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读一篇 带动一部
作者: 秦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中第四学段学习目标提到:“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主题鲜明、人物众多、情节繁杂。课文《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这是原著中的一个经典故事。而《智取生辰纲》可以作为《水浒传》导读篇目,精读一篇,带动一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细读、深读、多角度读《智取生辰纲》,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探索并积累一些阅读整本书的途径和经验。
一、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1.浏览课文,梳理情节。学生浏览课文《智取生辰纲》,根据故事情节发展顺序,仿照提供的小标题进行填空。
杨志慎押金银担—(七雄贩枣蒙杨志)—白胜卖酒诱官军—(吴用巧下蒙汗药)—官军上当饮药酒—(好汉智取生辰纲)。
这一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提高梳理故事情节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学生在阅读《水浒传》其他章节的过程中,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冲棒打洪教头、景阳冈武松打虎等,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梳理故事情节,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
2.结合文本,品读人物。金圣叹评点:“《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水浒传》塑造了一百零八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品读人物形象是阅读《水浒传》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阅读《智取生辰纲》的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杨志是课文中着墨最多的人物,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杨志的性格特征:(1)智藏行踪:为了掩人耳目,杨志没有多带兵,一行十五人,假扮普通客商。(2)智变行程:一开始,杨志要求手下人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五七日后,杨志要求“辰牌起身,申时便歇”,趁天热正午时赶路。前面防止中暑,后面防备劫匪。(3)智选路径:没有走平坦的大道,而是选择走偏僻的小径。因为这样难走的路径,连劫匪也不愿走。(4)处处提防:为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千方百计地阻拦手下人在黄泥冈松树林里歇息、买酒喝,以防歹人设下圈套,劫取生辰纲。
由此可见,杨志是个小心谨慎、十分精明的人。为了能够顺利押运生辰纲,他绞尽脑汁,煞费苦心,以防不测;但杨志一路上对军汉非打即骂,语言粗俗,这也体现出他粗暴蛮横、急功近利的性格特点。
由此拓展延伸,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其他回目中有关杨志的内容,结合本文,写一篇《杨志小传》,内容包括人物绰号、外貌特征、人生轨迹、英雄事迹和个性特征等。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水浒传》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位好汉,从人物出身、相关故事、性格特征、朋友圈、我的评价等角度列出人物的思维导图。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比较相似人物的行为、语言等,分析他们的个性特征,进而探究小说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如《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中,菊花会上宋江作《满江红》一词,其中一句“望天王降诏,早招安”,表达希望朝廷赦罪招安的愿望。学生读完后,比较武松、李逵、鲁智深三人的言语行为,填写表格。

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即使看法相近,表达方式也有较大差异,进而分析出他们不同的形象特征。这也体现了语文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
二、学习小说写法,感受艺术魅力
1.分析悬念,感受魅力。悬念是文学作品艺术魅力的重要来源之一,不但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增强读者的审美愉悦。
《水浒传》的悬念设置具有典型性,主要有5种:(1)用人物视角设置悬念;(2)用矛盾冲突设置悬念;(3)用“省略”设置悬念;(4)用预叙设置悬念;(5)用意外的情节设置悬念。这些悬念的设置,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
课堂上,笔者提问:“《智取生辰纲》故事中设置了多处悬念,请找出来并谈谈其写作效果。”例如,本文开头以全知视角为主,中间写杨志接受任命时却是以内视角为主,流动视角为辅,杨志的目光到哪里,读者的目光就到哪里。读者就像被蒙在鼓里,和杨志共同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结尾“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一句,又将叙述视角恢复为全知视角,说书人引导听众跳出圈外,揭开谜底,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读者这才恍然大悟,感受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魅力。
课后教师布置作业:“《水浒传》中还有哪些故事设置了悬念?请举例分析。”例如,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吴用和晁盖商议如何营救宋江和戴宗。“晁盖道:‘怎生去救?用何良策?’吴学究便向前与晁盖耳边说道:‘这般这般,如此如此。’”这段文字用“这般这般,如此如此”将计策的内容省略了,产生了悬念。这是作者对“省略”所作的解说和对下文所作的预示,这种解说和预示也使读者对下文充满了期待。
2.品读诗歌,体会作用。《水浒传》中有许多诗歌,有的安排在每一回目的最前面,有的安排在人物出场前面,有的是人物吟唱……
《智取生辰纲》中白胜卖酒时吟唱了一首歌:“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这首歌唱出了天气的炎热,激发了杨志手下一行人买酒解渴的欲望。它还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农夫与贵族),突出了当时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是农民反抗的心声。
课后作业:《水浒传》中还有哪些人物唱(题)过诗歌?找出几处分析其作用。例如,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词《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又题反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几句诗词透露出宋江虽有远大抱负,但时运不济,屡遭不顺,已近穷途。宋江便生出反抗之心,以黄巢自比,发泄不满。这一情节是宋江命运的转折点——因为题反诗,宋江把自己逼上了绝路,被判死刑,但处决那天被梁山人马解救,所以投奔梁山。
这些诗词穿插于故事情节之中,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歌唱形式妙趣横生,便于传唱,所以广为流传。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
1.组织辩论赛。为了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促进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笔者在班级组织辩论赛:你认为生辰纲该不该被劫取?请结合《水浒传》内容和阅读体会,谈谈你的看法。
正方发言:我认为生辰纲应该被劫取。生辰纲是大名府留守司梁中书为行贿太师蔡京而送的生日礼物,有价值十万贯金珠宝贝。原文说这十万贯金珠宝贝是搜刮的民脂民膏。梁山好汉替天行道,劫富济贫,所以必然要劫取生辰纲。
反方发言:我认为生辰纲不应该被劫取。虽然生辰纲为不义之财,但是梁山好汉劫取生辰纲构成抢劫罪。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2.观看电视剧。语文课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部分提出:领略数字时代精彩的文学世界,欣赏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感受不同媒介的艺术魅力。观看影视作品《智取生辰纲》后,笔者请学生比较其与原著之间的区别,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