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年级语文非书面家庭作业的优化策略
作者: 张瑜非书面家庭作业是指不需要学生动笔书写的作业,一般以听、说、读、做、看、想等形式出现,它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观当前非书面作业的布置情况,常常存在结构不合理、内容单一、布置随意、检查困难等问题。对此,笔者结合自身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出了低年级语文非书面作业的优化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低年级语文非书面作业的主要类型
1.识字类非书面作业。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一方面应鼓励学生课后及时复习识字成果,防止“识字回生”的现象出现;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识字方法在生活中多识字,拓展识字的途径,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2.阅读类非书面作业。
(1)朗读课文。朗读在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只有读得正确,读得流畅,读得有感情,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传达的意思。低年级的语文教材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是绝佳的阅读材料。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课文,在不断练读的过程中,逐渐做到眼、手、脑、口的配合,提高朗读水平。读的形式也应多样化,比如模仿朗读、分角色朗读、和大人一起读等。
(2)阅读课外书。3~10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对文字的认知、记忆都非常强,对阅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外多阅读童话、画报、绘本、寓言等书籍。
(3)积累背诵。背诵是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背诵优秀的文章和诗篇,能够丰富积累,增强知识储备,同时提高自身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背诵可以作为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常规非书面作业,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普通话完整、流利地背诵。
3.表达类非书面作业。
(1)听。想要学好语文课,听是关键。学生要能认真听他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者的主要意思。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分散,倾听的欲望不强,倾听的习惯较差,倾听的效果不好。所以,教师要借助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坚持不懈地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指导学生完成“听”的作业。如听故事、听广播、听新闻等。
(2)说。要想让学生善于表达,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口语训练就不能局限于课堂,要辐射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教师要设计合适的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也能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比如向家人说说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讲故事、看图说话,等等。
4.综合实践类非书面作业。综合实践类作业融入了听、说、读、做等要素,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在活动中提升核心素养,积累活动体验,发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例如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朗诵会、故事会和公益活动等;在学校或家里养护绿植或者小动物,观察并口头描述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优化低年级语文非书面作业的形式
1.趣味化设计。
(1)与游戏结合。在设计非书面作业时,教师可以加入游戏的元素,将游戏和语文学习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根据一年级上册《口耳目》的相关内容,可以设计闯关游戏。
第一关:找部位。复习“口、耳、目、手、足”等字时,家长出示字卡,孩子用手指出相应的身体部位并大声读出来。
第二关:“谁最能干”。学生从“口、耳、目、手、足”中选择一个字,向家长说说这个字对应的身体部位的作用。
第三关:背诵达人。家长根据课文内容做“站、坐、卧、行走”等动作,孩子说出这个动作的名称以及相应的句子。(站,站如松;坐,坐如钟……)
(2)与其他学科结合。从长远角度看,想要从根本上实现作业的减负与增效,设计丰富有趣、具有挑战性的非书面作业,就要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以语文学科为基础,融入不同学科的知识。这样既扩充了语文学习的资源,又使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语文+音乐”——古诗词不仅具有文字美和画面美的特点,还具有音乐美、韵律美的特征,往往体现出“诗中有乐”“乐中有诗”的相融境界。因此,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与音乐歌曲结合起来,通过配乐吟唱,在美妙的歌声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更好地走进诗歌的意境,加深理解,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价值。
“语文+科学”——“鸡蛋遇到盐能立起来吗?一张纸最多能折几下?……”这些问题都让学生充满好奇和探索欲。学生通过做实验、谈观察、说发现,在科学智慧与语文思维的碰撞中,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文+表演”——低年级学生大多活泼好动,表演欲望强烈。肢体语言的表达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课文为脚本,让学生课后和家人一起演一演,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挖掘了语文的课程资源,拓展了语文学习的新天地。
2.生活化设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非书面作业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语文学习应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生活识字篇——以“我认识的商标”为主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各种各样的包装袋,把袋子上的字剪一剪、贴一贴、认一认,制作精美识字小报,并在班级展示、交流。学生兴趣盎然,体验到主动识字的快乐。
传统节日篇——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布置学生搜集节日的来历、习俗,推荐阅读与节日有关的绘本、文章、诗词等。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社会热点篇——以“天宫课堂”为话题,引导学生通过各类新闻媒体感受科技的魅力,并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畅谈心得体会,让社会热点在语文学习中“火”起来。
数字时代篇——以“社交软件”为平台,召开网上读书分享会,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方式,在班级群里共享自己的读书体验,为学生创造性地阅读提供条件。
3.差异化设计。好的作业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改变过去“一刀切”的作业设计模式,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满足不同类别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素质、学习能力,设计具有差异化的非书面家庭作业。小学阶段,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基础性非书面家庭作业侧重于对课堂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此类作业难度应适合所有学生,是每一个学生都应按一定标准完成的学习任务。拓展、提升类作业则侧重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如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一课学习结束后,可布置以下非书面家庭作业。
三、优化低年级语文非书面作业的评价策略
1.多元化评价。非书面家庭作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师按照传统的方式逐一检查,工作量巨大,完成难度高。因此,非书面家庭作业的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把家长、学生也纳入评价体系中,重视学生的自主评价,突出家长的互动评价。例如,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制作的手工制品以及编排的汇报节目等都可以在班级进行展示、评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全面化评价。优化语文非书面作业的评价体系不能只重视结果性评价,更要重视过程性评价。教师要对学生完成非书面作业的方法、情感、态度和效果进行考察,及时反馈,及时调节,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个性化评价。仅仅采用评级(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的方式进行作业评价,学生很难具体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不能针对性地进行改正。针对学生的非书面作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给予个性化的评价。期待的话语、真诚的夸奖、委婉的建议、饱含情感的符号、有趣的小印章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步与成长。※
(作者单位:安徽省宁国市实验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