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 陈超精心设计适合学生的问题,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的方向,促成学生知识的建构,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课堂问题在理性学科的教学中充当引导思维走向的“角色”,而其在语言学习类学科的教学中,则承担着链接学习氛围、建立语言运用环境的重要责任,因此,问题的设计与提出,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尤其凸显。基于此,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问题”于学生学习效率、教师课堂教学成果的积极影响,从而将问题的提出视作教学中的重点之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以“对症下药”的教学思想为引领,依据对学生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的清晰认识,结合学生的思维方式,设计通俗易懂、难度适当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认知和心智,弥补学生知识、方法与能力方面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联系内容设计问题,引起学生关注
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开端,也是影响最终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以有效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是教师展开教学的重要前提。对此,教师在运用问题时,应积极联系学习内容、设计生动有趣的问题,可以快速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时,教师需要准确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展开教学设计、实施教学策略。设计教学问题时,教师应以贴合学生认知需求为原则,运用充满童趣的英语语言,结合学习内容,引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关注。这样,教师才能进一步唤醒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促进学生高度参与英语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教学小学英语6B“Unit2 Good habits”时,由于单元课文的叙述始终围绕各个人物的“习惯”展开,教师便可抓住这一主题与学生的紧密关系,从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对此,教师便联系“好习惯”这个内容,以培养学生好习惯为思想教育目的,从学生生活现状出发,在上课伊始就提出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What are good habits in our daily life?”生活化的话题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适时鼓励学生分享交流:“Please give us some examples.”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开始举例,“Go to bed early at night.”“Getupearlyinthemorning.”“Never speak aloud in public.”课堂氛围因一个问题的提出达到了高潮,此时,教师也随着学生给出各种各样的示例,利用PPT呈现了一组生活中常见的良好行为习惯,并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What did you find from these pictures?”直观的形式、鲜明的内容,令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更久的维持。图片展示的环节,也成功引起学生对“好习惯”的关注,激发了学生深入思考,也能调控好学生对新知学习的心理状态。
案例中,教师联系英语学习内容、立足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学生的问题,能吸引学生关注学习内容,为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引导他们调控自己的心态,促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二、立足实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的独立思考是获取知识的基本前提,也是学生实现思维能力发展的必要过程。而问题则是促成学生思考的最佳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进行思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寻新知识,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最充分的训练。英语学科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重要媒介,教师更要在教学中重视问题的适时提出,并且在提出问题时,全面考虑学生的接受度以及问题的有效性、可探讨性等。对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从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出发,联系学生关注度较高的事物设置问题,运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出,能够快速激活学生的大脑。同时,熟悉而有趣的问题,也更易引发学生对英语新知识的主动探究,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例如,教学小学英语6B“Unit3 A healthy diet”时,教师要先明确学生需要通过这一单元课文内容的学习,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从而学会反思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并尝试逐步改正,建构正确的饮食观念。因此,基于主题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便可了解学生的饮食现状,联系他们普遍喜欢垃圾食品的现象设计相关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You all like eat fast food, fried chicken and so on. What is the name of these kinds of food?”高年级学生已然能够意识到这些食品是“垃圾食品”。接着,教师出示“junk food”,配上典型垃圾食品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继续提问:“What are junk food? Why are these food called junk food?”学生根据自己对垃圾食品的了解,再结合教师的引导,积极畅谈对垃圾食品的认识。有的学生说道:“Junk food means these food has no benefit for our body and health, in my view.”教师肯定了学生的观点,并为他们总结了“垃圾食品”的危害性,以及如何克制和避免食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考意识。
案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现实生活经历的全面了解,选择学生的关注热点作为设问的切入点,按照学生探寻问题答案的需要,设计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问题,为学生搭建思维活动的支架,引导学生思考,提升思维水平。
三、围绕目标分析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探究
学生探寻问题答案的过程,既是发现新知识必不可少的步骤,也是其综合能力不断发展的关键环节。问题是学生探究英语学习的源头,也是促使学生实现英语课堂学习目标的有力保障。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探究问题的机会,拓展其探究的平台,使其能够真正发挥自身的探究能力,从探究过程中收获额外的知识。对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具体细化的课堂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并基于此设计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解读问题的本质,促使学生主动探寻问题的答案,保障整个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辅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英语知识的积累和巩固,增强综合素质。
例如,教学小学英语6B“Unit7 Summer holi‐day plans”时,学生需要通过主题文章的学习,掌握一些动词短语,以及相关景点的名称,了解并运用“Will you...”及其肯定、否定回答,以及“Where/ How long/How/What will you...”及其回答。在学习课文后,学生还需要根据所学制定自己的暑期计划。综合来看,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繁多、复杂,因而教师更应联系这个单元有关“暑假计划”的主题,结合这些知识、能力层面的目标,并进行一定程度的细化,设计一系列相关问题,有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首先,教师基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出问题“What will you do in your summer holiday?”帮助学生转变角色,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问题,联系实际思考答案。有的学生说:“I will have a trip in summer holiday.”。教师借着学生的答案,继续提问:“Did you make a summer holi‐day plan?”学生纷纷表示没有,教师又问“How do you make a summer holiday plan?”以此引导学生学习制定暑假计划的方法,助力学生完成课堂目标。
总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对英语课堂目标的分析,能明确学生探寻问题过程的指导方向,解读问题的难点,点拨学生的答题技巧,助力学生顺利找到问题答案,带领学生获取新知,从而让学生真正体验探究学习的成就感,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德胜小学)
(责任编辑金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