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课改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作者: 金丹妮

摘  要:在新课改实施的大背景下,各个教育阶段不同学科均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越发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在较为关键的小学教育阶段,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成绩,而且要结合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数学教师应当利用新的教学模式,再结合新课标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针对性培养,确保学生的数学思维、应用、实践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文章探讨了新课改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原则和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及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在教学创新期间,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留意到新课标的突出变化,通过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的调整,有效优化教学过程,以此达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点在于教师对新课标的把握,以及对创新原则的遵循。具体实施策略,新教学方法的引入,教师对自我职责的重视,对学生深度参与的激励等,都是值得重视的关键点。

一、新课改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首先,在一些地区和学校,数学教学关注应试成绩,追求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导致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侧重应试技巧和题型训练,教学方式单一化,教师为了确保学生掌握应试考点,往往会采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

其次,一些地区的教材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的教学内容和案例。部分学校还可能面临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如教学设备不全、师资力量不够等,导致教师只能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方式。有些教师可能缺乏教学经验或受限于教育资源,因此更容易采用他们所熟悉的传统教学方式。以上情况均可能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最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对较多,而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能会为了赶进度而采取简单直接的讲解方式,以便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这样的做法可能导致教学缺乏深度和互动性。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都有所不同,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二)学生缺少学习积极性

其一,学生年纪小,活泼好动,对周围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导致其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经常会在课堂上出现走神的情况,学习质量及效率很难达到预期。其二,数学知识抽象性强,学生在理解过程中会存在一定困难,从而也影响了其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理念落后

虽然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但是部分教师依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片面地追求学生的数学成绩,将教学重点集中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无论是制订教学目标,还是选择教学方式,都从传统的教学经验出发,大多以无差别的“灌输”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小学数学课堂往往枯燥乏味,课堂教学低效。

二、新课改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举措

(一)采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性格特点使其喜欢玩游戏,游戏并不是只有娱乐功能,也具有非常强大的教育功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游戏的教育特性,将游戏这种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引入课堂教学中,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数学思维、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同时,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收获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并且获得积极的情绪价值,这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把握好游戏与数学教学之间的联系,并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游戏活动。

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游戏种类的多样性与游戏内容的丰富性,争取在每一节课都有新鲜的游戏让学生参与,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疲劳感,让游戏对学生始终都具有吸引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每堂课上都全力以赴地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游戏中,保持注意力的长效集中,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克与千克》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程的导入环节组织学生一起做一个游戏。教师说:“同学们,你们一定玩过跷跷板吧,当两个小朋友同时坐在跷跷板的两端,为什么跷跷板会出现一边高一边低的现象呢?”学生纷纷回答:“是因为他们的体重不同。”这时教师就可以拿出一个电子秤,然后说:“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关于体重的小游戏吧!老师这里有一个电子体重秤,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重选择携带一些物品,比如书本、水杯等,然后站到电子秤上测量,谁的重量最接近50kg,谁就是获胜者。”在介绍完游戏规则以后,学生纷纷行动起来,掂量着自己手中的书本、水杯等物品,估算它有多重,然后会带上自己选择的物品去电子秤上测量。教师可以在旁边组织学生有序排队,并且记录测量结果,并最终选出一名总重量最接近50kg的学生作为获胜者,给予其一定的表扬与奖励。

这样的游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点的认识,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形象地感受物体的重量,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做到融会贯通。如此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收获了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有利于减负增效目标的达成。

(二)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完成知识内化

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学生活泼好动,沉闷的环境会使其缺少学习欲望及新鲜感,会使其注意力无法高度集中在课堂上,从而影响学习效率。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教师要优化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确保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活跃。特别是在学生刚开始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需要第一时间创设多元化课堂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并能够通过活动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进而转化成自身能力。

