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聚焦 | “逆向教学设计”理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摭谈 “逆向教学设计”理论,促使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思考教学设计。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理念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充分认识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从而将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
观点·聚焦 | 《中国神话传说》整本书阅读活动实施策略 从1941年叶圣陶先生提出“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为辅佐”,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立“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
观点·聚焦 |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神话故事单元教学实践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大单元教学成果日渐丰富。同以往的教学相比,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实践具有哪些特征呢?崔允漷教授认为:“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
观点·聚焦 | 让儿童在语文学习中站起来 我对“言语实践型”语文教学的探索经历了由朦胧到逐渐明晰,由自发到逐步自觉的过程,这一探索过程几乎是与我的语文教学生涯相伴始终的。“长自田间地头”的语文1990年,还是师范生的我被派到学校实习,教学三年
观点·聚焦 | 知行合一的好老师 这几年,梁昌辉老师似乎成长得很快,先是2020年获评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接着是2021年被评为江苏省第十六批特级教师。但我知道,对于有着30多年教龄的梁老师而言,应该说他不是成长得快,而是有点儿大器晚成
课堂·教学 | 《父爱之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父爱之舟》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写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其中“父爱”是本文的灵魂,“舟”是本文的线索。吴冠中以父亲送他考学乘坐的小渔船为线索,叙述了父亲摇船送他上学、带他看庙会、雨雪
课堂·教学 | 《父爱之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走进场景,感受父爱师:上节课,我们梳理了七个场景,在逛庙会的场景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父爱呢?(生答略)师:是的,这份父爱不仅满足了作者的生活需要,还满足了他求学的需求。课前,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自主学
课堂·教学 | 编创课本剧,促进文本解读 《故乡》是九年级上册的一篇经典课文,教学难点是体会其深刻性,从而使学生深入小说的时代环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领会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有向文本更深处拓展延伸的潜
课堂·教学 | 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古诗学习 一、复习唤情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21课《古诗三首》。面对边关战事不断、民不聊生的状况,王昌龄发出了这样的呼唤——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希望有良将戍边,人民可以安居乐业。征战沙场的将士们
课堂·教学 | 省略号:不可忽视的教学支点 《穷人》是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文学作品,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俄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苦和道德的高尚。作者从环境、语言、动作、心理等角度塑造了多维立体、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文中在描写人物时多处使用了省略
课堂·教学 | 在主题性学习中提升价值观育人效果 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和略读课文《小岛》这四篇课文。贯穿于这四篇课文的,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是中国源远流长
课堂·教学 | 项目化让学习真实发生 为唤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探究二十四节气中冬至的来历及相关的传统文化习俗,我校面向各年级学生开展了“我为冬至代言”项目化学习活动。该项目融合了语文、科学、信息、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让每一位
课堂·教学 | 语文教材文后练习系统运用的适切性 “适切”在此处指适合、贴切,语文教材文后练习系统运用的适切性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辅相成,互动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全新打开方式。笔者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文后练习系统的运用策略,尝试对原有的练习系统进行优化。
教材·教法 | 追问教学本质,在思考与行动中成长 一于永正老师说:“语文老师要把自己修炼成一本语文教科书,一本学生天天看的‘无字之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语文教学的路上前行,我凭着韧劲一直在努力着。十多年来,我始终让自己保持着对工作和生活的热情
教材·教法 | 享受语文 追求卓越 一位教师如果缺乏思考,他的人生注定是暗淡无光的。善于思考的老师给孩子们营造的是充满灵性的课堂。勇于实践的老师用智慧润泽课堂,成就的必然是孩子们精彩的人生。拜丽老师是泰州市众多优秀教师中的一位,我清楚她
教材·教法 | 课堂提问:为学生思维品质赋能 课堂提问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承担着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任务。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要利用好课堂提问,助力学生立足文本,在进行语言实践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思维品质赋能。一、依据选文特点和学
教材·教法 | 巧读四字词语 促进读写转化 《读不完的大书》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对大自然中动植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文章充满了童真童趣,全文语言生动有趣,出现了许多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课堂上,我们抓住这一语言特点开
教材·教法 | 核心素养:识字写字教学的根本旨归 一、形、音、义联系的文化观照学生识字写字的过程,其实就是初步认识、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过程。学生通过对汉字形、音、义关系的梳理,可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二
教材·教法 | 巧用黑板报,延伸语文课堂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步步深入,各种教法学法模式层出不穷,其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笔者发现巧妙利用黑板报,不失为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好办法。黑板报是由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教材·教法 | “真实情境”在初中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要注重引入新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基于“真实情境”的写作是符合语文课标要求的,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语文课标对第四学段写作的要求是:“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
教材·教法 | 精读一篇 带动一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中第四学段学习目标提到:“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
课程·研究 | 核心素养视域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语文课标”)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小学各学段整本书阅
课程·研究 | 小学生简要复述能力培养策略 简要复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较难把握,容易被忽视。教材中,编者安排了从详细复述到简要复述,再到创造性复述,从易到难,螺旋式上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简
课程·研究 |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指导目标与策略 一个好习惯往往开始于最初的学习阶段,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了一半。低年级学生刚刚走进学校的大门,培养其朗读能力刻不容缓。在朗读指导这一环节中,哪些因素需要我们重点把握?哪些又需要降低比重呢?清华附小的教师
课程·研究 | 巧用媒介,盘活小学古诗文教学 如何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有效落实古诗文教学目标,是教师研究教学实践活动的新课题。近年来,笔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巧用媒介,盘活小学古诗文教学,为单元视域下古诗文教学注入活力,提升效率。一、单元视域下教师的课
课程·研究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一、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1.合理分组共提升。在初中语文课堂要实现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需要加大对合理分组的关注力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特点与个人优势,这样
课程·研究 | 深度学习视域下情境创设的多个维度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文言文与我们之间有一定的时空距离,学生学习时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因此,教师教学时应择取恰当方法,搭建学习支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评价·测试 | 低年级语文非书面家庭作业的优化策略 非书面家庭作业是指不需要学生动笔书写的作业,一般以听、说、读、做、看、想等形式出现,它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观当前非书面作业的布置情况,常常存在结构不合理、内容单一、布置随意、检查困难等
评价·测试 | 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 一、整合各课时的内容与教学资源,体现作业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教师应该综合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在语文课标的指引下,依托教材各单元语文要素、课文编排,以及课后习题等助学系统,设计单元作业
评价·测试 | 差异化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要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小学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是组织差异化教学的理想科目。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
评价·测试 | 整本书阅读命题在于“整” 整本书阅读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实践活动,整本书阅读评价对整本书阅读开展起着重要作用。评价具有导向、诊断功能,开展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整本书阅读区域监测,是考量区域学生阶段性学习质量,回顾、反思、改进教学
评价·测试 | 基于素质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构建 一、立足核心素养,探究课外作业系列化1.聚焦核心素养,探究单元目标课外作业整体构建。素质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整体构建要求教师心中要装有学生,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根据语文课标的要求,聚焦核心素
评价·测试 | 伍子胥“过江”的三种可能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文是冯至的历史小说《在江上》,取材于历史传说“伍子胥过昭关”和“渔夫拒剑”。其中,“过江”一节是选文的核心所在。船行江中,渔夫和伍子胥两人的精神世界也随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