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应该有怎样的写字教学

作者: 刘有林

【摘 要】 课堂上的写字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板书,二是学生的书写。教师要在课堂上适时板书,注重书写习惯、书写技法,并融合人文内涵的渗透,通过分析、讲解,引导学生记住字形的同时,领悟汉字文化,提高书写水平。

【关键词】 写字教学 板书 多写多练

这两天听了十多节课,这是我近两年看到的在语文课上写字最多的课,甚至比书法课里面的写字都多。可能是因为这次活动在主旨中明确了识字、写字教学的要求,所以老师们在这方面呈现出来的就比较多。

我们举办本次活动就是倡导大家重视写字教育。写字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所有的书写也是以教师为主导。语文课上的写字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板书,二是学生的书写。教师的板书也有两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板书设计,二是生字范写。斯霞老师曾说:“我们小学教师负有培养学生写好字的责任,应该要求学生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清楚、美观,并逐渐达到书写迅速。”[1]

课堂上,教师的板书是最直观的。写板书,教师先不必太担心自己的书写水平是高是低。我觉得关键是要敢写、多写,首先要正确、规范,还要有一定的速度。《清贫》是一节高年级的阅读课,张哲老师的板书清新优美、自然流畅,一下子增加了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分量,学生自觉地跟着一起书空。板书要为教学服务,高年级板书可以用行楷,那样书写速度更快。谭畅老师在课堂上用自己的硬笔字展示作业单,让人眼前一亮。这些板书设计都让人感受到书写的魅力,是值得肯定的。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适时加快或减慢进度,调控教学节奏,并能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补充、强化学习内容。这些是我们课前准备的PPT、磁性板贴不能完全解决的。板书不仅具有示范作用,还能够应对课堂的不确定性。一笔一画,一文字一符号,随着板书的逐一呈现,学生在老师的讲授中听得更明白,思考得更深入。解晨瑛老师在《青山处处埋忠骨》这节课上就有很多板书,而且板书令人赏心悦目。她的板书设计让我们感受到教师个人素养和清晰的教学思路,同时也展示出她娴熟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

写字教学是语文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写字教学中,一般要注重三个方面。

首先是书写习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每个学段都提出了应注意写字姿势、书写习惯。[2]在课堂上要不时提醒学生纠正“双姿”,大部分语文老师都有这个意识。书写习惯还包括临写方法。长期以来,我们的临写只是一味地抄写,忽略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认真读帖。陆玉婷老师在《琥珀》这节课中选了“餐、辣”两个字进行指导,她特别强调撇、捺这两个笔画的书写方法。有一个同学的发言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说:“‘餐’中间的撇、捺要舒展,能托住上面。”可见,这个孩子能认真“读”帖,这样的临写才有意义。教师在指导写字时,不能简单地要求学生按笔顺一起书空,应注意指导学生如何去“临”写。这些书写习惯的养成,是我们写字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其次是书写技法,就是把字写得正确和端正。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都有意识地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字进行教学。在二年级以后,语文课本上的生字主要是合体字。合体字的书写尤为重要,怎么教呢?魏传亚老师在《刷子李》这节课中有意识地将生字进行了分类,分成了上下、左右结构。这虽然是简单的分类,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老师的用心。她选择“狱、浆”两字进行指导,掌握了结构紧凑、撇捺舒展、高低组合、宽窄变化等要点。胡白玲老师在课堂上指导“组”字的时候就提到“左高右低组合好”;杨秋媛老师在《赵州桥》一课中通过“匠、赵、历”三个例字,讲解半包围结构的书写规律;章彤彤老师也在课堂上对“宁、官”等上下结构字的书写进行了讲解,突出“点居中、上盖下”等规律;冯子真老师在《我们奇妙的世界》这节课中指导书写“呈、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多横等距”的规律;傅洁老师讲解“指、针”的左右结构的宽窄、穿插……合体字主要讲究“合”,关键在于各部件的团结、协作,这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穿插、避让。

写字教学最容易做到“融合”,冯子真老师将本课的生字与“学习园地”的写字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我觉得这样的教学设计更加完美一点。我们一堂课的时间很短,怎样在很短的时间里有效地完成识字、写字教学,这非常重要。谭畅老师的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在课上讲了两个上下结构的字,从草字头拓展了很多有相同偏旁的字。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生字书写只能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字进行讲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进行一个个单字的讲解,还要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掌握更多同类型生字的写法。

语文课,应该有怎样的写字教学0

再次是关注人文方面,或者说关注“汉字”文化方面,与识字教学结合在一起。汉字博大精深,每个字都蕴含着中华文明,我们要敬畏每一个汉字。在课堂上,有的老师注意到这一点,能从字源、字理方面解析。杨秋媛老师在课堂上讲到“匠”字,通过字源解析,提示里面部件要小。还有冯子真老师指导学生在“字里行间寻奇妙”,书写“呈、辉”时注意各部件之间伸展、收缩,这也是汉字的“谦让、合作”。冯老师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字理、字义分析“幻”字。写字教学应该多引导孩子感受、体悟汉字的人文精神。

这次活动中,大家都很重视“写字”。每节课从开始到结束,老师们都很用心,每个环节都有书写的空间,例如,章彤彤老师对课题书写进行了细心解析。书写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关注日常书写,例如,汪海燕、杨秋媛老师通过学习单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笔来,以此提高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也可以改善学生的写字问题。

听完课,我不禁有点疑惑:真实的语文课堂,是不是也有这么多的写字内容呢?我也有几个问题想跟大家一起探究一下:一堂课就书写、分析几个字,这种形式的教学是不是有点单调?在评价方面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写字如何与课堂教学更有效地结合起来?

另外,在观摩特级教师查静老师的课时,我发现她的课堂并没有太华丽的课件,板书却运用自如,特别是在最后布置学习任务时,她强调课后要练练字。前面几节课都提到了这个学习任务。写字在课堂上如果受到时间的限制,那么可不可以在课前、课后延伸?我们在预习时能不能布置一定的写字任务?例如在学习新课之前预习、书写生字,课堂上把学生课前的作业进行展示、点评,这是不是可行?

最后,我觉得教师自身一定要多写多练,敢于去写。“字写出来是给别人看的”[3],特别是教师的书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书写。如果教师都不会写,或者懒得去写,那怎么能教孩子去写?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始终关注书写,努力提高书写水平,我们的课堂才能引领更多的孩子写好字。※

参考文献:

[1][3]斯霞.教学生把字写好[J].人民教育,1962(09):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刘有林,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分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