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研究

作者: 綦艳霞

摘  要:班主任作为学生在学校中接触最多的教师,对学生学习和成长都有直接影响。优秀的班主任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良师,也应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益友。小学生的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构建系统化的教育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中应起到桥梁的作用,但从当前小学阶段家校合作的现状来看,班主任在工作中普遍会遇到一些困难,使班主任工作压力增加,与各方的矛盾增多。基于此,文章从提高班主任工作技巧、构建沟通合作平台、创新工作方式以及推进落实工作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家校合作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家校合作;班主任工作

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中,必须搭建全方位的教育平台,构建开放的教育环境,才能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通过开展家校合作,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紧密联系,有助于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的关键阶段,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自理能力较差,学习习惯尚未养成,受家庭因素影响较大,这一阶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尤为重要。然而现阶段的家校合作不仅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而且导致双方矛盾日益增多,不利于家校合作与教育教学的高效开展。针对这些问题,教育界应详细深入地分析,从而制订科学合理的解决策略。

一、家校合作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工作压力增加

互联网与社交软件的普及,为家校合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现如今,家校合作的渠道不断增多,如传统的家访、班会、亲子活动等线下渠道,以及微信群、QQ群、钉钉群、公众号等线上渠道,促使家校互动更加便捷与高效。虽然家校互动的渠道多样化、内容广泛化,但是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例如,班主任既要定期组织各种线下互动活动,还要在线上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不仅要及时分享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等;不仅要认真聆听每一位家长的想法观点,还要认真回答不同家长的问题;不仅在教学期间要与家长保持沟通,还要在课后、假期与家长保持联系等。这导致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反而不利于提高家校互动的效率。

(二)矛盾日益增多

互动沟通是一门艺术与技巧。无论是小学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还是与学生家长的互动沟通,都需要科学合理的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建立和谐、信任的关系,共同辅助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然而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家校合作中的矛盾日益增多,无法保障家校合作的顺利推进。

比如小学班主任既要承担班级管理重任,又要承担学科教学重任;还要与不同性格、文化水平的家长沟通,再加上部分家长的思想观念陈旧,认为教育是学校与教师的责任,不愿积极配合家校合作;或者有部分家长的教育管理理念与学校、班主任存在差异,就会引发争吵,导致家校之间的矛盾增多。

二、家校合作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

(一)主动学习,掌握技巧

家校合作视角下的小学班主任工作,既需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又需要了解每一位家长的实际情况,然后掌握相应的沟通艺术与技巧,以保障沟通的高效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应主动参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掌握沟通的技巧与艺术,保障家校合作的高效推进。

1. 主动学习深造,制订目标

小学班主任要紧跟时代发展,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深造,且为自身制订科学合理、清晰明确的学习计划与目标。首先,从教育政策、班级管理、家校合作等理论学习出发,全面深入地了解现阶段的教育教学要求、班级管理任务、家校合作目标等。其次,从具体的经验、方法、技能、技巧等培训出发,主动向优秀的班主任或教师学习,互相探讨教学经验与方法,主动借鉴网络上的沟通技巧与艺术等。最后,学习各种网络、社交平台的操作方法,主动将互联网、云平台提供的教育方法等运用到教育教学、家校合作中,拉近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距离。同时,班主任还应加强心理学、人际沟通等理论的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从而找出现阶段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制订相应的解决策略。比如在学校内部定期组织“班主任交流会议”,进行沟通技巧的传授、沟通经验的分享、家校合作的阐述等,从而逐步提高综合能力。

2. 学习沟通技巧,总结经验

小学班主任还应主动参与沟通技巧与艺术的学习,并且在家校沟通中总结经验,从而保障家校合作的高效开展。

首先,班主任要充分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做到换位思考。不仅要尊重家长的人格,还要理解家长的想法与需求,这样才能赢得家长的认可与信赖。例如提前利用寒暑假等时间,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积极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时刻注意自己的沟通方式、说话语气与态度;尽量避免或弱化沟通中的矛盾,保障沟通的高效性。

其次,班主任要从全面、深入的角度出发,掌握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不同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心理特征、行为习惯、家庭环境、父母性格与职业等,班主任都需要提前做好调查与记录,为家校合作提供相应依据。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相关情况的基础上,才能从源头寻找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与学生家长共同制订解决方法,引领学生健康发展。

最后,对学生家长的性格、文化水平、职业等,班主任也要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班主任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如问卷调查、日常交流等,与学生家长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并做好家长档案的记录,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用不同的沟通渠道与方式,为班级的整体管理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做好引导,构建平台

