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让学习真实发生

作者: 刘劲芳

为唤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探究二十四节气中冬至的来历及相关的传统文化习俗,我校面向各年级学生开展了“我为冬至代言”项目化学习活动。该项目融合了语文、科学、信息、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探索掌握新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六年级的学习项目是“冬至饺子我来讲”。项目以冬至吃饺子为背景,以真实的情境和问题驱动,整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演讲”口语交际课,设计了学习撰写演讲词、学会演讲技巧、举行演讲比赛三个活动。项目培养了学生搜集、整合知识、写作、演讲等学科能力,同时在探索、交流、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入项活动

1.情境驱动。冬至既是一个节气,又是咱们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日子。冬至即将来临,为了让全体师生能过上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学校食堂的阿姨们想给咱们包上一顿美味可口的饺子。面对来自不同地区的这么多的师生,年龄不同,口味不同,她们有些为难,希望同学们能提供一些建议。你有什么好的建议送给她们呢?

2.驱动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调查、了解,搜集资料和演讲等方式,让食堂的阿姨们对冬至饺子产生更深的认识,对全体师生的喜好有更多的了解。那如何演讲才能打动人心呢?我们就围绕冬至标志性美食“水饺”,用两周的时间,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熟悉演讲技巧,然后举办一次演讲比赛。(出示两周时长的项目推进计划表)

二、项目分组

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和项目化学习团队的建设意见,进行科学分组。

1.每组5位同学,其中,协调者(组长)1人,演讲者1人,写演讲稿1人,搜索资料2人。

2.为了使每个团队能更好地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我们围绕学习目标分解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演讲的了解程度、对冬至水饺感兴趣的话题,以及小组角色偏好,确定演讲者、组长、资料搜集员、演讲稿撰稿人。例如,我们对“感兴趣的话题”设置了问卷调查,部分如下:

项目化让学习真实发生0

三、演讲的探究与知识能力建构

1.各组分解问题,搜集资料。组长带领组员梳理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合作讨论,细化分解,思考需要搜集哪些资料,如何搜集,如何呈现。

2.教师指导,明确要求。你们小组选择哪个问题进行探究?整体探究计划是什么?小组之间如何分工合作?需要调动哪些学科知识?要完成这个项目,你们打算怎么分步实施?你们打算将探究成果用什么形式进行展示?

3.学习撰写演讲词。教师提供三篇不同的演讲稿作为学习范文,分别为《为人民服务》《最后一次演讲》和一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的演讲稿。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演讲词的特点,了解怎样的演讲词才能打动人心。

4.总结收获。观点要有针对性,思路要有条理性,语言要有感染力。

5.学习演讲技巧。结合教材中口语交际“演讲”的指导要点,为学生播放优秀的演讲视频。学生观看后,交流演讲技巧,然后请几位学生模拟演讲。

四、形成成果

1.学生交流评价,根据评价量表的具体要求,各组构思演讲词提纲,小组内互评并提出建议。

项目化让学习真实发生1

2.根据搜集的资料和素材,完成演讲词。

3.根据演讲词和评价量表练习演讲,录制视频。

五、评价与修订

1.各组将演讲词、演讲视频发至班级项目学习小组群内。学生根据评价量表对其他组的演讲词和演讲视频做出评价,肯定优点,提出建议。同时,从人际交往和过程资料两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见下页表格)

2.教师浏览每位学生的个人成果和互评记录,补充修改建议。各组根据同伴和教师的建议继续修改演讲词。

3.各组评选并完善小组项目化学习成果,参加学校演讲比赛。

项目化让学习真实发生2

六、成果展示

1.各小组提交成果,包括演讲词、PPT和主持稿。

2.现场演讲,评选出“最佳撰稿人”“最佳演讲者”和“最佳合作团队”,把优秀作品推送学校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

教学反思

1.激发学习内驱力,提升语文能力。本次项目化学习,以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和实践的兴趣,任务驱动下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不仅学会了撰写演讲词,掌握了演讲的技巧,还以演讲带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培养,有效提升了表达、交往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2.增强合作意识,弘扬传统文化。在以冬至这一传统节日为背景的项目化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以小组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各项任务的。从搜集资料、问卷调查、采访记录、分析数据和资料、撰写和修改演讲词、练习演讲到展示汇报,都是团队集体参与、展示。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走进传统节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3.变革学习方式,提升核心素养。从核心概念的确定、驱动性问题的选择、学习小组的建立到不断探索实践,再到成果展示和过程性评价,整个过程,学生都参与其中,在比较、发现和探究的真实情境下完成了学习任务,使学习真正发生。项目化学习不仅改变了教学中容易出现的琐碎、零散、被动、机械、浅表化的现象,更是在真实的情境与任务之中促成学生有目标、有计划、主动积极地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相关知识,更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拓宽思维方式,提升核心素养。成果展示中,学生的作品和演讲让在场的师生耳目一新,啧啧称赞。

4.给予成长空间,收获意外惊喜。项目化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与同伴、教师、自己、真实情境对话,充分体验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过程,收获成果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转变自身角色,提升专业素养。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既是管理者,也是参与者。教师既要整体设计,又要考虑细节。一个项目的完成,教师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要整合其他学科知识,帮助学生规划流程,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这个过程中,教师首要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技能,而是唤醒学生自身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他们做出有意义的选择。

6.指向高阶思维,实现减负增效。项目化学习十分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等诸多综合素养的提升。每个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都是心智自由的学习者。项目化学习从驱动性任务入手,指向高阶思维,以此带动低阶思维,避免了琐碎、重复的练习,真正实现了减负增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相城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