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小练笔,促进习作训练

作者: 瞿春红

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训练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课上和课下的习作训练,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写作中锻炼其语言表达、应用等能力。当前很多小学教师经常在语文课堂上组织各种小练笔,这些小练笔为习作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未来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要巧妙利用小练笔提升习作训练实效。

一、仿写文章,锻炼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小练笔形式相对多样,为保障小练笔在学生写作中的实用性,教师可根据教材中的文章内容,多组织一些仿写活动。仿写就是以文章内容作为出发点与着眼点开展的写作训练,很多教师非常乐于采用这种练笔方式,这是随文练笔的基础。语文课堂上的随文练笔,就是围绕文章主题或者内容,进行简单的练笔训练,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仿照文章的思路、手法,这种练笔活动在语文课堂上的实施,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吸收文章中的精华部分,不断积累写作技巧。

以绘本《小真的长头发》为例。故事中小真面对问题的胸襟、率真的性格,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根据文章主旨,在开展习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真实感受想象的美好,让学生在根据自己的生活、学习经验展开想象的同时,按照该文的思路或者手法进行仿写,将自己脑海中的想象用文字记录下来。通过这一小练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思考小真的长头发都可以做什么,展开想象和联想,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想象。对于这一类型的随文练笔训练活动,在仿写文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写作要求不应有过多限制,不必要求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段落或者字数与原文一致,可以从原文中挑选部分内容展开仿写。当然,如果学生有能力,可以多写,这种不加限制的随文练笔,有助于抒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仿写是语文习作训练中比较常见的方式,不论语文课程改革如何进行,写作都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学习教材中文章的写法,因为教材中的文章具有典型性,仿写不仅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中的写作手法。

二、扩写文章,展开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文章,在文章的结尾处会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即使到了最后,也没有交代文章中所描述事件、人物的结果。对于这类型文章,在组织小练笔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在原文基础上补充结局,实际上就是对文章的扩写。扩写虽不限制学生的思维,但需要围绕文章中心思想展开。每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有所不同,他们在扩写时的方向也各有差异,在扩写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将自己脑海中的情节进行细致描述。

例如,教学《掌声》这篇文章时,虽然作者的语言非常朴实,但却将一个感人的故事呈现在了读者眼前。小英是一个有残疾的孩子,因为其生理缺陷,她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非常自卑,态度很消极。当她走上台演讲时,很多学生都为她鼓起了掌,受班级学生的鼓励,小英逐步转变了心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生活,这种心态使她能勇敢面对生活、学习中的种种挑战。在学习本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要求:文章中说“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从这一方面展开扩写,根据“掌声是激励、是褒扬、是鼓励,帮助小英走出了困难,让她重拾信心,有面对生活的勇气,教室内哪里都有她的身影,也遍布她的笑声。请写一段话,展现小英这一人物形象,可从语言、动作与神态等角度展开描写,生动形象地塑造小英这一人物”这个要求开展小练笔。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还应适当进行内容的拓展,使学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发挥想象力,保持思维的活跃性。扩写小练笔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值得推广。

三、专题训练,注重观察

对学生来说,在面对某一描写对象时,只有对这一对象有了清晰的了解,才能有话可写。因此,语文课堂上要通过小练笔促进习作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组织一些专题练笔训练,通过这些专题训练,使学生可以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内容描述出来。为了使学生可以在小练笔中写出高质量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经验、酝酿情感,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凸显文章的情感价值。

例如,在《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的学习任务结束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关于“节日”的专题训练活动,使学生能够针对我国的传统节日,用语言表达出节日的习俗与氛围。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经历过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对各种节日习俗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写作的过程中,这些见解就是他们写作的出发点。一些学生在生活中不善于观察,如针对端午节,很多学生只知道这一节日要吃粽子,对于采艾草、赛龙舟等习俗的了解不多。针对这一现象,教师为了让学生在端午节这一节日的描写中有内容可写,可在课下提前收集素材,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关于端午节的视频,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历史和传统等,在图文并茂的讲解中,学生很容易将自己的实际生活与视频内容联系起来,在后续写作的过程中,可以用更为朴实的语言,将自己关于端午节的观察细心描写出来。

细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这是小学生习作训练中需坚持的。语文小练笔中,教师可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专题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在文章中融入真实感受。

四、创新形式,强化理解

小练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组织小练笔活动时,应注意活动形式的全面创新,使每个学生都愿意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小练笔任务,在任务完成中培养自身的写作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草船借箭》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先向学生展示本篇文章中的人物,如周瑜、诸葛亮、刘备等,随后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先不管文章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对故事中每个人物的了解,想象一下在本篇文章中主要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小组成员之间整合意见,共同针对每个人物的性格等展开详细的分析。最后,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由教师对每个小组的结果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最终选出一个比较满意的故事线,让学生围绕这一故事线展开描写,构思一篇比较完整的文章。通过这一小练笔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中的小练笔活动,往往有多种形式,教师组织小练笔活动时,应注重形式的创新,使学生在练笔过程中掌握写作要点,强化对文章的理解,给学生提供全新的习作体验。

总之,小练笔是当前语文写作训练中比较常见的方式,为保障小练笔的有效性,教师所组织的练笔活动,应更具针对性,练笔内容、主题、形式等都需加大创新力度,通过练笔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茅家港小学)

(责任编辑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