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年级汉字教学的设计与策略
作者: 范有凤【摘 要】 为引导小学生感受汉字的构字特点,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事物、动作行为的联系,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低年级汉字教学必须重视借助情境进行前后勾连的巧思设计,采用形、音、义融合的教学策略,丰富言语实践,形成独特的语言经验。
【关键词】 汉字教学 借助情境 高度融合 言语实践
汉字教学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前提和基础,蕴含着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培养审美能力、提升审美品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等丰富的教育价值。低年级教师应重视设置学习情境,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开展实践研究,落实汉字教学。
一、借助情境进行前后勾连的巧思设计
语文课标指出,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自带情境的,如何借助文本情境进行教学设计呢?
斯霞老师的“随文识字”理念,可谓借助文本情境巧妙设计汉字教学的经典策略。“随文识字”的最大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再将语句嵌入段落、篇章中去感知、理解、记忆。
例如,在一年级《小猴子下山》一课中,教学生字“满”时,教师借助文本情境带着学生由理解字义到积累词语,再进行朗读指导,层层推进,方法自然巧妙。
师:(引读)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他看见——
生: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
师:你们看,(指课文插图)桃子——
生:又大又红。
师:(出示“又大又红”词卡)一起读。(生齐读)这又大又红的桃子可不止一个,而是——
生:很多个。
师:用文中的话回答,就是——
生:满树。

(指名读第2自然段第二句,再齐读。)
借助情境识字,是“随文识字”的优势,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生字或词语形成长久记忆,将识字、写字与口语交际融合,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教学方法。
再如,教学二年级《彩色的梦》一课中的生字“聊”。
师:(引读)他们躺在铅笔盒里——
生:聊天。
师:(标红“聊”字的耳字旁)“聊”的左边是“一只耳朵”,小朋友们聊天,总喜欢竖起耳朵认真听别人说了什么。现在请你们竖起耳朵认真听老师读读这个词——聊天。注意读好边音“l”。(指名读“聊天”)小朋友们围坐聊天,一定感觉——
生:很开心。
师:现在,彩色铅笔应该是以怎样的姿势聊天的呢?
生:躺在铅笔盒里聊天。
师:躺着聊天,那感觉——
生:很悠闲,很自在!
师:“小彩铅”,你来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齐读“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
这样结合情境进行教学设计,不仅需要教师对文本透彻、精准的解读,也需要教师具备借助汉字将学生、文本、生活、经验、情感进行勾连的意识和巧思。
二、采用形、音、义高度融合的教学策略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儿童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观察图片、实际演示、亲身体验等方式,将字的形、音、义联系起来,将学习生字、认识事物特点和建立概念紧密结合,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四季》里“谷穗弯弯”的“弯”字后,教师可以通过动作演示引导学生理解“躬”与“鞠着躬”。
师:还有一个字里也藏着“弓”。(出示“鞠着躬”)
生:“鞠躬”的“躬”。
师:“躬”字右边是“弓”,左边是“身”,身体像弓一样弯下来就是“鞠躬”。谁来做鞠躬的动作?
(生做动作)
师:这个动作就是“鞠着躬”。鞠躬时要弯下身子,多恭敬啊!谁来读这个词?
又如,在教学一年级《咕咚》里的“拦”字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插图引导。
师:面对大伙的行为,野牛是怎么做的呢?
生:他拦住了大家。
师:这个“拦”也是生字,你怎么认识的?
生:它是形声字,左边是提手旁,右边的“兰”字读lán,所以我猜它也读lán。
师:你知道野牛应该站在什么位置拦住大家吗?(指名在黑板上贴野牛的图片)你为什么这样贴?
生:因为野牛站在大伙儿的前面,伸出手挡住了大家。
三、丰富言语实践形成独特的语言经验
语文课标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言语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个体形成独特的语言经验,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荷叶圆圆》中“小蜻蜓立在荷叶上”的“立”字时,教师将新知与旧知进行链接,引导学生感受小蜻蜓对荷叶的喜爱及其轻盈优美的姿态。
师:小蜻蜓把荷叶当作——
生:停机坪。
师:瞧,小蜻蜓——(标红“立”)
生:立在荷叶上。
师:还记得《小池》中说,“小荷才露尖尖角”——(出示诗句)
生:“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在这里“立”的意思就是——
生:“立”就是“站”的意思。
师:是“轻轻地站”。立在荷叶上的小蜻蜓多有趣啊,它还——
生:展开透明的翅膀。
师:我们一起学学小蜻蜓,边做动作边读读这句话。
(生起立,边做动作边读“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教学中,教师还应把握文本内容和语言特点,有机链接相关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巧妙地设计言语实践活动。

生:勇敢。
师:“勇”字下面是个——“力”,因为攻击猛兽是需要力气的。攻击猛兽不光要有力气,还要有勇气,(出示“勇气”)一起读——
生:勇气。
师:像这样有勇气的人我们就称他是勇士,(出示“勇士”)一起读——
生:勇士。
师:三个词语连起来读读。(生齐读)
斯霞老师终生贯彻“以语言教学为中心”的教学主张,她认为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应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可通过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活动,如做猜字游戏、看实物写汉字、看动作猜汉字、比较同音字(形近字)、用生字组词或写话等,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寓教于乐,巩固学习所得。为降低写话的难度,教师可“重现”教材语句,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在语言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中促进其思维发展,培养审美创造能力。例如,在二年级《小马过河》教学中,教师指导“愿”“意”两个字的书写及相关练习。
师:老马问小马:“你愿意帮妈妈做点儿事吗?”小马回答说:“我很愿意帮您做事。”小朋友,你愿意做什么事呢?
生:我愿意帮妈妈扫地。
生:我愿意帮老师送作业本。
生:同桌没有铅笔,我愿意借铅笔给他用。
师:你们都像小马一样是懂事的好孩子。除了“愿意”,我们还可以用“愿”组词——“愿望”。你有什么愿望呢?
生:我的愿望是取得好成绩。
生:我的愿望是妈妈可以早点儿下班回家,多陪陪我。
师:请你把你愿意做的事或自己的愿望写在随堂本上,注意保持写字姿势正确,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