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要“简约”而不“简单”

作者: 赵瑜 李亮

教学过程

一、了解李白,读懂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夜宿山寺》。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李白)你们对他有什么了解?(他是唐朝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我们在一年级时就曾经学过他写的一首古诗《古朗月行》,谁来背一下?(生背古诗)在诗人眼中,月亮就像挂在天上的白玉盘,这想象多神奇、多有趣呀!

2.过渡:大诗人李白不仅想象力丰富,还酷爱旅游,他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几乎每到一处都要写诗留念。

3.情境创设:这一天,李白又出去游玩,他登上了一座高山,(简笔画:高山)山上有一座寺庙。

(1)学生读“山寺”,教师纠正读音。理解“山寺”就是山上的寺庙。

(2)山太高,李白爬上去,夜已经深了,就在山上的寺庙里住了下来。于是,他写下了一首古诗——《夜宿山寺》。

(3)板书课题,并讲解。

①“夜”就是夜晚,李白爬到山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②借助字源理解“宿”。“宿”字上面是个宝盖,表示一间房子,里面的“百”就像一张竹席,有一个人躺在竹席上睡觉,所以“宿”就是“住宿”的意思。

拓展组词:主人留客人住下来就叫“留宿”。如果你到别人家去,借别人的地方住下叫什么宿呢?(借宿)

③这天夜里,李白住宿的地方就是山中的寺庙。

【设计意图】揭题导入,目标明确,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整体感知。调动旧知,丰富学生对作者李白的认知,拉近本课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对学习古诗产生兴趣。课题中“寺”字的平舌音朗读以及“宿”字的理解是难点,从生字正音,再到借助字源理解字意,循序渐进帮助学生读懂诗题。借助简笔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也让学生对“山之高”和“楼之高”产生初步的印象。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一。

古诗教学要“简约”而不“简单”0

2.检查正音,提醒学生“星”和“惊”都是后鼻音,“尺”和“辰”都是翘舌音。

3.重点指导词语“星辰”,理解“星辰”就是“星星”。

过渡:读着读着,我们仿佛也跟随着李白登上了寺庙中的高楼。这座楼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高)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范读,让学生感知古诗的整体意蕴。在学生初读的过程中相机正音,关注平舌音、翘舌音的字,以及难读词语“星辰”。同桌合作的学习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句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二,根据勾画的内容,相机交流。

古诗教学要“简约”而不“简单”1

1.危楼高百尺。

(1)高百尺。

①古代的百尺大概有现在十层楼那么高,真是好高好高啊!你能读出它的高吗?

(生读诗句,师相机点评。)

②这座楼真的有这么高吗?(没有)李白只是想用“高百尺”来告诉我们这座楼真的很高很高!

③大诗人李白经常这样写吧。

想说桃花潭水很深很深,他就写——“桃花潭水深千尺” 。

看到庐山的瀑布很长很长,他就写——“飞流直下三千尺”。

当他说自己的白头发太长了,他就写——“白发三千丈”。

总结:同学们,三千丈相当于一万米,人的白头发真的有那么长吗?这也太夸张了。李白就喜欢用这些夸张的词来突出事物的特点。所以,当他爬上山寺中的这座高楼,他也夸张地感叹道——“危楼高百尺”。

(2)危楼。

①李白把这么高的楼称作“危楼”。

教学“危”字。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危”组什么词?(生组词:危险、危机、危害)

可是,李白真的会爬到一座危险到快要倒掉的楼上去吗?好像说不通。我们可以借助字典的帮助。(生读字典中的解释,明确这里的“危”表示“高”。)

总结:原来“危楼”在这首诗里的意思是“高楼”。现在我们知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中有不同的意思,汉字真奇妙。这行诗短短五个字,“危”是高,“高”是高,“百尺”也表示高,一句诗中藏着这么多“高”,写得多妙啊!应该怎么读?

(生读,师相机评价。)

过渡:这句诗写得真是夸张,真是妙呀!你还从哪里看出了楼很高呢?

【设计意图】“危”是本课中的生字,但是基于学生的生活,只能从“危险”这个常用词猜测“危”的意思。查字典是二年级学生要掌握的学习技能,因此教学中采用借助字典理解书中字词的意思,联系诗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危楼”表示“高楼”,这样的方法学生易于接受,同时还渗透了“一字多义”的汉字文化。再引导学生从“高百尺”体会楼之高,勾连旧知“深千尺”“三千尺”“三千丈”体会李白写诗的“夸张”,进一步感受李白用词之精妙,加深理解。

2.手可摘星辰。

(1)现在我们和李白一起登上了这座高楼,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很多星星)

(2)(出示满天星斗图)哇,满天的星星,仿佛一伸手就能摘到。谁来读读这句诗?

(3)同学们,把你们的手伸出来,看看我们的手能伸多长?一伸手就能摘到星星了,说明什么呢?(距离近)

(4)是呀,山顶的楼太高了,离天空实在太近了!同学们,伸手摘星星是不是很有趣、很奇妙?让我们来用轻松、欢喜的语气读一读,也可以做动作读一读。

(5)请你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哪怕我们站得再高,真的就能摘到星星吗?(不能)原来,李白是在大胆地想象啊!他其实是在说,这楼实在是太高啦!

总结:原来这两行都是在写楼很高啊!两行连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创设站在高楼上的情境,让学生伸手够一够,通过肢体活动参与诗句的理解和体验,边做动作边读诗句,增加了古诗学习的情趣。同时,教师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真的能摘到星星。学生自然能感受到是因为山高、楼高,离天太近,让诗人产生了“手可摘星辰”的神奇想象,进一步体会到李白想象大胆的写诗特点。

过渡:除了前两行,你还能从诗的哪里看出楼很高?

