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与优化

作者: 江建辉

摘  要:随着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推行实施,小学教育阶段逐渐迎来了全新发展。教师要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注重尝试全新的教学方式,积极调整教学策略,设计科学可行的教学计划,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有效提升课堂活力,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对此,文章重点分析在如今新课标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优化工作,以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学习成长。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教学方法;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育阶段,教师需要全面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在学习思维与意识方面存在的不成熟特征,在教学讲解过程中促使学生高度保持注意力,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发觉数学知识的本质,进而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此外,教师要根据当前的教学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理念对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积极作用,并善于反思总结以往教学管理经验,有效突破传统课堂学习中学生被动的局面,构建高效互动课堂,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得到全面提升。

一、新课标背景下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在新一轮教育发展背景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教学成果。小学数学内容相对而言具备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采用多样化的全新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探究。在学生未来学习发展过程中,数学学科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至关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所以创新教学形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与习惯,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要以兴趣为驱动,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中,构建高效课堂学习氛围,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推进课堂教学活动有序实施,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二)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小学教育阶段,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应用题是数学实践内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有效检测学生近期的学习实践水平,教师可以采用应用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从而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多数教师在课堂设计管理上善于为学生设计生活情境,基于当前学生的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合理设置,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根据现实教学反馈来看,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途径对现代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宏观层面而言,创新教学理念是有效体现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是践行全面素质教育的明确目标,也是如今小学义务教育的核心内容。数学学习对学生而言不仅是一项必备知识要求,更是一种科学素养传承。在以往单一的课堂教育模式下,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较为吃力,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有利于完善教学结构,让教学管理方式更加具备合理性,进而构建高效课堂模式。

二、小学数学课堂呈现的问题分析

首先,根据现实数学课堂观察发现,多数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逐渐认识到学生学科思维的重要性,但是现实课堂实施管理依旧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课堂教学结构方面依然是以教师知识传授为主,无法真正突出学生主体学习地位。

其次,部分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注重向学生直接“灌输”知识内容,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真实学情与能力,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出现了知识理解差、学习兴趣不佳等现象。

最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积极性较差。课堂学习氛围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学生自主学习意愿较低,这就造成数学课堂实际教学成效与预期的教学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课堂新型教学方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兴趣火花

鉴于小学数学在内容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真实情境,帮助学生在正式的学习情境下进行思考探究,进而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实践中。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模式,教师需要积极革新以往教学理念,采用情境教学辅助的方式完成知识讲解,帮助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高度保持注意力。在多样化教学方式的作用下,丰富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与局限性,从而不断完善、优化教学实施各项环节,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以“圆”的教学为例,在向学生讲解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摩天轮展开教学。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摩天轮具有一定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闭着眼睛进行回忆,想想摩天轮的原型形态,深化圆形的具象特征。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各种车轮运动,同样的转动圈数,大车轮总是比小车轮运动的足迹长。通过现实情境对比,学生便非常容易理解圆形的“周长”概念。最后教师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下,向学生提问,如“大家经过思考,发现影响圆形周长的各项因素都有哪些”。构建数学情境,可以有效降低教学难度,加深学生的学习理解,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观察与分析对比能力。

(二)融合实际生活,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融合生活实际经验,促使学生根据身边熟悉的各项事物深入探究数学学习内容。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极有效地简化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与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经过感知理解体会到数学学科的价值与魅力。此外,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积累经验,使学生形成学习自信,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乐于参与其中,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例如,在教学“体积与容积”知识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各项实际事物,如冰箱,让学生通过具象化理解,深化对数学概念的认知。如“体积概念”可以理解为物体所占冰箱空间的大小,以此为基础进行知识拓展,向学生介绍其他的事物,如书本所占书包体积的大小,铅笔所占文具盒体积的大小等。向学生介绍关于“容积”概念时,教师同样可以以生活中的水池为例,如水池中所承载的液体,即为液体容积,以此进行延伸:水桶中所能盛水的毫升数,此为其容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经验为学生讲解相应的数学概念,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理念的理解,启发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进而发挥数学课堂的教育价值。

(三)借助信息技术,完善学生思维

教师可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知识以视频、图片、动态演绎的方式展现出来,进而有针对性地结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各项抽象难解的问题。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教师通过图片、视频介绍知识概念,极大地丰富了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有效降低了学生的抵触心理,实现全新技术与传统课堂的高度融合。采用多元化合理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例如,引导学生学习关于“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课程中,教师可以积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为学生展示颜色相异、大小不同的长方形与正方形,让学生进行观察并明白长方形对应边相等,而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为学生介绍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贴着教室的四面墙壁行走一圈,留下行走过后的痕迹,让全班学生进行观察,此时学生便会明白自己行走一圈的足迹大致与教室周长相等。之后可采用视频、图像的方式为学生构建真实的图像模型,有助于提升学生兴趣,加深学生的学习理解,强化认知。

(四)落实翻转课堂思想,让学生接受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采用翻转课堂形式有效创新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环境中参与学习活动,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此外,在翻转课堂的作用下,帮助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学习与探究,让课堂教学具备较强的互动性,有助于加深师生之间的了解沟通。

例如,在教学关于“大数的认识”时,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自主预习探究。每堂课程开展之前,教师可以采用随堂“抽选”的方式选取两名学生扮演“课堂副教师”,选中的学生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尝试在课堂教学中模拟教师介绍所要学习的内容,同时在全班范围内向同学分享自己在预习过程中认为重要的各项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分享与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教学成果。

(五)创设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

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在思维理解方面较为薄弱,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学习,有效弥补学生个体学习方面存在的漏洞,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小组探究形式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善于与他人进行分享互动,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德育理念与学科内容相融合,进而发挥出小学数学学科的全面育人价值。例如,在教学关于“时、分、秒”的知识点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互动。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真实学情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学习小组,采用互帮互助的形式,便于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学习“时、分、秒”的重点在于概念,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重点探究此项知识的概念,随后让学生在课堂互动中分享关于“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学习内容。在相互学习与共同提升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数学学习方式,深化了学习体验。

在课堂复习环节,教师还可以引入游戏竞赛的活动,通过课堂问答评选出“最佳学习小组”。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设置相应的题目,参赛选手对此进行抢答,若是回答正确则可以得一分,回答错误或是放弃回答则减一分。各个小组经过学习探究选派出一位代表参与课堂抢答活动。这样采用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进而保证课堂教学成果。

(六)强化教师队伍,创新教学理念

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执教管理能力,具备强烈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同时,新课标要求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注重以生为本。具体而言,教育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围绕学生的各项需求展开教学。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新课标教育理念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提供良好的条件,具备高度的教育责任心,同时在教育建设创新过程中善于主动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教学理念,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阶段性的学习发展动态成果,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各项潜能,及时鼓励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进而促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转变教学理念工作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成长特征与学习情况,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各项学习潜能。教师需要深知,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身是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以便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作用下,有序进行各项教学活动。

为创新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在优化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欲望。面对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在教学管理中需要加强方式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成长的关怀,进而以更加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提升,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时期教育发展背景,开展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教师应学习和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方法,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体现出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具体可以通过营造情境课堂,注重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构建高效信息化课堂模式,让学生主动担任“小讲师”,推动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与应用中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