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式阅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讨

作者: 张佳

摘  要:拓展式阅读是指通过拓展阅读材料、拓宽阅读视野,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拓展式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课文背景,拓宽知识面,进而提升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促进学生价值观和人文素养的良好形成。文章旨在探讨拓展式阅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包括了解作者资料实现课前预习拓展性阅读、以文章为基础拓展阅读相似作品、基于赏析仿写实现阅读向写作的拓展和借助阅读活动实现群文阅读。希望这些策略能够为相关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拓展式阅读;小学教育;语文教学

语文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一直是语文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课本内容为主,但是随着教育的发展,传统的阅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拓展式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文化知识,拓宽视野,提高阅读能力和兴趣。本文旨在探讨拓展式阅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拓展式阅读的概述

拓展式阅读是一种将阅读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大的阅读方法,它追求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激发思考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式阅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因为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完善,基本的阅读能力已经形成,需要进一步拓展阅读领域,增加知识积累,提高阅读素养。拓展式阅读有三个主要特点:跨学科、多层次和深入挖掘。跨学科意味着拓展式阅读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程,而是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内容。多层次表现在阅读的难易程度、深浅程度和主题内容上,这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自主选择和判断。深入挖掘则是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拓展式阅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拓展式阅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拓展式阅读能够帮助学生跳出单一的课本内容,接触到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通过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历史、传统文化等内容,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课文背景,拓宽知识面,从而形成丰富的阅读体验。此外,拓展式阅读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策略,使他们学会如何筛选信息、判断观点和思考问题,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成熟,拓展式阅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拓展式阅读鼓励学生对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探索,帮助他们建立起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例如,学生在阅读与历史、地理、科学等领域相关的文章时,可以将所学内容与语文课堂知识相结合,形成更加系统的认知结构。此外,拓展式阅读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价值观和人文素养的形成

拓展式阅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促进学生价值观和人文素养的形成。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物、事件和观念,从而拓宽视野,培养包容和尊重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此外,拓展式阅读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性、道德伦理等人文主题,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审美观。同时,拓展式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通过阅读生动的故事情节、丰富的人物描绘和深入的思想探讨,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与文本中的角色、情景相融合,从而提高自己的情感理解能力和同理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还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文素养,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三、拓展式阅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了解作者资料,实现课前预习拓展性阅读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拓展式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进行拓展性阅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资料,包括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创作思想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深入了解作者,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色,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收集和整理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包括传记、访谈、评论等,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历程。这样的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背后的创作动机和历史背景,从而提高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创作思想和文学价值观。通过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或与作品相关的评论、研究资料,学生可以了解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选择和取舍,从而进一步把握作品的主题和内涵。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讨论,分享他们在阅读作者资料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这种讨论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1. 了解背景知识,在学习有关《圆明园的毁灭》的文章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包括它的建筑风格、园林景观以及历史地位等。学生还应该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即发生在清朝末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的过程。2. 学习作者资料,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撰写关于《圆明园的毁灭》的文章的作者的相关资料。这包括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其他作品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背景。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作者的观点和写作风格有一个初步的了解。3. 阅读相关作品,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与圆明园和作者相关的其他作品。这些作品可能涉及圆明园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也可能是作者关于其他历史事件的描述。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圆明园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写作特点。4. 课前预习讨论,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二)以文章为基础,拓展阅读相似作品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以文章为基础进行拓展式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同时,拓展阅读范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此外,通过对比和联系不同作品,学生可以发现不同作者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和看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和文学素养。

以《太阳》这节课为例,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太阳的基本特点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范围,通过阅读与“太阳”相关的其他作品,如诗歌、散文、科普文章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提高阅读能力。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作品中对“太阳”的表现手法和主题思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和文学素养。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太阳”相关的诗歌,如唐代诗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表现了“太阳”在江南水乡的美好意象。通过对比分析这些诗歌中对太阳的描绘,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朝代、不同地域、不同作者对太阳的不同感受和赞美。当然教师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太阳”的散文作品,如朱自清的《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和“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文字表达了“太阳”在春天里温暖的力量,如何唤醒大地万物生长。另外,余秋雨的《阳光与孩子》则通过讲述“太阳”照耀在儿童身上的温暖场景,传达出阳光给人们带来的希望与活力。学生在阅读这些散文作品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太阳”在日常生活中的温馨与美好。

(三)基于赏析仿写,实现阅读向写作的拓展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基于赏析仿写的方法,可以实现阅读向写作的拓展。通过赏析不同作品,学生可以理解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可以让学生将阅读所得运用到写作中,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同时,仿写练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接下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如如何运用修辞、描绘细节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语言和修辞手法等方面。如分析文章中运用的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是如何增强表达效果的,以及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细节是如何让读者产生共鸣的。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创作自己的作品,以实现阅读向写作的拓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在模仿中学习,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提高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在赏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选择一个精彩或糟糕的场景进行描写。教师要求学生在仿写过程中,注意运用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如修辞、描绘细节等。学生可以尝试在自己的作品中,结合自身经历,表现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感体验。在完成仿写练习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互评作品,从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借助阅读活动,实现群文阅读

借助阅读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实现群文阅读的拓展。

如教师可以设计“探寻神秘的古代文明”的阅读活动。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什么是古代文明,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如埃及、希腊、罗马等。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有关古代文明的相关文章,例如《埃及的神秘文明》《古希腊的文化遗产》等。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特点。接着,组织一次有关古代文明的互动小组讨论活动。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古代文明的认知和阅读心得,提出问题和疑惑,互相学习和交流。这样的讨论活动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

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次“我的神秘文明”创意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选定一个自己喜欢的古代文明,通过阅读和研究,了解该文明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接着,学生需要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与该古代文明有关的创意作品,如手工制作、PPT、海报等。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拓展他们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借助阅读活动,可以实现群文阅读的拓展。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阅读任务和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和文化素质。

总而言之,拓展式阅读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采取多种策略,如课前预习拓展性阅读、相似作品拓展、赏析仿写、阅读活动等,帮助学生在拓展式阅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阅读兴趣、提升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文素养。教师还应注重实践操作,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蔡少玉. 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2022(25):169-171.

[2] 魏明红. 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J]. 亚太教育,2022(12):154-156.

[3] 王进宝. 拓展式阅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2(22):55-58.

[4] 王建全. 拓展式阅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2022(18):170-171.

[5] 刘金霞. 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20,6(01):240-241.

[6] 黄爱华. 探究如何开展小学高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J]. 新教育,2023(05):118-120.

[7] 袁莉萍. 探究新课标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2022(07):154-156.

[8] 沈安琪. 小学高年级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研究[J]. 求知导刊,2021(38):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