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探究
作者: 吕燕玲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科学合理地优化作业设计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需要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满足新课改的各项指标,保证广大学生在减少作业时间的基础上,提升作业的有效性。英语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有效的设计英语作业既能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又可以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爱上英语,提高学习兴趣。基于此,文章对“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展开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英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习需要进行作业设计,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增加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的同时,又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学习压力。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英语;作业设计
在以往的教育体制下,广大中小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非常大,不但需要在学校学习各种知识,还要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并且完成大量的家庭作业,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非常不利。所以,教育部门提出了“双减”政策,明确规定了小学生的作业时间以及作业量,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多数教师都改变了教育观念及教学模式,其中较为显著的是学生的作业被设计得非常有特点。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开始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习需要进行作业设计,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未注重知识的拓展
一些英语教师在进行小学英语作业设计时,往往照本宣科,通过课本的课后练习布置相关作业。并且英语的语法和单词较多,更多时候,英语教师强调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这就造成了作业形式单一,且作业量大。另外,部分英语教师未注重知识的拓展,开展教学和布置作业内容时,仅限于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背离,这也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大,对英语作业的写作更是应付了事。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缺乏实际应用
小学阶段的英语作业,大多数是书面作业,主要是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记忆相关单词或解释句子,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也有明显的缺点,即学生不能够通过朗读和对话等形式,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导致语言应用能力差,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另外,教师对学生口语实践教学的忽视,还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对学生的未来产生不利影响。
(三)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和差异性
对目前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家庭背景不同,接触到的教育方式也各有差异,对英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也不尽相同,英语能力及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而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作业设计时,往往忽略了这种差异,布置了统一性的作业,这会导致学生对作业的反馈各不相同,优等生难以有所提升,后进生难以完成作业,而后引发一系列问题。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原则
其一,适度性。适度性主要是要求广大任课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身心发育情况以及他们的认知程度,结合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设计难度不同,且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能力的作业内容。
其二,趣味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全面考虑当下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为他们设计富有实践性和趣味性的作业,这样学生对作业的完成兴趣以及积极性会十分高涨,从而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升学习与作业完成效率。
其三,多样性。多样性主要是指小学英语教师需要改变以往单一书面作业的形式,给学生创设各种形式的作业内容,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优化设计的有效策略
(一)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为主要依据
就当前的作业设计模式而言,教师在对作业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注意力很难长时间放在作业上,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作业量不宜过多,同时也要保证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和精练。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Food”为例,教师在设计本单元的教学作业时,需要考虑到本单元的实际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比如,在课堂上对基本的英语单词进行教学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回家后根据家庭晚餐的实际情况,将中文与英语单词进行一一对应,并将食物的英语读法教授给父母。这种作业相对而言比较活泼,没有采取传统的单词抄写或者单词背诵,而是通过实践性的要求,将单词的学习与生活化的场景相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英语单词的了解和认识,也加强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实践,对当前的课堂学习而言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作业的完成模式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在作业上花费的时间也相对比较少,极大地提高了完成作业的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促使班级的英语学习氛围积极向上,可以说,这对长期的英语学习而言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二)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许多差别,由于这种个体差异性,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也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设计出多层次、多结构的作业模式,以满足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作业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类学生是对英语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英语基础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对这些学生而言,英语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布置一些轻松活泼的英语作业,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英语的魅力。以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ets”的教学为例,对这一类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观看一些英文的动物电影。通过这种轻松的方法来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让他们感受到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第二类学生是指班级中的中等生,他们具备一定的英语学习能力,但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并不是特别深刻。对这一类学生而言,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进行细化分类,考虑到语法、单词、句型、句式等多方面的学习要求,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拔高训练。以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What would you like?”的课堂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对单词、语法进行具体的划分,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第三类学生是指班级中的尖子生,对这一类学生而言,他们的英语知识掌握情况比较牢固,所以英语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也要给这一类学生更多的自主性,让他们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作业。以人教版五年级英语第六单元“In a nature park”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自主性,更加注重对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贴合学生近期的学习能力,不断调整培养方案。
