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涵泳品诗情 诵读绘秋景
作者: 候改改【摘 要】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结合学生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形象生动的独特魅力。教学诗歌《听听,秋的声音》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领悟诗歌表达的精妙,体会诗歌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
【关键词】 略读课文 诗歌教学 朗读
《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金秋时节”,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习写日记”。作为该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学生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与方法。因此教学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悟诗歌表达的精妙,体会诗歌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回顾方法,唤醒经验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听——(播放风吹落叶、蟋蟀鸣叫等声音)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引导回顾:上一个单元学的哪篇文章也是略读课文?想想当时我们是怎么学习的。
4.学生交流从《不懂就要问》一课中学到的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借助学习提示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二、整体感知,初读“秋声”
1.阅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然后和同学交流:你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2.交流反馈,梳理诗歌中的秋声。

【设计意图】关注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学生自读课文,引导其寻找藏在诗歌里的秋的声音,梳理诗歌里的秋的声音。
三、理解诗意,品读“秋声”
1.出示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
读一读:请你再读诗歌,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想一想: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说一说:同桌之间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出示重点诗节: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唰唰”,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朗读想象:黄叶和大树妈妈道别时会说些什么呢?
朗读指导:读出黄叶落下时对大树的依依不舍之情。
齐读:感受黄叶和大树之间的深情。
3.出示重点诗节: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出示四个生字(抖、振、蟋、蟀):观察这四个字,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都是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
理解“歌韵”:听听蟋蟀的叫声,有节奏、有韵律就是歌韵。
引导学生抓住“振动翅膀”“告别”这两个词语,想象蟋蟀会唱些什么,以及向阳台告别时会说些什么。
小结:齐读诗歌第1~2小节,感受黄叶、蟋蟀道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4.出示重点诗节: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回忆理解词语的方法,尝试理解“叮咛”和“歌吟”。
想象画面,练习表达:大雁会向白云叮嘱什么呢?秋风又会向田野歌唱什么呢?
配乐朗读,读出温暖关切之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了“读”“想”和“说”的任务单,以同桌合作的形式,互相说说自己眼里的秋天的画面,训练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意识。教师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补充空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拓展想象思维的能力。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诗歌表达的艺术,通过朗读想象画面,读出秋声,感受秋的美丽。
四、想象画面,绘读“秋声”
1.齐读第4小节。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还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呢?
2.结合练习题,想象画面。

指名读,感受秋的生机活力。师生合作读,想象画面。
3.配乐朗读诗歌,感受秋的生机。
课堂小结:第1~5小节借声音绘秋景。第6小节总结全诗,希望我们也去听听秋的声音。秋的声音无处不在,想要感受秋的声音,不仅需要用耳听,还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让我们和着音乐边朗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侧重学生对潜藏在诗歌中的“秋声”的理解,结合练习,把隐藏在诗歌中的美丽的“秋声”通过朗读和图画具象化地表达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感受秋日的活力与生机。
五、唤醒经验,绘写“秋声”
1.启发思考: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无处不在,秋的声音还会藏在哪里呢?它们会是怎样的声音呢?请你模仿诗歌的第1、第2小节编写一首小诗。
2.写法指导:先发出邀请——“听听,秋的声音”;接着,选择一种事物,说说它的动作;最后,用拟声词形象地描述它的声音。
3.交流分享,展示佳作。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诗歌的第1、第2小节,引导学生仿写诗歌,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亲历”到“创意性的表达”,以此落实语文课标所提出的探究式学习。
六、巩固理解,拓展写作
必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的声音的美妙。
选做:金秋时节,我校的《叶韵文学》期刊现面向全体学生征集关于“秋天的诗韵”主题的文章。请你结合本课所学,选择秋天特有的事物,写写自己眼中的秋,编写一首小诗投稿。
教学反思
语文课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强调,“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本课教学设计立足于课标理念,融合单元语文要素,学生借助“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情感,仿写诗歌。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关于秋天的色彩、秋天的气味的学习经验。所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秋天里美妙的声音,感受秋天的生机和活力。因此,我的设计思路是以“读”来贯穿始终:初读整体感知,再读品味诗情,细读想象画面,最后学习仿写。学生在读中品味诗情、积累语言,并在合作、探究中学习运用语言,写写自己眼中的秋。在作业设计中,我创设了具有真实情境的分层作业,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了具有梯度的仿写诗歌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进行创意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