键信息,如“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秦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的/一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这句话分成3个认读单位,如何捕捉关键词语呢?故事的特点是叙事,以“谁、做什么、怎么样”为关键点,可以读出“秦王没有诚意”“化装”“回赵国”等关键词语。学生熟练运用眼球的移动,扩大视距,捕捉关键词,用这样的方式阅读,再说说“蔺相如和廉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就不难了。

扩大视距阅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积累和实践才能达到。教学时,教师可以拓展其他故事的训练。

3.带着问题,学会捕捉信息“跳着读”。跳读法是筛选信息和资料常用的方法。像《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这样的说明文,均可采用跳读法。

运用跳读法有一个目的,即寻找问题答案。《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一课的题目本身就是一个问题。阅读前,教师可先向学生提问:“你知道什么比猎豹的速度快吗?”提炼出题目中的中心词“什么”“速度”“更快”。学生先形成自己的阅读预判: 是高铁吗?是飞机吗?答案在文章的开始、中间还是结尾?跳读会有取舍,跳跃前行。学生默读时可以对每一段进行“扫视”,把无关紧要的、熟知的内容跳过去,带着问题的关键词“谁”“每小时千米数”去捕捉信息,就能锁定不同事物每小时的移动距离:人44千米,鸵鸟72千米,猎豹110千米,游隼320千米,火箭4万千米,流星体25万千米,光速是30万千米每秒。学生首次接触跳读法,要求是目标专一,精神专注,能快捷准确地扫视课文、筛选信息。

带着问题读,不是静思默想、驻足停留的探究式阅读,而是眼随心动、心随眼动的互相配合。学习《冀中的地道战》一课,学生首先会产生问题:“地道是什么样的?在地道里怎么打仗?”问题中的关键词是“地道、样式、打仗”。捕捉与关键词相连的句子:“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这些都是段落的起始句,也是关键句。文章采用总分的方式,结构清晰,非常方便学生掌握跳读法。

跳读不是只读关键信息。当学生阅读达到一定的速度时,能清晰回答地道的样式、特点后,回过头来,师生再梳理不懂的词语、句子,如“大扫荡”“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十里一碉,八里一堡”等,整体认识课文结构,学习举例子、打比方等常见的说明方法,用自己的方式交流“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这样的跳读不会破坏阅读的整体效果。实用类文本的快速阅读,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先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再在字里行间跳跃性阅读,最后整体理解课文的方法。

三、深化文本价值,运用阅读方法反复操练

本单元的一些课文的课后习题中,有一些关于文本的问题:有的关于抒发情感(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搭石》),有的关于发表评述(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将相和》),有的关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冀中的地道战》)。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本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炼文本阅读的人文价值。这是阅读教学“文道结合”的体现。阅读策略单元,依然不能忽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人文价值的观照。

阅读策略的把握和熟练运用,需要在大量实践中牢固掌握。在日常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阅读陌生文本,并记录阅读速度,让学生自己判断阅读速度有没有提升,有意识地进行速读训练,口舌喉不参与;也可以搭配其他方面的阅读策略,诸如“预测”“提取信息”等进行综合练习。每一次测算阅读时间时,教师可以提出与文本的人文价值相关联的问题,以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的形式让学生回答,不断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四、提高儿童阅读速度的注意点

1.单纯追求阅读的速度是没有意义的。速度不是鉴定学生阅读能力的唯一标准。因此,在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时,切忌一味追求速度,浮光掠影走过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到七“不”:不出声、不指读、不回读、不心思杂乱、不乱翻书页、不摇头晃脑、不忽视对阅读理解和效果的检测。

2.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阅读方式。不同的文体,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也不一样。写景类文本需要瞬时想象画面专心读,故事类长文需要组块式视读,说明类文本需要捕捉、筛选信息跳读。学生在阅读前,先了解文本的特点与结构,再以相应的方法练习速读,为他们今后应对更大的阅读量和更高级别的阅读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践已经证明,意识到文本结构的学生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总之,提高阅读的速度,能开掘学生潜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大信息量的生活。“读得快,抓得准,记得牢”,阅读效率就会更高。当然,阅读的策略和方法还有很多。精读也是一种阅读能力,与速读相辅相成。在语文教材的引领下,教师应转变观念,以更广泛的阅读内容、更充裕的阅读时间和更科学的阅读策略,让儿童的阅读速度跟上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海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