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体验式德育的融入

作者: 穆宁宁

2020年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理念被提出,德育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更加深切。教师应通过优化思政课教学模式,灵活地渗透德育,促进学生优秀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在高中阶段,政治教学多以体验式为主,教师可以在体验式模式和手段下,将德育融入常规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政治思想,提升道德品质。

一、发挥教师魅力,在榜样中体验德育

师者,为师亦为范,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学者,又是学生在思想和道德层面学习的模范,所以教师的学识、思想与品德,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中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时,应充分彰显师者魅力,利用扎实的学识、健康的思想和高尚的品德,塑造榜样形象,促进学生对榜样思想与道德的体验和模仿,在榜样的示范下,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涵养品德。但这对师生关系有一个特殊的要求——亦师亦友。若师生关系疏远、缺乏平等性,学生会在与教师的相处中感到压力,难以发现其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魅力,也无法形成体验和模仿。而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让教师与学生的相处更加和谐、自然、平等,对教师展现魅力、在榜样示范中渗透德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对教师思想与道德的模仿。因此,教师在高中政治日常教学中,要先注意师生关系的建设,与学生进行平等、和谐的沟通,避免塑造过于严厉的形象,而要做学生的“知心哥哥”“知心姐姐”,将榜样形象塑造起来,在课堂交流与课后相处中,利用个人魅力影响学生。

二、挖掘教材内容,在道理中体验德育

高中政治教学,教材是最重要的依托和载体,所以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根据教材信息设置体验式教学活动,创造融入德育的优良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下功夫。

例如,根据人教版必修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学计划,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就要挖掘教材中“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等内容,总结其中蕴藏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在课堂上,围绕这些道理激活学生体验,尊重学生的客观思考和主观情感,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说出对不同道理的理解,以及在道理的指导下,形成了哪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念和想法,让他们在高中政治教材的丰富道理中,增强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

三、利用信息技术,在情境中体验德育

现代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冲击着各行各业,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政治教学,让学生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下体验,能够为德育的融入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例如,根据教材道理或案例,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以情境引发体验式学习,降低学生探究道理、讨论案例的抽象性。教师应先对教材道理与案例特点展开分析,确定与其最匹配的情境创设方法,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漫画趣图、普法动画、微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让“讲道理,摆事实”的教学更有特色,让学生在情境中自觉发现道理、理解事实。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利用智能教学平台搜集资料,自主创设学习情境,进一步增强其学习体验感,使他们在自主搜集资料和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发现和感悟,理解道理与案例背后的深刻政治思想、优良道德品质,既成为其学习者,也成为其实践者。

四、联系生活实际,在案例中体验德育

学生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的高低,最终会体现在实际生活中,这使得时事新闻、社会热点成了高中政治教学的关键资源之一。而应用时事新闻与社会热点的及时性,也是高中德育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之一。由此,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体验式德育,联系生活实际也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教师要与时俱进,加强对生活实际的关注,紧跟社会热点,挖掘时事新闻,围绕“身边事”设计教学案例,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案例中体验。比如,根据青少年违法犯罪等社会热点事件,表彰遵纪守法、道德品质高尚的青少年等新闻报道设计案例,让学生对案例展开深入剖析,在与案例主人公相同的“青少年”角色视角下展开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进行体验,感受主人公在违法犯罪、见义勇为、坚定理想信念等瞬间的想法,在反面案例中自省,在正面案例中学习,吸收更坚定的政治思想,形成更优良的道德品质。

其次,教师应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新闻与社会热点的习惯,使其在对生活实际的观察和总结中体验。如根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回忆或观察生活,分享亲身参与或亲眼见证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事件,如汉服热、唐诗宋词的新发展、冰雕中的雕刻艺术等。学生一边分享事件,一边交流这些事件为他们带来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热爱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等感悟,自然而然地增强了德育体验。

五、鼓励课堂交流,在发言中体验德育

课堂交流的优势在于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打造头脑风暴的学习环境,让每一名学生都能说感受、说想法,在发言中形成新的体验和感悟。而这一点,不论对高中政治教学还是德育,都有极高的促进作用。教师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融入体验式德育的有效性,势必要多方面鼓励课堂交流。

1.议题引领交流

议题,即待议之题。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特别说明了议题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影响,强调要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这证明了议题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内涵,灵活设计课堂议题,并在议题中融入德育,让学生围绕议题发言,一边将想法表达清楚,一边学习其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比如,教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时,教师通过“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弘扬中华优秀民族精神?”两个议题引领课堂交流,让学生大胆围绕“怎么做”发言,说出可行的“弘扬”策略。进而,在说“我要……”“我们可以……”的体验中,学生愈发坚定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信念,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如此政治教学与德育目标双双实现。

2.辩题引领交流

辩题,一般出现在辩论赛中,围绕某一意义独特的辩题展开辩论,是各执己见的交流,也是相互说服的交流,可以在独立的观点中激活学生体验,使其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或证明学科道理,挖掘其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内涵。教师可以观察学生思维或认知矛盾点,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辩题,也可以根据生活或影视剧中的两难问题设计辩题,让学生利用所学政治知识做出选择。如在影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截取片段,设计辩题“金钱和信仰,孰轻孰重”,让学生围绕赵处长的选择展开辩论,围绕“怎样选择”以及“选择背后的原因”发言。一直以来,对金钱与信仰两种选择的讨论都是激烈的,而学生在之前的政治教学和德育中,已经形成了较为正确的价值观,这使他们的辩论和发言也是激烈的。于是,在其激烈的观点碰撞和论据佐证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不断强化,稳增政治教学与德育之效。

为学须先立志。要想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熠熠发光,就要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具备“厚识”与“厚德”,因此在基础教育中讲好思政课、做好德育举足轻重。以高中阶段为例,教师可以将德育融入政治教学,开发在思政课中体验德育的新模式,并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积极思考,循序渐进地促进其对政治思想的理解和学习,使其在日复一日的熏陶中,愈发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德品质。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刘源)