在家校合作中,家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班主任需要做好引导工作,与学生家长共同构建沟通合作平台,保障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小学班主任要灵活、科学运用各种沟通渠道与平台,保障家校合作的多元性、灵活性、有序性、高效性。例如,为了加强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联系,班主任可以积极组织家访和亲子活动,同时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意愿,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疑问。在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心理需求等情况时,班主任可以借助社交群或者私信的方式,在保护好学生隐私的同时,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在传递教育理念、方法的同时,班主任可以借助公众号、网络平台等,将一些优秀的、经典的、成功的理论、案例等分享给学生家长,且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演示,转变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改变其教育认知等。班主任需要强调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引导家长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良好榜样,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关爱、呵护、温暖和尊重,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其次,成立家委会,共同构建良好的教育平台。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学习与生活经验,且心理、情感等较为脆弱。家委会作为一个桥梁,显得尤为重要。它能确保家校间的沟通更为顺畅、合作更加高效。在成立家委会时,班主任应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通过审慎筛选,让家委会协助家校间的合作。家委会的具体工作包括:策划和组织学校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对外参观交流等;保持与家长的紧密沟通,协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反馈学校的教育教学动态。

最后,利用多元化渠道与平台展开教育教学方式的探讨、经验的总结,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建设等。比如对低年级段的小学生,可以定期借助专题讲座、亲子活动等渠道,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并且分享优秀教育理念、方法,共同探讨成功的教育经验。从引导学生阅读绘本、家长的陪伴开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掘他们的特长,并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对中高年级段的学生,家长应以身作则,向孩子展示优秀、积极和良好的一面。同时,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习惯养成、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并积极与家委会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共同的努力,家校双方可以更好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三)创新方式,提高效率

在新时期的家校合作中,只有不断创新合作沟通的方式,才能提高家校合作的效率。

首先,班主任需要与校长、各科教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共同研发相应的网络互动平台。或者对现有市场上的社交软件和教育平台进行改造与升级,使之更贴近学校的实际需求,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家校合作。此外,班主任、管理人员、各科教师应做好沟通平台的维护等工作。通过手机端、电脑端的研发,设立师生沟通模块、家长教师沟通模块、作业模块、教育教学模块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小学班主任要灵活运用微信、钉钉、QQ等平台,保障家校合作的高效开展。通过这些平台,班主任可以发布班级公告、分享教育理念,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同时也能及时告知给家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利用这些平台总结教育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各种网络平台、教育平台的价值,为家校互动搭建坚固的桥梁。

最后,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不仅需担当沟通者的角色,更应积极作为联络的纽带,为构建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间的紧密联系作出贡献。以网络平台和教育平台为例,通过创设“家校共育本”,并广泛邀请各科教师、校长、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从教育理念、教学心得、课后作业、教学课件、教学经验、班级管理等多维度出发,将自己的见解、观点、问题等进行记录与分享,使班主任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和家长的具体状况,灵活调整教育管理手段和沟通方式,以激发各方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推进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凝聚力量,推进落实

为实现各方力量的凝聚,保障家校合作的有效推进与落实,班主任作为组织者、协调者、领导者,在家校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小学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消除学生内心的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在互动沟通中,班主任需要以亲切、平缓的语气和态度,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观点,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积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满足学生的心理、情感和学习需求。

其次,小学班主任还要与各科教师保持密切合作,积极充当组织者与协调者,促使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保持密切的沟通与交流。班主任不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态度、习惯、能力等,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育措施与方案,从而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小学班主任要积极协调学校工作的开展,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保障家校合作的推进落实。比如定期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图书馆、体育馆、文化馆等资源;定期组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分享教育理念、教育经验等,真正做到全方位育人。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家校合作是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是保障教育质量的有效举措。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衔接的桥梁,应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进行结合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有效的工作策略,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作用,促进小学生更好地成长。在今后的家校合作中,班主任应从主动学习,掌握技巧;做好引导,构建平台;创新方式,提高效率;凝聚力量,推进落实四个角度出发,保障家校合作的高效落实与有效推进,从而引领小学生健康发展。班主任也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策略,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凌伶. 家校合作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探究[J]. 小学生:下旬刊,2020(01):77.

[2] 李琪. 家校合作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分析[J]. 天津教育,2021(02):22-23.

[3] 张凤成. 家校合作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探究[J]. 华夏教师,2022(26):31-33.

[4] 惠恩珍. 家校合作视角下的小学班主任工作[J]. 幸福家庭,2021(12):91-92.

[5] 赫岩. 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细节教育[J]. 西部素质教育,2021,7(24):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