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汉字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滕翠英

摘  要:汉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汉字教学,规范小学生的汉字书写方式。但学习汉字是一个相对枯燥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汉字、练习汉字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而若是不经常练习,学生就会采用错误的方式书写汉字,这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极为不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优化汉字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汉字书写环境。文章就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中心,对小学语文汉字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优化汉字教学策略,为小学生的汉字学习提供助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汉字教学;错别字

一、小学语文汉字教学的必要性

(一)夯实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

汉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只有正确掌握汉字的书写,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开展汉字专项教学,以规范学生的汉字书写,帮助学生识别不同的汉字,这样能夯实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提供助力。

(二)纠正学生的错别字

汉字专项教学可以有效纠正学生的错别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统计学生的错别字情况,然后针对学生的高频错别字展开专项教学,充分发挥小学汉字专项教学的优势,有效纠正学生的错别字,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汉字,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达成新课标要求,为学生深入掌握课堂内容奠定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若想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就需要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角度组织学生学习。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汉字专项教学,针对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具体运用中,教师可以从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带领学生学习汉字的规范写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汉字的文化传承,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汉字专项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优势,通过汉字专项教学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积极练习书法,这样便可以逐步改变学生对待语文学习的态度,让学生对书法产生兴趣,持续采用这种策略就能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五)锻炼学生的耐心

小学语文汉字专项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耐心,这是汉字教学的重要优势。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学生情绪浮躁时引入汉字训练,让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逐渐平复浮躁的内心,持续重复这一过程就能逐渐锻炼学生的耐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语文汉字教学面临的问题

汉字教学对纠正学生错别字,夯实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大有裨益,可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中,由于学生对待语文学习的态度存在差异,所以语文教师面临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

(一)学生忽视汉字学习的重要性

汉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可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意识,对汉字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即便是知道自身存在错别字的问题,也很难以正确的态度纠正汉字书写过程中的错别字,这对小学语文汉字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学生难以自我纠正错别字

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过度依赖教师,只有在教师的督促和指导下,学生才会纠正自己的错别字,可是一旦脱离教师,这部分学生就会产生排斥的情绪。在书写完成之后,这部分学生并不会自我检查,以至于形成书写错别字的坏习惯,这对小学语文学习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课堂教学偏重学生的成绩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偏重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对学生在书写中出现的错别字问题则显得不够重视。即便是纠正学生的错别字,也只是简单的口头提醒,并不会有目的地展开专项教学。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学生就会形成错误的学习态度,学习时只是一味死记硬背语文知识,盲目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未正视自己的错别字问题,更不能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学生汉字练习持续性不足

错别字纠正是一个持续性过程,想要学生纠正自己的错别字,那就需要学生时刻提醒自己,在完成书写之后反复检查,遇到新学的汉字或者生僻汉字时反复记忆。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中,部分学生汉字练习的持续性不足,这部分学生只是象征性地纠正自己的错别字,缺乏持续性,无法长期对自己的错别字问题进行反思。

(五)汉字教学趣味性不足

兴趣是保持学生积极性的核心,而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需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中融入趣味性内容。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汉字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汉字的规范写法,没有及时为学生融入趣味性内容,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无法积极主动地自我纠正错别字,这给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带来了限制。

三、小学语文汉字教学的具体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在开展的过程中虽然会面临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同时积极采纳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来优化课堂环境,那么不仅能够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还能有效规范学生的汉字书写习惯。

(一)调整教学评价,明确汉字教学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通过展开教学评价,学生可以根据评价内容明确学习方向,重视汉字练习。部分学生对纠正错别字重视程度不足,甚至形成了惰性思维,认为纠正错别字不重要,这种错误想法会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调整课堂教学评价策略,以强调汉字书写的核心价值。通过细致的汉字书写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其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评价的引导下,更加重视汉字书写。

