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略号:不可忽视的教学支点

作者: 王蓉

《穷人》是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文学作品,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俄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苦和道德的高尚。作者从环境、语言、动作、心理等角度塑造了多维立体、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文中在描写人物时多处使用了省略号,教学时,教师应抓住省略号这个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洞悉其背后隐藏的意蕴,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形象,学会辩证看待穷困与道德。

一、内涵解析

《穷人》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桑娜在未经出海打鱼的丈夫同意的情况下,收养了邻居西蒙家的两个孩子的故事。文中共有13处使用了省略号,其中,有1处是描写外部环境,有7处是描写桑娜心理活动,还有5处是描写桑娜与丈夫的对话。列举如下: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1)(第2自然段)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2)是他来啦?……(3)不,还没来!……(4)为什么要把他们抱过来啊?……(5)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6)嗯,揍我一顿也好!”(第9自然段)

“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7)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8)”(第11自然段)

“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9)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第16自然段)

“我嘛……(10)缝缝补补……(11)”(第18自然段)

“他们那么小……(12)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13)”(第23自然段)

省略号作为学生应该正确使用的标点符号之一,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正确解读课文中省略号的内涵和作用,既满足实现文本文学价值的需要,也有利于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下面是笔者对文中13处省略号的理解。

(1)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省略了钟敲打的次数。这一下一下的钟声犹如重锤敲击在桑娜的心上。听着发哑的钟声,她想着外面狂风怒吼,丈夫还生死未卜,一家人又何尝不像这口古老的钟一样,拼命地、艰难地活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桑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的心更加急切,以至于每分每秒都是如此难挨。

(2)~(8)处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充分展示了桑娜矛盾的内心世界。桑娜把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后犹豫了——这两个孩子的到来,会使本已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极度矛盾中的桑娜就像等待一场宣判一样,如坐针毡地等待着丈夫归来。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丈夫,于是不断地设问,不断地反诘自己。跳跃的思维充分反映出她内心极度不安,以至于产生了类似于幻听或幻视的错觉。

(9)处省略号表示话题的转换。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渔夫冒险出海打鱼,非但没有收获,还撕破了网,值得庆幸的是自己总算活着回来了。为了不让妻子担心,渔夫简单汇报完打鱼的情况后便转移话题,关切地询问家里的情况。

(10)(11)处省略号表示说话吞吞吐吐,时断时续。桑娜看到丈夫打鱼回来一无所获,听到他的抱怨,想到一家人的生活又要雪上加霜。此时的桑娜十分体恤丈夫,透过省略号,我们可以窥视她内心的波澜起伏。她备受煎熬,不知如何向丈夫开口抱回两个孩子的事,也实在难以开口。

(12)(13)处省略号表示说话的中断、颤颤巍巍。鉴于一家人生活的困境,桑娜没有勇气告诉丈夫自己接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所以话说了一半就不敢再说下去了,她惴惴不安地等待着丈夫的回应。

二、教学策略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小说中的省略号刻画了人物内心的情感波澜,推动着故事情节走向高潮。抓住省略号这一不可忽视的教学支点设计学习任务,就找到了指向深度阅读、把握文本内涵的有效途径。

1.探究心理轨迹,梳理故事情节。桑娜心理活动的发展变化在推动故事情节跌宕发展的同时,也折射出桑娜灵魂的高贵。教学时,教师可抓住省略号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提炼出人物内心的感受:丈夫出海捕鱼,夜深未归,桑娜内心更多的是担忧;探望邻居西蒙敲门没人应答时,桑娜内心充满了担心;抱回了两个孩子怕丈夫回来责怪,桑娜内心更多的是忐忑与不安;丈夫回来后,桑娜表现出来的更多是紧张、惶恐……借助绘制的桑娜心理发展的轨迹图(见下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迅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主要内容,梳理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省略号:不可忽视的教学支点0

2.补充省略内容,破译心灵密码。走进人物内心,理解人物形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此,课文后安排了习题:“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在了解省略号的基本用法之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在省略处进行补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为感受人物形象搭建教学支架。

如,在小说的第9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中,一连串的省略号与问号、感叹号交织在一起,将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特别精彩。教学时,教师可紧扣省略号,引导学生探究人物的矛盾心理。然后,教师进一步追问:如果把这些自我纠结的心理活动去掉,改成“毫不犹豫”,是否更有利于塑造桑娜这一人物形象呢?学生在思辨中进一步体会省略号在烘托人物形象方面所特有的表达效果,提升了阅读品质。

3.挑战标点运用,活化人物形象。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并内化标点符号的功能,教师可结合课文后习题设计两个不同视角的随堂练笔,让学生仿照文中桑娜心理描写的片段,运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任选其一进行小练笔,迁移运用省略号表现人物心理和形象。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进一步感受渔夫和桑娜带给我们的最纯真、美好的感动,从而看到人性中闪烁着的弥足珍贵的光辉。

省略号:不可忽视的教学支点1

三、理性思考

1.关注文体特点,落实依体而教。小说教学绕不开情节、环境和人物三要素。环境的渲染助推情节的发展,而情节的发展又与人物个性心理的刻画相伴相生。教学时,教师不能孤立地分析三要素,而应该借助文中的省略号这一不可忽视的教学支点前后串联,帮助学生从多维度逐步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本文省略号所蕴含的人性中的矛盾,以及矛盾中的坚决,反映了人性中最美好的善良品质。

2.紧扣教学支点,激活审美体验。邱运华在他的博士论文《诗性启示:托尔斯泰小说诗学研究》中认为,列夫·托尔斯泰写作的高明之处在于时刻将他的主人翁置于一种思想的困境,“他们的思考几乎宿命地陷入一种对永恒的、普遍性问题的叩问之中。这种情况贯穿于他一生的文学活动中。这是一种自觉的美学选择”。为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文章从发端直至结束都能真实可感地、细腻传神地贴近人物内心,直抵灵魂深处。文中的省略号充分展示出桑娜内心情感的波动,教学中,教师借助省略号这一教学支点,让学生结合文本中的场景,揣摩省略号背后所蕴含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艺术。这种强烈的感染力会使学生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3.设计读写情境,体现学科育人。教学中,教师依托文本内容,创编了两个读写情境,既满足不同学力的学生分层学习的需要,也通过读写迁移帮助学生学会借助省略号的运用,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朱光潜曾说:“于最困逆的情境见出人性的尊严,于最黑暗的方面反映出世相的壮丽。”勤劳、善良的穷人留给我们的更多是感动、感慨与感化——穷人,不穷!他们虽然生活艰辛困顿,但没有丢弃善良之人性,这也是他们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发挥语文学科育人功能的重要手段。※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重点自筹课题“提升小学生语用素养的逆向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21JY14-ZB90]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凤凰园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