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习进阶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作者: 庞世佳

【摘 要】 传统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存在着轻“历程”、无“节点”、少“表现”三块盲区。教师可将学习进阶理论引入其中,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规划路径“节点”,明晰进阶路径;基于学习证据,划分进阶层级;促进个体发展,刻画不同进展,以此帮助学生实现认知跨越,落实学科育人。

【关键词】 学习进阶 单元整体教学 学习路径

单元整体教学,是“把一个单元看成一个有机的学习和认知整体,即在明确的学习目标统领下,对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1],以整体视角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意图弱化学习碎片化倾向,避免习得的知识、技能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结构”,兼顾人文主题,呈现了语文能力进阶梯度。这样的编排,更有利于教师整体理解和把握教学的基本结构和主线脉络,开展单元整体教学。

对“学习进阶”,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给出了广泛被大家接受的一种定义:学习进阶描述学生对于某个主题连续的、更加熟练的思考方式,这些思考方式能随着学生对这个主题的学习和探究依次连续发展。[2]学习进阶关注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使得个体的学习进展得以显现,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课改理念。指向学习进阶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力图将内隐的学习过程外显,遵循“学”的逻辑,不断深化理解,实现认知层级进阶式跨越,最大程度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

一、学习进阶式教学设计的实践价值

单元整体视域下的学习进阶式教学设计,遵循“学”的逻辑,对于学习起点、终点(目标)以及指向目标的关键节点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使学习路径变得更加清晰。个体在其中能明确自己的学习进展,并在进阶式的设计中不断向学习终点推进。

1.规划路径,定学习节点。在学习路径规划中,指向学习目标的“学习节点”设计,点点相连,好比铺就了通往目标的既定轨道,使得前行不至迷失方向;兼具进阶性,则使沿着“节点”的学习犹如登峰,使学习者在不断印证中走向目标。

2.基于证据,让学习发生。考查学生学习结果是否达成学习目标,是评价学习成效的一种方式。但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形成、探究实践等多元表现,对于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更有意义。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是否真正发生,需要基于证据来判断。

3.面向全体,促个体发展。进阶性的学习过程,不单指知识的内容进阶,也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进阶,可能呈现出不同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的不同进展。“基于学习进阶理念建构的学习之路不应是前后相继的线性状态,而应如一个跳棋的棋盘,到达终点的方式既可以一路向前,也可以左右腾挪、迂回前进。”[3]于是,学习个体在学习历程中的学习状况能够被看见。所以,面向全体的教学设计,同样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

二、指向学习进阶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点

为探究指向学习进阶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点,笔者选取了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进行详细阐释。本单元是民间故事单元,同时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明确指向复述能力训练的单元。

1.明晰进阶路径:规划路径“节点”。本单元语文要素为“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和“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创造性复述对于缩写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单元目标即在了解民间故事的基础上达成创造性复述的语用能力。当然,创造性复述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民间故事口语化、简洁化的特质。“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和“初步感知民间故事特点”就是本单元“教”与“学”中重要且相互交织的两条进阶路径。

研读单元文本与各板块可以发现,《猎人海力布》需要变换口吻进行创造性复述,《牛郎织女》需要适当增加内容进行多样化复述,习作是内容的缩写,“口语交际”为本单元的创造性复述提供了实践机会,“快乐读书吧”则拓展、丰富了学生民间故事的阅读。

民间故事具有口耳相传的属性,而戏剧是最符合这一属性的表演形式,为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提供了契合的载体与任务情境。由此,以“民间故事展演”作为单元整体设计中的大情境贯穿整个单元教学,以读、讲、改编、演民间故事等学习活动铺排落实学习任务,习作教学“缩写故事”可以用展演海报设计中的故事简介作为任务驱动,嵌入单元整体教学中。

教学伊始,教师以“民间故事小调查”唤醒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学习经验,驱动学生搜集看过、听过的民间故事,在课上交流分享民间故事的特点——情节神奇、口语化表达等,随后走进《猎人海力布》的学习。在学完“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等内容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再次梳理交流民间故事的特点:情节相似、向往真善美等。

创造性复述故事,根据课后题及“语文园地”板块提示,可以确立“变换人称”“加入内心想法”“扩充简略情节”“补充空白情节”这几个“节点”。如图1所示:

指向学习进阶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0

2.划分进阶层级:基于学习证据。确立学习路径的关键节点后,节点之间还可以适当进行进阶层级的划分。进阶层级,是学生认知发展的有力证据,可以清晰展现学习发生的过程。“通过运用一定的证据来反映学习过程并呈现学习结果。正是通过证据的呈现,人们得以判断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了,亦即运用证据来提升学习结果,由此证明个体的能力和学习绩效的持续提升。”[4]

教师可引领学生拾级而上,让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循序渐进,有迹可循。以“变换口吻复述”为例,构建进阶框架如下:

指向学习进阶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

在变换人称的复述中加入角色内心活动的描写,能让讲故事的人更好地走进角色,理解故事,促使学生调动情绪,复述更加生动。同时,这样也顺势指导了需要扩充复述的《牛郎织女》的学习。加入口语化的表达,则可以让复述变得更为生动。生动的复述吸引着听众,也激发了听众(其他学生)的创作欲望,推动故事继续口耳相传,而这,恰恰是民间故事流传的精神内核。

3.刻画不同进展:促进个体发展。学习进阶让复杂的学习过程可视化,清晰地展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不同层级的表现,使得个体的学习进展能够被看见。进阶层级的描述,可以让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学习表现的个体,都能在学习之路上找到自己对应的进阶水平层级。还以《猎人海力布》为例,我们可以设计一张“复述评价表”:

指向学习进阶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

经历了“抓主要情节”复述后,“复述评价表”在课上第一次出现。现场教学统计,有95%的学生能够变换人称讲故事,但只有52%的学生能够在这基础上加入角色想法。此时“复述评价表”不再局限为一个评价工具,更是基于学情,推动教学,落实重难点突破的“杠杆”。依据自评情况,学生开始反思自己的创造性复述。此时,教师继续引导:“现在,拿出第二张空白的‘复述评价表’,如果再让你用海力布或者乡亲们的口吻说一说海力布劝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你会如何讲?你还有什么特别表现?也可以记录下来进行评价。”这一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复述时加入角色想法,有部分学生在复述时能够表现出民间故事口语化的特点。如此,“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教学样态,也已完整呈现。※

参考文献:

[1]陆启威.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诉求与路径探析[J].江苏教育,2022(25):27-31.

[2]Alicia C.Alonzo,翟小铭.学习进阶:描述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J].物理教师,2015(11):73-76.

[3]翟志峰.语文学习进阶:特征、价值和教学实施[J].语文建设,2023(05):22-26.

[4]张齐华.历程·证据·评价·反思:让数学学习真实发生的区域探索[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0(07):5-9.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明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