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探究

作者: 王春芳

摘  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为了能够有效地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感应力,并非希望通过基础的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马上就形成较强的写作能力。而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本末倒置,将学生的写作水平作为评价作文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推动作文教学改革。文章先指出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而后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方向进行了分析探究,最后提出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优化的具体实施方式,希望有助于提升一线教师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准。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是配合新课程改革出台和实施的标准纲领和文件,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具有约束性和规范性作用。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基础性内容,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十分重要,可以用来考查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开展作文教学时需要深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新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和规定,主动推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更多高效的作文教学方式,准确把握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行为习惯,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效果,以满足更高水平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准要求,培养更加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学生。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新课标改变了作文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都是命题或者是半命题的作文练习形式,直接由语文教师发布题目或者主题,让学生按照“套路”或“模板”进行写作,导致小学生的写作固化思维比较严重。而新课标下,更倾向于从学生的角度自主设计作文教学内容,让学生提出写作想法,打破传统的写作标准,开展更加灵活的写作。

(二)新课标深化了作文教学内涵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只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小学生将所学的词语、语句、写作表达手法等应用到作文中,导致作文教学成了检验语文知识学习和应用情况的载体,没有能够发挥作文教学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积极作用。而新课标增加了作文教学的内涵,使作文教学独立地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教学板块。

(三)新课标提高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传统的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学生提出的能力培养要求较为表面,认为学生写作不出现错别字、不出现病句,能够应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即可,没有规定学生更深层次的写作能力。而在新课标下,学生通过开放式的写作,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思考,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创造能力。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方向

(一)立足于实践开展作文生活化教学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立足于生活实践开展生活化作文教学,让学生能够从课本和课堂中回归到自然和生活,将生活作为作文素材的来源。小学阶段的学生习惯于停留在教材和课本来获取知识和写作的素材,没有充分利用生活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库,导致学生缺乏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急迫地需要进行生活化改革,使小学生作文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实践。

(二)实施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较为低下,教师花费了大量语文课堂时间和课外时间开展作文教学,却没有获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新课标下提出了教学要全面提质减负的要求,要求通过科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当实施寓教于乐的方法,挖掘和开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趣味性内容,准确把握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和偏好,以贯彻落实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质减负的要求。

(三)强调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生本身就对世界保持着较为积极的探索欲,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顺应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性,强调语文作文教学所包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要求,推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目标和培养能力结构的转变与优化。

三、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以想象力思维培养为核心开展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以想象力思维培养为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第一,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需要落实开放式命题写作的教学观念,可以通过读后续写的联系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根据教材中的寓言故事、小说、故事等进行绘声绘色的展示,而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续写,赋予故事一个更开放的结局。例如,在小学六年级上《骑鹅旅行记(节选)》的阅读学习后,语文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梳理故事脉络,而后让学生根据文章中家鹅受大雁呼唤后,想要飞上天空的行为,展开后续的想象,并且形成文字,补充结尾,以此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逻辑性与想象力。

第二,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定期组织写作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梦想,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在《江畔独步寻花》这篇古诗教学后,教师可以利用古诗的意境,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或播放“探春寻花”的视频,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并且结合自己的“寻花”经历,而后应用合适的文字来描述相应的图片和视频画面,如此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画面感,为写作奠定坚实的艺术基础。

(二)挖掘作文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还应当注重写作素材积累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形成收集和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在小学阶段,可以通过教材文本阅读和日记记录的方式来积累素材,最重要的不是具体积累了多少作文素材,而是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素材积累习惯。

第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开发和挖掘语文教材文本中所包含的写作素材。语文教材选择的阅读篇目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文学性、典型性、内涵兼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教材文章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载体,让学生将文章中优美的词句、表达方式、片段等抄录下来展开细致的分析,并且定期翻阅,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学《火烧云》这篇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收集其中优美的表达方式和词语,比如将火烧云的自然现象比作“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将各种形状的云朵分别比作各种动物。借此,学生在写作时,脑海中会浮现相应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避免了写作过程中无话可说、无法下笔的情况。

