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磨砺中走向卓越

作者: 刘春

冰心有一首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首诗写出了成功背后蕴含的艰辛与努力。用这首诗来赞誉黄晓迪老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再合适不过。

从一开始在市、区级公开课上观摩她的课堂教学,到一起走过省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磨课、省基本功备赛的历程,再到后来,我邀请她参与项目研究,聘请她担任徐州市兼职教研员,经常和她交流专业上的问题。渐渐地,我们成了心灵相通的挚友、无话不谈的“忘年交”。10多年来,我有幸见证了这样一位天资聪颖、功底深厚的老师,秉承着对教育的一腔热爱,用超乎常人的勤奋和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一条丰盈明亮的专业成长之路,走向卓越不凡的教育之境。

一、纯粹的热爱,赋予努力以意义

黄晓迪出身教育之家,她对教师职业的选择来自父亲的耳濡目染,并在岁月更替中逐渐积淀出教书育人的坚定信念。她身上始终洋溢着“永动机”般的教育激情,蕴含着一种上下求索、内外兼修的张力。

工作20多年,黄晓迪从一名普通的教师逐渐成长为学校中层干部、副校长、校长,但无论在哪个岗位,语文课堂始终是她最钟爱、最割舍不下的地方。她曾和我说过,她沉醉于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和学生一起度过的学习时光;她喜欢课堂上带着学生经历若有所思、恍然大悟的成长过程,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能为她注入教育的激情。细腻独特的教学设计,含英咀华的教学语言,活泼灵动的教学过程,构成了她诗意盎然的课堂场域,带给人如沐春风、回味无穷的观课感受。我还特别关注过黄晓迪所带班级的学生,那是一群文质彬彬、自信满满的少年,课堂上他们投入地思考、积极地讨论,富有个性而深刻的表达,表现出全面而优秀的语文素养。一滴水见太阳,黄晓迪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智慧付出,才会收获如此的精彩;而这种隐藏在教学日常之中,经年累月、不求回报的付出,也必然源自对儿童、对教学的纯粹而持久的热爱。

黄晓迪博览群书,在书籍的海洋中不断汲取丰富的养料;她秉持着专业研究的姿态,主动去迎接挑战,在专业比赛、课题研究、项目实施等诸多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既要扎根课堂、潜心教学,又要投身研究、深耕学术,这样的生活无疑是异常忙碌和辛苦的。也许有的教师会因此萌生退意,陷入迷茫—— 教师专业发展意义何在?如此艰辛是否值得?许多年前,一位青年教师问我:做一个热爱学生的老师,认真教好每节课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额外去发展专业呢?记得我当时对他说,如果一位教师放弃学习和成长,又如何要求学生去努力学习呢?如果教师没有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又怎能培养出面向未来的儿童,又怎能保证自己不是以爱的名义耽误学生成长呢?

而黄晓迪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样的问题。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黄晓迪总是满怀激情地投入火热的教育现场,沉浸在阅读与研究之中,乐在其中。在她身上,我看不到急功近利,看不到浮躁,也看不到消极倦怠。我能感受到的是,她的努力是为了能给她挚爱的儿童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乌申斯基曾说:“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那么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黄晓迪幸运地选择了她热爱的教育事业,而这份纯粹的热爱,又赋予努力以真实的意义,让晓迪在全身心的付出中获得生命成长。

二、磨砺以须,让每个平凡的日子因成长而闪亮

如果说有功底、有学识、有表现力是黄晓迪在专业方面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那么,有思想、有拼劲、有韧性、抗压能力极强,则是她让我尤为佩服的品质。“惟其磨砺,始得玉成。”黄晓迪20多年的教学之路,就是不断经历专业磨炼,不断砥砺成长的过程。

2016年是黄晓迪特别忙碌的一年。上半年,她代表徐州市参加江苏省第十七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暨优课评选活动,执教《我身边的小能人》一课。备赛过程中,她既表现出独立备课的良好功底,还虚心向专家求教,不断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据她后来说,这节课她试教了30多遍,每一次执教对她而言都是磨砺和成长,都是在寻找符合儿童写作需要和规律的最佳路径。

