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 孙常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除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外,还应注重良好课堂氛围的创建,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良好课堂氛围可以形成感染力较强的教学情境,为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并学习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应探索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方法,引导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一、营造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性

良好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影响,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语文,同时可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并进行深入探索。良好课堂氛围是保障课堂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可以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而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重视课堂互动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一同构建良好课堂氛围。课堂氛围除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其教学课程对学生是否有吸引力。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并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

二、构建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策略

1.应用游戏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

为了使小学语文课堂氛围更加和谐轻松,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状态,结合学生天性好动的特点,适当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可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游戏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可见教师通过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有利于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游戏是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教学方法,在游戏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意识,启迪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突出语文的趣味性,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魅力。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时需要加强自身对教学内容的了解,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趣味因素,明确教学目标,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直观理解语文知识,使学生在良好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

例如,《将相和》一课涉及历史知识,需要学生了解三则故事之间的联系,并结合历史对文章进行分析,这对小学生而言较为困难。为了让学生对文章有深刻的理解,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应用游戏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对文章大致了解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复现文中描述的场景,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对蔺相如的机智有更多了解,理解蔺相如为赵国做出的贡献。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游戏,让学生自行挑选出演哪一则故事,并为学生提供适当指导,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对故事有全面的了解。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将相的关系从冷淡到友好的变化,了解造成将相关系不和的原因。如此通过游戏可以创新教学形式,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悦,学生通过参与游戏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提高学习效率,对蔺相如的形象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了解廉颇勇于承认错误且知错就改的精神品质,进而促进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发挥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2.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随着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教师应与时俱进地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发挥信息技术对构建良好课堂氛围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更多可能,互联网上拥有海量教学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拓展教学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关系,网络对学生有天然的吸引力,学生乐于通过信息技术直观的形式学习语文。因此,教师在构建良好课堂氛围时不应忽视信息技术的作用,而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生动形象的表达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观察,实现教学氛围的优化。

例如,讲解《海底世界》一课时,学生对海洋生物了解较少,对海底世界的理解不足。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进行想象,学生无法结合自身对海底世界的了解与文章产生共鸣,致使学生无法对文章有深刻的了解。因此,教师在面对此类情况时需要重视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做好备课工作,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本篇文章高度相关的视频内容,让学生通过视频加强对海底世界的了解,体会海底蕴藏的丰富物产,了解海底世界的奇妙景象。同时可以将文章所描述的场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调动学生的听觉,使学生了解各类海洋生物所发出的声音,并让学生感受作者在文中讲述海洋生物,如海参、乌贼、章鱼等的特点。教师在学生观看视频后,可以适当向学生提出问题,如章鱼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海底有哪些资源等,通过课堂提问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强化学生对海底世界的记忆与理解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精读文章,并结合自身对视频内容的理解想象作者构建的情境,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体会文字的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下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塑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教师在构建良好课堂氛围时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平等的角度看待学生,为学生提供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规划各教学环节,确保各环节衔接有序,并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领悟所学语文知识的内涵。教师应重视课堂互动性,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并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促进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同时,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进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

例如,讲解《精卫填海》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分享其听过的神话故事有哪些,从而引出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好奇。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文章标题猜测文章描写的内容是什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勇于表述自身观点,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文章,对本篇神话故事有大致了解。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精卫鸟的来历是什么、精卫鸟为何要填海,让学生根据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下学习,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通过教师对各教学环节的精心规划,发挥教学环境的作用,能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使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深刻理解。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在良好课堂氛围下,学生可以享受学习的乐趣,更好地吸收语文知识,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因此,教师应了解构建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如游戏教学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塑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等,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突出教学环境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山县洛门镇金刚小学)

(责任编辑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