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朱晓方摘 要: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合作学习能够充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形成独特的见解和想法,增强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体验感。基于此,文章分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方向,从科学划分小组、明确合作学习目标、合作情境创设等方面探究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标教育改革的深入,合作学习模式被教师熟知并应用,这也是教育改革背景下,一线教师较为喜欢的教学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对语文的探究兴趣。在合作中,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量,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素养,另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将合作学习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分析阅读文本。合作学习的应用方式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如分层教学、能力相近小组、互帮互助小组等应用方法,教师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频率,使学生能够彼此交换阅读知识和感悟,形成学习合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将合作学习运用到语文教学中,能够突破传统教学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创造出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使学生能够在适合的学习环境中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语文教学内容。
(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要先自主探究教学内容,而后与小组成员交流。无论是在自主学习中,还是在交流中,学生皆需要自主思考、学习和探究,这能够更加高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在学生与小组成员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问题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破重难点,这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小组内部是合作关系,但小组与小组之间存在一定竞争性,所以,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在使学生树立合作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竞争意识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主动性,开展更加高效的语文学习活动。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向
(一)在阅读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发展不成熟,加之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能力相对薄弱,学习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差异,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具有一定差异性和困难性。同时,学生之间对同一文本的理解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之间交换彼此的感受,这能够使学生在精神层面产生碰撞和交融,对学生多元思维的形成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学习阅读文本,提高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深度和全面性,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二)在总结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
归纳总结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也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必备能力。学生对事物的观念不同,对语文知识的切入点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在学生归纳总结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果由学生独立完成语文归纳总结,容易产生内容片面和知识点遗漏等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一定影响。但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总结教学中,成员能够在小组中分享自身的总结方向和脉络以及思维走向,其他小组成员可以针对特定学生的分享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使学生能够建立更加系统的教学结构。同时,小组也可以共同完成某一部分的内容,通过小组长的合理分工,学生个人针对某一板块的内容展开探究,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负担,学生在小组内汇报、分享所负责的内容时,可以增加小组成员和学生自身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深度,实现语文的深度学习。
(三)在拓展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
语文是语言性学习,需要学生不断积累语文知识才能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作用,但仅依赖于课内教学内容远远不够,教师需要适当加入课外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要想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但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相对较弱,难以在自主课外阅读时实现自我管理。基于此,教师可以将合作学习应用到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小组合作阅读的方式创设阅读氛围,使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活动中,增加知识储备数量。
三、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划分小组,奠定学习基础
小组的划分标准和划分方法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只有小组划分方式明确、合理、科学,学生才能够在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在划分小组时,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根据学生的能力强弱进行分组,使各个小组的能力相当,并且注意根据学生的性格合理分配小组,强化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体验和感受,避免出现组间能力差异较大,或出现个别学生难以融入小组的现象;另一方面,教师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难度,选择更加贴合教学内容的分组方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对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开展更加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诗时,古诗学习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加之学生要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这又增加了难度。从整体上看,古诗教学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共情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要求,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要求,进而选择适合的分组方法,教师可以选择互助分组方式,即由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通过小组成员细化分工的方式,帮助学生突破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为了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锻炼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这三首诗,开展传统节日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这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探究兴趣结组,选择一个喜欢的传统节日,搜集该节日相关的诗歌,并搜索该节日的传统习俗活动,最后在班级中进行分享,从而整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二)明确合作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开展高效的合作学习活动,重视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向。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导向标准,也是教师设计教案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导向,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教学目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贴合性,符合小组合作学习特点。所以,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即语文能力、基础、探究能力等方面,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即合作性、发散性等方面,通过两方面的考虑提高教学目标的贴合性和针对性,这样一来,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教学目标也涵盖合作学习的特点,更加符合合作性语文课堂教学。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一课中,围绕陶罐和铁罐的意义、价值、性格等方面展开,以了解铁罐和陶罐拟人化的性格为教学重难点。这部分内容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情感色彩较为浓厚,对这部分内容,学生心理状态不同,理解也具有一定差异,所以,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教师在开展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和合作学习特点,通过对两方面的了解,制订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目标,如知识与技能目标:在会写“陶”“懦”等字的基础上增加组词数量。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全面了解文本内容和主线,以及初步了解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等,而后开展更加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三)创设合作情境,促进深度学习
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是顺利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合作学习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浓厚的合作学习氛围,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氛围的创设,学生能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更加投入和放开,打破学生之间交流的拘谨和无措,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效率,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语文教学中。同时,教师在创设合作环境时,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情感,创设轻松、舒适的合作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深入探究和学习语文教学内容,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一课中,围绕主人公“英英”的想象展开,以理解为什么“最了解我的人还是妈妈”作为教学重难点。这部分内容由“英英”的愿望展开想象,讲述“我”变成树的一系列故事。阅读文本情感欢快,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创设轻松、愉悦、自由的合作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实现深度学习目的。
(四)把握引导时机,突破难点束缚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思维较为灵活、想象力发达,但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遇到知识点难以突破的现象,这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不断跟进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进度,及时给予学生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寻找新的突破口,促使学生更加顺利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一课中,围绕火烧云的变化、形态、颜色等方面展开,以掌握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为教学重难点。这部分内容围绕风景展开,从不同时间描写晚霞的变化,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火烧云的描写角度、线索等方面。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班级过道走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状态不对时,要及时了解情况,并对学生进行引导。
(五)展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体现,所以,小组的学习成果至关重要,对后续教学活动具有直接影响。学习成果是小组成员通过不断努力汇聚而成的学习效果,是学生认真学习、高效学习的结晶,学生的成果展示能够带给学生成就感和荣誉感,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为小组成员展示学习成果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时间以及最大限度的自主性,即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小组汇报方式,提升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中,围绕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的裁缝与顾客展开,以充分理解主人公的性格为教学重难点。这部分内容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教学重难点也有理解主人公的情绪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挖掘教学内容,而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阅读文本,通过表演,学生会更深层次地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并且教师可以让学生汇报阅读文本的学习成果。在汇报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订多种汇报方法,根据最终汇报方法明确小组的归纳总结方法,促使学生能够对阅读文本形成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合作学习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突破传统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束缚,更加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学习深度和学习效率,促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雪霞.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J]. 品位·经典,2022(24):165-166+169.
[2] 马艳,李学斌. 小学语文教科书儿童文学选文的百年嬗变[J]. 教育学报,2022,18(06):63-74.
[3] 王华英. 教学通2.0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教师博览,2022(36):33-34.
[4] 季晶晶.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设计分析[J]. 新课程研究,2022(36):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