下半年,黄晓迪再次代表徐州市出征江苏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比赛的项目多,要求高,难度大,竞争激烈。这项赛事是对教师的学识水平、专业素养与心理素质的多重考验。可以想象,所有的参赛者在备赛过程中都会经历无数的夜以继日的磨炼,黄晓迪也不例外。其实,在那个阶段,黄晓迪给我带来最强烈的感觉是她的“瓷实”:每一次的训练、模拟,都要面对直截了当的批评和不断加码的训练要求,但黄晓迪总表现得谦逊、主动,对各种批评都能欣然接受,并积极付诸接下来的行动之中。黄晓迪就是凭借着这种“打不垮”的精神以及厚植底蕴的淬炼之功,获得了这次省赛一等奖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还作为“讲故事”项目的优秀代表登台展示。

黄晓迪从教至今,获得过17次教学比赛的一等奖,3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主持两项省级课题和一项省前瞻性项目。2019年,她加入江苏省“卓越教师创新培育计划”,2021年,她成为江苏省第十六批特级教师……如此令人赞叹的专业成就,就像人生旅途中的一路花香,更像玉石磨砺后绽放晶莹闪亮的光彩,照亮她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三、问道于心,在追寻教育真谛中走向卓越

源于热爱,躬耕实践,潜心笃志,砥身砺行,黄晓迪将平凡的教育生活演绎得非常精彩。但她并不满足于此,她有更高远的精神追求,那是对人生价值、对教育本源的深度求索。

1.读经典哲学专著,为心灵着上深厚的理论底色。黄晓迪读了很多经典哲学专著,黑格尔、尼采、爱默生、帕斯卡尔,以及《论语》《道德经》等中国古典哲学著作。广泛而持久的哲学阅读,让她用理性的态度,穿越纷扰的现实世界,去思索人生终极的意义和价值,让她在读思之间,逐渐感悟到“做事、成名、成家,仅是一时的,但人生境界的修炼、提纯、寻向,是一世的”。也正因如此,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黄晓迪的身上逐渐养成了一种笃定歆然之气,她坚守着一颗向上向善的教育初心,她的目光投向教育的诗和远方,她始终追求的是人生永恒价值的实现。

2.向前辈名师学习,奏响属于自己的师道旋律。在黄晓迪的专业成长道路上,名师的榜样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黄晓迪学名师,是身体力行的学,是创造性的学。她曾有幸得到过于永正老师的亲自指点,留在她心灵深处的是对儿童的尊重与成全;她向窦桂梅老师学主题阅读,自主开发“柳宗元系列”等校本课程,形成“导读、静读、联读、研读”的阅读四步法;她向王崧舟老师学诗意语文,润泽了自己教学中原有的诗意品格……在与名师的精神对话中,她博采众长,围绕“儿童”与“阅读”两个关键元素,聚焦“小学生阅读过程动态调适”,引领学校的教师团队探索“以儿童的方式让儿童爱上阅读”的动态调适路径,唱响了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的优美旋律。我曾参加过黄晓迪的课题活动,切身体验到她为儿童做真课题、真做课题的意义和魅力。向儿童学习,为儿童研究,在成就儿童的同时成就自我,黄晓迪唱响了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协奏曲。

3.做教育的“觉醒者”,在追寻教育的真谛中走向卓越。黄晓迪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教育者,她始终没有停下自省的脚步。即使专业上已经硕果累累,她仍在苦苦求索教育的真谛。而这样的“觉醒”追求,正是她对教育深度追寻的体现,也是她走向卓越的起点。有两个关键事件对于黄晓迪而言意义非凡。一是因地理意义上的跨越之旅带给她的深度追问。她去四川凉山州支教送教后,更加感受到教育者身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穿越时代,在与先贤的对话中悟到的教育真谛。2023年3月,在徐州市教育学会举办的“名师读名著”活动中,作为领读者,黄晓迪向全市老师推荐《陈鹤琴全集》,并充满激情地述说着陈鹤琴传奇的教育生涯和伟大的教育成就。我想,在陈鹤琴先生的伟大思想与精神烛照下,黄晓迪一定触摸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黄晓迪在报告会上虔诚而深情地说道:“作为一位教师,无论多大年岁,永葆一颗爱心、一颗童心、一颗好奇之心,眼睛里永远有光彩,面容上永远有微笑,是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多么幸福的人生境界!”这是她对陈鹤琴先生的无上崇敬,更是对自己所追求的教育境界的真诚期许。

愿黄晓迪心怀热爱,循梦而行,谱写卓越的教育诗篇,走向更加幸福的人生境界。※

(刘春,江苏省特级教师、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