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单元任务群课程建构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徐月红

【摘 要】 结合“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一主题,在单元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以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发现美好的景,品美好的意,写美好的物。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学习写观察日记。

【关键词】 留心观察 主题 任务群 课程建构

学会观察与发现,学生就能在生活中获得许多乐趣与知识,一生受益无穷。小学语文教材中与“观察发现”相关的人文主题在中年级各册教材中多次出现,因此,在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有目的、系统性地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细致观察、善于发现的能力至关重要。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便是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进行编排设计的,本单元选编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习作是“写观察日记”。那我们如何落实课标精神,探索“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真实情境中,带着任务感受、欣赏各种美景,探寻自然的奥秘,再以观察日记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收获呢?

一、单元学习任务梳理

(一)把握单元内容的结构、核心任务和学习目标

中年级的阅读训练要素是前后勾连、一脉相承的。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第七单元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从“优美生动”到“准确生动”,从“留心观察”到“连续细致的观察”,可以看出教材的系统性、连贯性以及对学生发展能力培养的螺旋上升性。“连续细致的观察”指向“处处留心”,而“准确生动的表达”是对世界的积极认识和主观感受。同时,学生的观察越细致,对事物特点的把握越准确,表达也会更准确。

(二)基于编者意图和学情特征,建构单元任务群

首先,抓住单元人文主题中的“留心”二字,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手去摸一摸,用嘴巴去尝一尝,在此基础上,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其次,抓住“皆学问”,本单元的古诗和课文中处处藏着美好的学问。紧扣“学问”,我们重新整合了本单元的课时安排。

(三)确定学习目标

我们依据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要求,对本单元学习目标进行了简单梳理。

字词句:生字识写,关注课文用词表达的准确性、多样性和丰富性,感受描写观察时句子的生动优美和细腻严谨。

阅读目标:借助朗读和默读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学会观察并能用自己的话准确优美地表达;初步学会一些观察方法,逐步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书面表达目标:借鉴作者对事物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并仿写;巧妙结合“习作”“字词句运用”等板块内容,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写生动,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单元课程整体建构

(一)单元课程设计思路

1.单元教学构想。“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目标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地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的需要。本单元采取整体教学的方式,整合三首古诗和两篇课文的内容,通过各有侧重的学习以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本单元识字、写字以及初步了解课文可以先采用集中学习的方式独立完成。《古诗三首》以发现“不同的观察方法”为主题,重点引导学生在古诗中寻找美好的景,体会诗人不同的观察方法。结合《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学生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结合书后资料袋、观察日记《燕子窝》和习作“写观察日记”,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记录观察所见和所思。

2.整理活动要点。结合单元教学内容,理清教学任务,安排活动内容,明确活动要点,全面构建单元教学内容。以“处处留心皆学问”为大情境,三个语文主题有机结合,相互交融。

观察单元任务群课程建构的实践与思考0

(二)方案确立和设计

语文课标明确核心素养内涵指向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任务群是落实核心素养的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我们根据教材选文落实任务群教学,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围绕确立的主题设计情境,开展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活动。教师在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连续课时的单元教学,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探究学习。

1.整合单元内容,提炼单元主题。结合人文主题和单元内容,我们提出以“处处留心皆学问”为单元主题,将“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和“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作为单元学习目标。

2.创设任务情境,设计学生活动。以“处处留心皆学问”作为生活情境,设计“找美好的景、品美好的意、写美好的物”三个互相关联的主题,安排学生活动。

“找美好的景”重在基础性学习和方法的指导。首先让学生在学习字词、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比一比读诗和读文水平,看看谁读得流畅、准确、有感情;其次看看诗文中藏有哪些美好的景,了解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借景抒情还是融情于景,体会作者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

“品美好的意”重在深入性思考。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对古诗内容和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重点结合《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和连续细致的观察。

“写美好的物”重在清晰化表达。落实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结合《爬山虎的脚》课后资料袋的记录方法,以及《蟋蟀的住宅》课后的阅读链接《燕子窝》,再参考两篇精读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表达和连续细致的观察,记录好观察对象的变化,写写观察的过程、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想法。同时,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观察单元任务群课程建构的实践与思考1

3.指向学业标准,选择进阶评估。任务驱动和活动推动中,评价是重点组成部分。有针对性的评价有助于活动过程的推进、目标的落实和完成。比如教学习作“写观察日记”时,当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明确本次习作评价的四个标准:是否对观察对象进行了连续细致观察;是否观察中有所发现;要有发现的过程,即写清楚观察对象的变化;观察后要有总结,即写下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想法。这样的评价建立在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加明晰此次习作的方向和要求。当然,评价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在本单元学习的不同阶段,可以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标准,比如,作业、故事会、作品展等多种形式。另外,评价角度也可以多元化,通过小组互评、学生自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指导和调控。※

(作者单位: 江苏省句容市天王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