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作者: 朱亚红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新课改以来,小学教师在教学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运用专业、适宜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大单元的教学模式开展数学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也应该积极总结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方式,在不断改进后给出系统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科学完成大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概念以及教学原则

(一)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概念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主要是采用“泛学”的教学形式,将不同学习领域之间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它能让学习成为有机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学习体系、进行更全面的系统思维能力教学,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以及实践能力。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全面了解书本知识体系,在整体基础上进行知识教学。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学生放在学习知识的主体位置,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学习知识体系,深刻地掌握知识、形成系统性认知。

(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原则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原则有关联性、生长性、非均衡性以及多样性四种。

关联性指的是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基础是书本知识以及生活实际经验,这样能够让学生将知识学习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以及与生活的关联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生长性指的是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爱好以及动力,激发学生寻找新的学习途径、建立完整的学习方法,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能运用创新思维来解决问题,快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非均衡性指的是教师在运用大单元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考虑非均衡性的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将知识迁移到家庭以及校外实践活动等,这种多场景的教学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多参加探究活动,比如室外实验以及问卷调查等,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多样性指的是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可以从课堂延伸至操场、家庭甚至社会等,学习内容也可以多变。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以及实验研究等形式开展知识教学,灵活调整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将更多精力放置于知识学习中。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视野受限

首先,部分教师只重视当前的知识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准备当前书本知识,而没有将眼光放置在所教学内容的整体小学阶段以及教学目标上,这样的备课过程缺少瞻前顾后以及系统性,没有进行深层次的知识挖掘,导致教师大单元教学意识淡薄。如教导知识的过程中没有导入环节或者导入环节的铺垫过程老旧,没有寻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没有搭建知识框架,只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识迁移,也不能体会知识之间的连贯性。

其次,缺少变式练习,目前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完书本例题之后就让学生自主完成书本课后习题,希望借此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很少进行开放型、创新型的题目训练。这样无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有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缺少变式的学习方式只会导致学生不能进行丰富的思维训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

(二)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弱

首先,学生自身基础知识不牢固、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并不难,主要为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但是目前许多小学生的数学基础不牢固,再加上数学知识难度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只有充分学习知识、扎实掌握各环节知识点,才能切实提高数学学习兴趣以及成绩,学生自身基础知识不牢固,就不能准确找到学习方向、不知如何正确解决难题,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另外,数学讲究学习逻辑,但目前的书本知识教学因为受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年龄限制,导致部分学生在一学期内不能很好地消化所接触的数学知识,降低了学习积极性,对数学产生了抵触心理。

其次,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较弱。数学知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但目前部分学生缺少这种能力。例如,在教学“小数乘、除法”时,整数乘除之间具有一定联系,但是学生经常在这一知识点出错,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没有让学生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再加上部分学生本身就缺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或者学习思维已经固化,很难将数学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因此学生很难高效进行知识迁移。

三、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性

(一)优化学习内容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的最佳方式是进行大单元学习,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只能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手段,很难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不能仅依靠碎片化时间来学习知识,应该在一定方式的指引之下进行系统化知识学习。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学生思维以及教学时间的影响,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知识点的细致划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点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不同单元之间的知识点没有连贯性,很难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学习知识的习惯,使用大单元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习知识到建构体系的跨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以往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单元教学形式,但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往往局限在本单元,与大单元教学模式还存在一定差别,教学内容还存在学科跟学科之间的壁垒,教师的教学目标往往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链式效应”并不突出,教师给出的教学评价也更加倾向于结果性。但大单元教学模式能帮助教师用更高视角从更高层次以及结构进行知识教学,通过任务群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知识学习网络,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能力,将学生的惰性转化为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三)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大单元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教师更加清晰地梳理书本单元知识,熟稔掌握各单元以及各个课时之间的联系,以往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简单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并不能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也不能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只有采取大单元教学模式,才能让更多教师意识到单元设计实践研究的重要性。因此,教师积极主动采取大单元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教研的科学性以及成效,还能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明确单元教学主题

教师在运用大单元教学模式时,一定要将单元内容作为最基础元素,选择最佳的单元主题之后再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将书本知识教学从知识型转化为活动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提高核心专业素养。

为确定单元教学主题,教师首先就要注意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教学联系在一起,从生活情境角度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更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以及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还要注重进行趣味性单元主题教学。小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力是兴趣,有趣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最后,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角度来创设教学情境,从生活实际出发解决问题,还可以借助游戏的形式进行知识点教学,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实现大单元教学目标。

(二)注重教学备课

教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会选择在正式上课之前备课,这样能帮助教师系统性地总结书本专业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借助大单元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书本专业知识,给学生创建高效以及创新性的学习方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不仅如此,在大单元知识的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不仅要在课堂上串联知识点,还要全面、系统地讲解知识点。例如,教师在教授“多边形”这一知识点时,一定要充分运用整体教学手段,将三角形、四边形以及菱形等多种图形的差异以及共同点进行明确的分析,让学生能自主找到多边形之间的共同特点,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活性,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高效的备课活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能力。

(三)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重优化知识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创新、全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拥有自主学习以及探究知识点的能力,这样能帮助学生整体学习书本知识、积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以及学习过程中。例如,教师在讲解“小数乘法”这一章节知识时,就可以整理多样的乘法算式题,促进学生整体学习单元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角度出发解决难题,全面优化大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流程,提升小学数学学习整体效率。

(四)采用趣味性教学,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新课改之后,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被淘汰,目前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你教我学”形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采用趣味性教学,为学生创建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大量的交流过程中完成知识点学习,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知识点教学。

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快速主动地组成学习小组,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书本知识,还能建立深厚的同学情谊,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也要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的形式进行知识点教学,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思维活跃程度。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以及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大单元教学目标。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都相对较弱,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知识实属正常,教师需要在学生接受能力的基础之上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深刻性是小学生思维品质的最直接体现,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抓住复杂问题的本质、猜测问题结果就是最终目标。小学生思维品质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深刻思考问题,同时还能挖掘问题实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分析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以及联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转换数学概念解决问题。

五、结语

在核心素养的概念下进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能力,通过不同教学方式以及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帮助学生挖掘大单元知识教学的重要性,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亚玲.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J]. 当代家庭教育,2023(04):179-182.

[2] 相珍珍.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单元为例[J]. 新校园,2022(08):23-25.

[3] 王在裕.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J]. 新教育,2022(2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