例如,学习《位置与方向(二)》一课后,学生能够了解确定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怎样以测量的方式对平面图上的物体的具体位置进行描述,并且还可以围绕相应描述找到平面图中事物的实际位置。根据其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创设课堂竞赛性活动。因为竞赛活动是学生极为喜欢的一种模式,将其融入参与式教学中,可以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悦,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设备呈现网格平面图,同时标示出网格边长,在这张图中还应包含不同地点,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教师在心里想出一个位置,描述其方向及距离,学生快速说出这一地点,最先判断正确的小组获得胜利。借助多次活动确定获胜小组,对该小组进行奖励及表扬。课堂教学中融入竞赛活动,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活动中,从而达成消化知识的目标。由此可知,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极为必要。

(三)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提高学生数学实践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教师能够通过大型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与生活的关联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方法。目前新课标教材也提供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教师一定要意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创新和规范化组织,使综合实际活动能够有效落实。

首先,教师要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落实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是保障综合实践课堂有效性的前提,为了提高综合实践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课堂时要考虑到活动展开、活动组织和活动调度等多个方面的设计,以保障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还能顺利进行。

以《多边形的面积》一课的课后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该内容提供了“校园绿地面积”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不仅要准备好卷尺等测量工具,还需要准备好本校校园园区的等比例俯视角平面设计图,并且在活动展开前明确以下流程:第一,要让学生在教室中观察校园园区等比例俯视图的设计图,并且分组讨论,明确测量校园绿地面积的方法;第二,要带领学生进行测量,维持好各小组的秩序,明确各小组的测量位置;第三,需要让各小组回到教室,结合校园园区等比例俯视图,计算校园绿地区域面积,在完成活动后则需要展开针对性评价。

其次,教师要做好课堂组织工作。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采用分组教学和分层教学两种方法展开,以确保不同能力、基础知识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组员构成,确保小组中既有数学能力强的学生,也有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组员职责,比如数学基础弱但是仔细的学生可以负责测量和记录,运算能力强的学生负责运算,分析能力强的学生负责设计和活动组织,组长负责完成活动报告等,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发挥其特长和优势。基于此,为了满足学生能力不断提升的需求,教师可以提出多个活动设计方案展开活动。例如,教师可以以明确校园各个区域绿化面积为基础,让各个小组的学生交流计算出总的绿化面积,并且提出计算平均绿地面积、计算不同绿化植物的绿地面积等拔高活动,让有能力的小组进行挑战,以便于满足学生不断提升自我的需求,同时这还能开发学生的知识拓展以及探索能力。

最后,做好评价工作。课堂评价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且给予学生激励的最佳途径,教师应当积极转变并创新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更加灵活且人性化的评价模式,激发学生的动力和积极性。例如,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小组活动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能够完成拔高活动的小组,教师可以给予更多鼓励,而对没有思路或者无法顺利完成活动的小组,教师则可以给予一定的激励,并且帮助小组发现问题存在的原因。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结合教材中的活动课程案例,自主设计和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在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化内容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合理的开发和设计,使学生能够结合活动对知识产生深刻的了解。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三)》一课时,教师可以开展以设计拼图或者地毯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既能够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又能够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四)利用微课,促进学生深度消化知识

微课是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衍生品,短小精悍的特点使其在学科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互联网+教育”发展初期,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不多,并且多是被应用来进行一些概念解释,应用范围也比较狭窄,应用效果有限,但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与教育教学已经初步实现了深度融合,因此构建以微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成为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路径。

以《分数乘法》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开始前,可以提前制作微视频进行课堂导入,通过整数乘法与分数乘法的对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堂课要讲的内容。之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也可以利用微视频进行辅助,将重点、难点制作成相应的微视频,方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将视频上传到班级群或者公共学习平台,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之,新课改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多变化,因此需要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方法可以促进数学学科的发展和数学人才的培养,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数学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必须深挖新课标的要求,优化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兼顾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应用技术手段,发挥引导作用,增加学生的探究机会,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课堂上学足、学好,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参考文献:

[1] 沈丹丹. 新课改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J]. 读写算,2021(16):5-6.

[2] 雷正明.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 读写算,2021(16):3-4.

[3] 张煜涵,沈美桢. 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教学策略探究[J]. 科幻画报,2022(11):41-42.

[4] 黄素平.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2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