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汉字时,教师首先可以统计写字表中的内容,将学生需要掌握的汉字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中展开书写测试,如教师可以利用写字表中的内容编创一首儿歌或者顺口溜,然后要求学生将儿歌的歌词或者顺口溜默写下来,教师则可以对学生的默写情况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评价明确汉字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也可以认识到自己在书写中的不足,然后针对性改正自己的错别字并掌握规范书写的技巧,这对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知识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运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我纠正

小组合作是一种由学生主导的学习策略,运用小组合作可以引导学生互相督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这对学生自我纠正错别字有着很大帮助。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纠正能力,在完成日常书写或者语文作业之后并不会检查自己的错别字,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错误书写的习惯,这对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知识不利。因此,在解决该问题时,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监督,指出对方的错别字,这样小组成员就可以共同进步,一起掌握正确且规范的汉字书写方式。

例如,在小学语文汉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内需要安排汉字书写能力较强的学生和错别字较多的学生,随后教师还需要选出其中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完成小组分配之后,教师便可以为各小组布置书写任务,要求学生抄录或者默写日常所学的汉字,在完成任务后,小组成员之间需要互相督促,一旦发现小组成员有错别字,那么就可以将错别字记录下来,有效加强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汉字的正确写法。不仅如此,在小组合作中,语文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参与规范书写比赛,让各小组对比书写成果,教师还需要选出优秀小组进行嘉奖,以此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这对小学生纠正错别字,提升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调整教学方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偏重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方向,导致学生难以主动规范自身的汉字书写,这对小学语文学习不利。因此,在解决该问题时,语文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动调整小学语文教学方向,重视学生的汉字书写,针对性纠正学生的错别字,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汉字规范书写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知识奠定基础。

在小学语文汉字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角度开展校本课堂,在校本课堂中教师可以搜集与书法相关的知识内容,带领学生观看名家书法,引导学生重视书法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字帖,引导学生练习硬笔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还能欣赏书法作品,提升汉字书写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校本课程结束后开展书法比赛,检验学生的书法学习成果,明确学生学习书法的目标,这对学生进一步掌握规范书写技巧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运用赏识教育,肯定学生的学习行为

赏识教育是一种通过赏识学生行为达到强化学生行为目的的教育策略,在进行赏识教育时,教师应当选择性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激励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正确性从而强化自身行为。持之以恒是学生掌握规范书写技巧、避免书写错别字的有效途径,可是部分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缺乏耐心,即便是教师教导了规范书写的方法,这部分学生也只是三分钟热度,很快就会将正确的书写方法抛诸脑后,这便会导致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错别字频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因此,在解决该问题时,教师可以运用赏识教育的方式肯定学生的学习行为,为学生提供正向反馈,让学生持续保持规范的书写习惯。

基于小学语文汉字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细分,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错别字较多和书写不规范两类,对错别字不规范的学生,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纠正错别字,当学生错别字出现明显减少时,教师便可以给予学生鼓励,肯定学生的行为,让学生继续保持。针对书写不规范的学生同样如此,教师需要赏识学生规范书写的行为,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奖励,让学生保持规范书写的积极性,持续为学生提供正向反馈,这样就能帮助学生保持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在这样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意识并坚持纠正错别字,规范汉字书写。

(五)构建故事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教学是一种以故事为载体的教育策略,在使用故事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故事结合在一起,因为故事本身具有一定情节,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完成故事阅读后便可以获取其中的知识内容,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汉字规范书写往往缺乏趣味性,这会导致学生丧失兴趣,消极应付错别字或者规范书写学习。为解决该问题,语文教师可以构建故事课堂,利用人物故事激发学生的汉字书写兴趣。

从小学汉字教学的角度,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励志书法家的故事,如王羲之、王献之等,通过这些人物故事组织学生规范书写,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让学生在故事中规范书写,形成规范书写的意识,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纠正错别字,为提升学生的汉字书写质量提供助力。

对小学语文学习而言,培养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至关重要。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里,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巧妙运用故事课堂的形式,将生动的故事与汉字学习相结合,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汉字学习的良好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