第二,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形成写日记的习惯,让学生学会记录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在现实生活中遇见的美好文字,实现作文素材积累,当学生把一天的经历、遇到的特殊情况等记录下来,文字表达清晰,自然而然地提升了文字表达能力。例如,在劳动节、植树节等节日,学生可以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并且通过日记的方式将自己所做的事情、自身感悟和心情用文字记录下来,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积累了生活写作素材。

(三)创新游戏化作文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丰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式和作文教学课堂的内容。为此,教师可以创新采用游戏化作文教学方式,组织开展寓教于乐的语文作文教学,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以兴趣引领作文教学,有效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还应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和本土文化资源,丰富语文作文教学课堂的内容。

例如,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接力的方式来组织开展“讲故事大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保持在4~6人。而后,为各个小组提供若干个故事关键词,如“雨天、稻谷、河流、农民”等关键词,让小组通过组员接力的方式,根据关键词讲故事,要求小组的故事有一定的逻辑性,并且包含了所有关键词。基于此,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写作时的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提升语文作文教学的趣味性。

(四)开展生活化作文教学,提升学生观察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正确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开展生活化的语文作文教学,让学生能够将语文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学会从细节和实际出发写作,避免形成“假大空”的写作习惯。

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文作业时,应当充分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并且了解和总结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方式、观察角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布置合适的观察任务和作文作业。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刷子李》这篇人物描写的典型文章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相关的家庭作业——身边的人物描写。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人物选择,比如小区的保安、环卫工人、早晨锻炼的老年人等,而后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的观察要素,根据“刷子李”人物描写的关键要素来进行任务观察,包括职业、年龄范围、外貌、行为特征等。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篇人物描写的文章,上交给教师。通过让学生主动去观察生活和身边的人物,并且从中获得写作素材,将生活中的细节转变为作文中的闪光点,学生的文章将会更加生动形象。

(五)合理利用借鉴方法指导学生写作

在小学阶段开展作文教学,应当合理地利用借鉴写作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对作文结构、叙述方式、表达方式的理解程度,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十分有必要根据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和能力来组织开展借鉴教学活动。在开展作文借鉴教学时,需要注重文章的选择,应选择较为典型并且文学内涵较高的文章,让学生学习文章的表述结构、优美的表达方式和词汇。久而久之,学生通过借鉴和写作练习,能够对相关的文字表达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会更为自如地使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写作顺序结构,从而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表达所思所想,这有效提升了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开展写作合作交流和作文互评的教学活动

在日常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开展作文合作交流和互相评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充分交流,让学生在阅读同学所写的文章时,学习同学所写文章的优秀之处,也能够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改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定期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例如,在教学完《祖父的园子》一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一处生活中相似的地方进行写作。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相讨论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地点。比如,家里的阳台、农村的后院等,并且分享自己在相应地点的独特经历,以此来打开学生的思维。紧接着,在讨论完成后,让学生独立地开始写作,完成写作练习。而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之间相互分享阅读、评价所写的文章,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文章进行评析,总结学生出现的问题,包括错别字、词语搭配、标点符号、文章结构等,如此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自己在写作时的优缺点,提升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整体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考查学生语文学习综合成效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来开展作文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创造力,还需要带领学生充分挖掘各种作文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另外,还需要创新游戏化作文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要开展生活化作文教学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并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写作教学活动,丰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课堂的内容。而后,小学语文教师还要科学地处理借鉴写作和原创写作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借鉴方法指导小学生写作,并且开展写作合作交流和作文互评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之间交流写作经验,总结写作问题,不断推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张玉唤.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J]. 考试周刊,2020(24):35-36.

[2] 许欢. 张扬习作个性: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新路径[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11):51-52.

[3] 郑南平.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探究[J]. 教师,2022(08):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