(三)具有趣味性
“双减”政策的提出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优化作业设计的形式,增加作业完成过程的趣味性,减少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压力,提升学习效率。教师要让学生乐于完成英语作业,在完成作业时不仅能够提升英语水平,也能够强化知识的学习。
趣味化的作业形式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堂教学的内容综合考量进行设计。例如,教师要想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就可以节选英文动画片的片段,让学生观看动画片中的内容,听英文配音,并解读英文配音的含义,通过重复观看动画片,提升学生的英语听力。这样的作业形式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娱乐,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机械式书面抄写作业给学生带来的“压抑感”,让学生在快乐的唱歌和看动画的过程中就能够学习英语,也能够有效强化作业的教学指导功效。教师利用趣味化的作业形式,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四)设计生活化的作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渐加快,英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开始被广泛关注与运用,英语教师也要能够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为学生设计他们所熟悉的作业内容,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中蕴含的生活气息,在更加轻松与灵活的情境中,顺利完成作业,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词汇知识时,教师要提前设计课件,为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熟悉的事物,辅助学生认识、理解与掌握单词。特别是对一些词义比较相近的词汇,教师可以运用展示实物的方法使学生对二者进行区分,提升对词义的掌握程度。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中“It’s on your desk”章节内容时,需要学生学习单词desk,但是有的学生无法有效地区分desk与table的差别。这时,英语教师可以依据以下方法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作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搜集关于桌子的各种图片,有教室的课桌、家中的书桌等,观察这些桌子的形状以及使用的场合,运用简单的句型做练习,比如“I read on my desk.”,同时,教师可以针对table这个词语,让学生运用类似的方法,整理关于餐桌的图片,练习相关的语句等。这样的作业具有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在区别单词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五)设计实践性作业
随着当前“双减”政策的加快推进,教育领域对广大任课教师的实际教学以及作业设计都提出了日益严格的要求。教师不但需要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需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品质与学习效率,充分改变以往的书面作业的形式,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锻炼的作业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效调动他们对英语课程的兴趣与学习动力,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此外,英语教师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要关注作业的内容与形式,结合趣味性、丰富化的特点,提升作业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Best wishes to you”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实践操作的作业内容,让学生运用单元中学习的关于祝福的词汇、语句等,为自己的小伙伴、教师或者家人们写贺卡或者信件,将自己最真挚的祝福送给他们。这样的作业内容可以激发起小学生感性的心理特点,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动手制作中,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单元词汇与语句,如wish、future、joy等,还拉近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紧密关系,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
(六)丰富作业评价的方式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要张弛有度。一方面,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起到让学生思考的目的,而不是单纯地把正确答案打钩,把错误答案打叉并写上正确答案。比如,遇到一些较难的题目,但是学生做对了,教师可以用一些简短的单词对此加以鼓励,提高学生的信心。如果学生做错了题目,教师可以把题干中的一些关键词或者提示词圈出来,提醒学生。这样,写错的学生在看到批改时,就会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提示进行自我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方式锻炼了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避免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学习的局面。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学生错得较多的题目,方便对学生进行相对应的辅导。
另一方面,教师给学生的评价可以增加趣味性。通过一些简单的图案或者一两句简单有趣的评语,都能让学生在收到作业反馈时感到快乐,而且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在上课时更加专注地听课,完成作业也更加积极。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竞争加分制以及学生自主互评、点赞、投票等评价方式,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评价更显人性化、民主化,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阶段“双减”政策在教育界的推行,广大任课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时,需要积极进行创新与改革,逐渐摆脱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给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充满趣味性的多样化的作业,这样才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在减负增效的原则下,充分提升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提升自身的英语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林青. 浅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英语作业优化设计[J]. 英语广场,2022(06):131-133.
[2] 石建霞.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优化设计探索[J]. 教师教育论坛,2022,35(02):88.
[3] 肖婉青.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分层作业布置分析[J]. 校园英语,2021(52):214-215.
(责任编辑:孙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