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作者: 段晶晶

一、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合理分组共提升。在初中语文课堂要实现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需要加大对合理分组的关注力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特点与个人优势,这样才能让小组合作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现实学习状况,对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特点、学习需求展开全面分析,进而达到实现合理分组的目的。在进行组员分配时,教师应提前根据分级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如分成10个小组,每组5人。每组包括1名优秀生、2名中等生、2名后进生)。合理的组员搭配是构建科学、高效的协作团队的先决条件,也有助于提高后进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发自内心地认同自我,提升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让小组合作更密切,成员之间配合更默契。

2.趣味问题引思考。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将主观能动性充分展现出来,从而更好地展开语文学习,强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教材为依据,设计出具有连贯性的趣味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针对问题展开独立思考。若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让学生主动进行小组交流,既发挥自身力量,又凝结团体力量来加深理解。比如,在七年级《卖油翁》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熟能生巧’这个词的含义吗?”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研究,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生活中类似的真实事件为例,推动学生对课文展开研究,并充分理解此成语的含义与可应用的语境。

二、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1.提高学习效率。合作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实质,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合作意识才会被有效激发,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背影》教学为例,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分为两个不同小组,分别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和协作探索,并提问:“本课的主旨是什么?哪些句子与主旨有关?”很快,学生就把答案罗列出来。“你们两组哪个最先完成任务呢?”学生回答:“合作探究小组先完成了任务。”“那是因为他们是一群人,大家都在努力思考,总会有更多的想法,有更多的胜算!”学生由此感悟到合作学习效果要比独立研究效果好得多。鉴于初中生的知识结构与认知理解水平,在对学生进行合作教学时,教师应先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0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在对合作学习机制进行指导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改变以往教师主宰课堂的方式,对课堂进行科学安排,把课堂归还给学生,从而确立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减少授课时长,把授课时间控制在每节课时的三分之一,将剩余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进行合作和交流。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完这篇课文的要点和难点,并分析新字词后,将剩下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小组成员自己去发现和探索问题。比如,有的组员提问:“文中写道,阿长是个有着伟大神力的人,这一点我们该如何理解呢?”还有人质疑:“作者对阿长的爱,到底是否能恒久且不变?”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小组成员热烈讨论、各抒己见,使整个课堂的氛围达到高潮。教师针对初中生具有强烈求胜欲的特点,还可以设置竞赛来激励合作。评价周期可以按月计算。如此,课堂中初中生的主体性就会得到充分体现,积极性也得到有效激发。

3.提高合作及表达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还需要长期磨炼。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并在布置课后任务时,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和热情,这是实施合作式教学的重要方法。

在教学课文《背影》后,教师给学生安排了如下的合作研究作业:朱自清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不仅有《背影》,还有《荷塘月色》《匆匆》等。现在大家可以利用网络和相关书籍对其进行检索学习,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对文章中所包含的主旨、写作思路进行剖析,并发表自己的感想。这种开放性的作业,是初中生最喜欢的作业之一,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和参与兴趣。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辩论或讨论。比如在班会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就怎样看待国家之间文化的互相渗透,国货与进口货的选择等话题展开辩论。通过这样的合作讨论和高效辩论,可以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怀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