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黄娟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第二门语言的关键时期,在这时开展英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奠定英语学习基础,培养英语思维,给学生的日后学习带来帮助。新课程改革背景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基础知识教学时,需要结合课程思政的教育指导理念,实施立德树人教育,培育出更多综合型人才。阅读作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是每个英语教师的重要职责。基于此,文章结合课程思政教育背景,分析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助力英语教学发展,全面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一线教育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将思想政治与多学科教学相融合,实现课程思政建设。因此作为小学时期的重要学科之一,英语学科也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与英语教学相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育质量。

一、开展小学英语阅读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落实核心素养要求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能够有效助力英语核心素养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对小学英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教育为总目标开展教学设计。小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时,通过对知识的探索运用获得英语核心素养。而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文化品格以及思维品质等核心素养的发展,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增强国家认同、民族情怀,成为更有文化、品质的人。

(二)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阶段是儿童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的学生缺乏对社会、正义的认知和判断。而教师通过课程思政建设,能够让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品格与素质,帮助学生判断对错是非,避免学生受到外界的负面影响,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带来帮助。因此加强小学英语阅读课程思政建设,对学生思想品质进行正确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有利于优化课堂拓展内容

新课程教育背景更加强调学生的课堂体验,要求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主动地探索与学习。为此,教师需要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注重丰富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教师通过课程思政建设,能够集更多的课外资源于课堂中,打破教材的限制,以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从而丰富英语课堂,优化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分析教材,挖掘思政元素

小学英语教材中包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英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与挖掘教材资源,找到更多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合理应用,让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学科教学实现深度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熏陶,减少学生对思政学习的抵触,从而实现英语阅读课程思政建设。为此,教师需要在备课时全面分析、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学会借助更多的工具整合课外资源,将其与课内思政元素进行合理融合,创造出更多的课堂思政教育契机。在借助思政元素开展课堂思政教育实践时,教师应该立足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情和目标,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特点,让课程思政更加生动和灵活。

例如,小学英语牛津译林版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思政资源进行思政建设。具体而言,英语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Our animal friends”课文时,可以等待学生阅读完课文后,结合课文的主题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围绕“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动物朋友”主题,结合课外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当前动物在大自然中所受到的迫害、越来越多的动物濒危,并为学生整合更多国家保护动物的资料,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首先,教师结合我国的熊猫,让学生通过阅读短文了解熊猫当前的数量、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原因;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该主题展开讨论,思考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如何爱护环境、保护动物,为动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通过这样的阅读讨论,学生有了更强的社会责任意识,更加爱护环境、爱护自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以“熊猫外交”为主题,宣传国际友好往来的观念,增强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在本次案例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的现有资源进行拓展与延伸,开展课堂思政教学,能够让学生以教材阅读为基点,获得思想教育与理论的拓展,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

(二)精心设计,融入思政内容

在有了课程思政教学素材之后,教师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并合理渗透到课堂中,同时组织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思政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加深学生的思政学习体验。为了构建思想政治英语阅读课堂,文章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 精选素材,突出思政要点

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课内外思政素材较多,教师除了需要充分挖掘素材之外,还需要筛选素材,选择合适的素材进行教学设计,突出所需的思政内容,以达到教育目标。教师可以将思政教学素材分为传统文化教育、爱国教育、品质教育等不同教育主题,并收集英语与汉语的双语素材,从而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

例如,在开展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On the farm”的课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本篇课文作为话题开展思政教育,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进行筛选。首先,教师以《悯农》古诗作为课外资源,搜索到英语及汉语的双语版本进行教学:“At noon they weed with hoes;Their sweat drips on the soil. Each bowl of rice,who knows?Is the fruit of hardtoil.”。通过对该篇古诗的阅读,帮助学生树立爱护资源、珍惜粮食的优良品质。同时教师还收集了农场耕耘的图片、视频,将这些图片和视频进行筛选,在课上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此外,为了进一步深化思政教育,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农场上的劳动场景。学生可以分组扮演农民、动物等角色,通过亲身体验和互动深刻感受劳动的艰辛和乐趣。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让他们更加珍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同时,教师不仅能够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够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2. 巧设活动,达成思政目标

在基于课内外思政素材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时,教师需要巧妙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借助丰富多元的课堂活动达到思政教育目标,并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思想与情感的熏陶,提高思想品质。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歌曲和故事等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让课程思政教育更加多元化,摆脱生硬乏味的理论灌输,活跃英语课堂。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政学习兴趣,还能够通过多元化体验加强学生的思政实践,让学生获得价值认同和思想成长。

例如,英语六年级下册“Our dreams”课文不仅是一堂英语课程,更是一次思政教育的绝佳机会。通过这篇课文,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之间的紧密联系,鼓励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实现自我价值,进而推动祖国的繁荣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的主人公都有怎样的梦想。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这些梦想与祖国的发展有什么关系。通过小组的讨论和分享,学生纷纷表示,他们的梦想与祖国的繁荣昌盛息息相关,他们愿意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理解,教师还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尊重每一个职业,理解每个职业的伟大性。这种平等看待各个职业的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大局观,让他们更加珍惜和感恩身边每一个人的付出。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害怕困难和挫折;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他们能够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将个人奋斗融入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通过这样的思政教育,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还能够在心灵深处种下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的种子,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

(三)实施多元评价,落实思政目标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开展英语教学评价时,教师需要拓展评价的标准和内容,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多元化评价,这样才能够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借助评价服务课程思政教育,让学生从评价中发展情感及价值观念。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除了传授语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因此开展多元评价,落实思政目标非常必要。

首先,多元评价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传统的考试方式只能测量学生的知识水平,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力。教师引入多元评价方式,如阅读日记、口头表达、小组讨论等,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其次,多元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反思。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对文本中人物、情节和环境等方面的体验,同时深入反思其中蕴含的思想意义和价值观念。教师通过课堂讨论、个性化反思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接受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念,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最后,多元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效果。通过引入多元评价方式,教师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和兴趣。

例如,在开展“Our dreams”的阅读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设计教学评价环节,借助评价落实思政教育。具体而言,在每个小组完成情境演绎后,教师对学生的情境角色扮演表现进行评价。首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本次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价值为核心,设计多维度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自我评价,从而实现深度总结与反思。其次,教师组织小组互评,让各小组成员进行互相评价,学会挖掘同学身上的优点,并对其不足进行点评,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进步。最后,教师对本次情境演绎活动进行总结评价,重点评价学生的思想品质,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个人能力、团队奉献、合作表现等内容;同时摒弃以往的结果性评价标准,将本次评价的重点放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更加关注学生在整个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以发挥课程思政建设下的教学评价价值。

多元评价是落实思政目标的重要手段。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该积极探索、创新多元评价方式,既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又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反思,同时更好地把握课堂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职业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成为每个学科教师的重要任务。小学英语教师需要结合英语阅读教学这一大板块,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让学生在英语阅读的同时,发展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实现英语教学目标。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育者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来落实思政目标。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同时采取多元评价方式落实思政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学英语阅读教育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翁斌. 课程思政背景下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以“Helping Each Other”教学为例[J]. 新课程,2024(08):61-63.

[2] 林平珠. 融“课程思政”理念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J]. 小学教学设计,2021(27):4-7.

[3] 李小英. 多媒体时代下小学英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21,23(24):176-178.

[4] 郑嫣然.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23.

[5] 李駽. 融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强小学英语学科教学[J]. 天津教育,2023(22):81-82.

[6] 李湄. 课程思政与小学英语融合教学策略探究[J]. 安徽教育科研,2023(10):44-47.

(责任编辑:孙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