3.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你为什么觉得李白这里也在写楼很高呢?(因为李白都不敢大声说话了,怕吵到天上的人。)

(2)是呀,站在这高楼上,李白都不敢大声说话,生怕惊扰到天上的人。天上的人是谁呀?(神仙)

(3)李白把他的担心都藏到“恐惊”这两个字中间了。读读这两个字,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恐”字是心字底,“惊”的左边是竖心旁。)

(4)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发现了汉字偏旁里的小秘密。带心字底和竖心旁的汉字多与心情有关。“恐惊”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害怕、担心。)

(5)说话声音大一点就能把天上的人惊醒。说明什么?(说明楼很高很高)天和楼的距离实在是太近啦!这楼可实在是太高啦!

指导朗读:夜已经深了,天上的神仙们都已经进入了梦乡,怎样读才不会惊扰他们?

(6)同学们,天上真的有神仙吗?大声说话真的会吵到他们吗?(没有。就算有,他们也不会听到我们讲话的。)

小结:原来,这也是李白的想象啊!这样浪漫的想象,写得太妙了!

四、想象画面,吟咏背诵

1.刚刚我们跟着李白登上高楼,展开了神奇的想象,知道李白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在写这座楼的高。让我们把这首诗连起来读一读,把你心里的感受读出来。

评价:听着你们的吟诵,我仿佛看到了白衣飘飘的李白正站在高耸入云的楼上呢!

2.完成学习任务三。

古诗教学要“简约”而不“简单”2

3.配乐指名背诵。

4.刚刚在背诵的时候,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我好像看到李白正站在高高的山上;我看到了满天的星星,李白正要伸手去摘呢;我仿佛看到白衣飘飘的李白站在楼上作诗,但是他不敢大声说话。)

5.看来同学们真的读懂了,学会了。这古诗不仅能读能背,还能唱呢!(播放吟唱音频)同学们也可以做做动作跟着唱一唱。

6.读到这里,你们已经走近李白,走进了这首诗的诗境。今天放学后,如果妈妈问你语文课学了什么,你怎么说?现在假设老师就是妈妈。(预设课堂问答)

师:孩子,今天语文课学了什么呀?

生:学了一首诗《夜宿山寺》。

师:谁写的诗啊?

生:李白写的。

师:会背吗?

(生齐背)

师:李白是不是写错啦,谁能摘到星星,天上哪有神仙啊?

生:李白是用夸张和想象的方法来告诉我们楼很高很高!

同学们,你们真的读懂了,这都是李白的想象。他的想象如此夸张,如此大胆,如此神奇,如此感情充沛,这完全是李白式的想象,是李白式的表达。

【设计意图】回顾全诗内容,通过想象背诵,再次体会诗意,感受李白想象之妙。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背,学生配上动作吟唱全诗,达到背诵全诗的目的。最后,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自然表达、吟诵,使学习内化,自然流畅。

五、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会读这首诗,而且会背了,奖励你们一起来“摘星辰”。(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认读)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三个生字。

(1)“危”表示人站在山崖处,又高又危险。书写时要注意:刀头小,厂撇长。竖弯钩,甩出去。

(2)(出示生字:敢、惊)看看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它们结构相同,但也有不同。左右结构的字书写前,先比宽窄,再比高矮,注意穿插避让。

讲解要点:“敢”表示双手持武器捕捉野兽,表示十分勇敢。书写时要注意左右等宽横变提,两撇穿插不忘记。“惊”字左窄右宽,竖心旁长竖直且长,竖钩要短在中央。

3.生手指操后练写,最后交流反馈。

教学评析

《夜宿山寺》的课堂教学“清清楚楚、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赵瑜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年级特点的把握都很精准,不仅清楚自己的教学目标,也清楚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得有效率,有章法,有趣味。

一、有效率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很高。通过这堂课,学生不仅会读古诗,而且也大致理解了古诗的意思,许多学生甚至理解得十分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还进行了想象,最后,全体学生都能够背诵全诗。在这节高效的课堂上,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素养和能力提升得到充分的保证。

二、有章法

章法是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基本策略。我认为低年级古诗教学关键在于“诵读”和“想象”。赵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紧紧扣住古诗的诵读,有顺序地展开教学。首先在教读的过程中带领学生“读读认认”,在简单轻松的教学过程中,赵老师紧扣低年级识字目标,带领学生读词认字,采用字源识字、查字典等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古诗中的每个生字都做到了会读会认。然后“读读讲讲”,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认识,联系生活实际,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接着“读读想想”,赵老师从诗句的意思出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想象山寺中楼的高。最后“读读背背”,赵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背诵。整个教学过程中,赵老师以“读”为核心,以读促悟,以读激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和认知水平。

古诗教学要“简约”而不“简单”3

三、有情趣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在教学“手可摘星辰”时,学生边做伸手摘星的动作边朗读,兴趣盎然。特别是在最后“任务三”的背诵环节,赵老师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尝试背诵,提出问题“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什么”。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对这首诗的印象逐步清晰起来。学生说看到了寺庙,看到了李白,看到星星挂在高高的天空,看到了李白在试着用手摸星星,还看到楼很高,李白在寺庙里不敢大声说话。这些学生的回答,都能让我们体会到,教师在这堂课中和学生情感的交融。这样的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获得了独特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诗句想象之美,达成了语文要素的落实,还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鉴赏能力。

赵瑜老师的《夜宿山寺》的古诗教学课堂真正做到了“入格”,给低年级古诗教学呈现了一个好的教学范例。※

(赵瑜,江苏省南京市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教师、南京市江北新区“小学语文后备名师高级研修班”成员;李亮,博士、江苏省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江苏省小语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